早年时候,沙俄其实就只是个围绕莫斯科城的小国家,大家叫它莫斯科公国。随着时间推移,它变得越来越强大,开始把周边的地方都并入了自己的版图。可当它壮大到一定程度时,才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自己没有通往大海的地方。
没错,那时候的沙俄,除了北边挨着北冰洋,别的地方压根就没个出海口。所以,沙俄就琢磨上了,满世界地想找个出海口。
文艺复兴那会儿起,欧洲好多国家通过搞大航海,真是赚翻了。像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还有英法这些,全都是靠着海上做买卖和抢掠,这才富裕起来的。
沙俄心里那叫一个馋啊,可问题是没有出海口,也没有不结冰的港口,啥也别想干了。你瞅瞅西班牙、葡萄牙,沿海城市遍地都是,英国那就更不用说,整个被大海包围着。法国、荷兰呢,海岸线长得没完没了。沙俄手里有啥牌可打?总不能指望从北冰洋那边,开着破冰船出去闯荡吧?
【为此沙俄将全部重心,放在了夺取出海口之上。】
1721年,彼得一世亲自挂帅,把瑞典王国给打败了,抢下了波罗的海边上的地盘,沙俄总算是有了自己的波罗的海出口。彼得大帝还不满足,他又在海边建了个圣彼得堡,慢慢地把沙俄的军事和政治中心都挪到了那儿。
1783年,叶卡捷琳娜二世出手,把鞑靼人建的克里米亚汗国给灭了,沙俄就这么占领了克里米亚半岛,还有黑海边上那一大片海岸线。打那以后,沙俄在黑海也有了自家的港口。
但这两个地方都存在问题,为啥这么说呢?
波罗的海虽然看起来像是个大海,但沙俄要是想从这里出海,那可就得穿过芬兰、瑞典、德国、丹麦、挪威这些国家的地盘。只要跟其中一国关系搞不好,你就别想顺利出海了,这条路真是太难走了。
说到黑海,情况就更为特殊了。奥斯曼帝国控制着土耳其海峡,那可是黑海去往地中海的唯一通道。要是奥斯曼帝国把这儿一封锁,黑海基本就成了他们的“后院”了。再加上沙俄和奥斯曼帝国一直不对付,这样一来,黑海的发展空间就被大大限制了。
开通一条从波罗的海到大西洋的路子,实在太难,不太划算。所以沙俄就把主意打到了地中海那儿。从17世纪一直到19世纪,这二百多年,沙俄老想着把巴尔干半岛占为己有,好开通到地中海的路。因为这,他们跟奥斯曼帝国打了二百多年的俄土战争,最后谁也没捞到好处,都伤了元气。
到了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打完,沙俄被打得一塌糊涂,这时候他们才明白,地中海那片水域,他们根本搅不动。你翻看沙俄在欧洲那段历史,就能发现,想找个好点的天然港口,对他们来说,真的是挺难的。
【既然西方玩不转,要不到东方试试?】
沙俄很早就往东边发展了。举个例子,1598年,他们就灭掉了西伯利亚汗国。后来,到了1689年,沙俄和清朝达成了《尼布楚条约》,把外兴安岭定为了两边的边界线。
这些都清楚显示出,沙俄老早就打着入侵东方的算盘。可问题是,他们一直没找到那种天生的好港口。就算地盘再广阔,全都是北边那冷冰冰、雪飘飘的地界儿,对那时候的沙俄来说,又能顶啥用呢?
还有一点得提一下,沙俄说的那个占领,其实就跟闹着玩似的。他们到了哪儿,就盖个军营或者城堡,然后就说那块地是他们的了。说到底,沙俄人口那么少,哪管得过来那么大一片地方啊!
那时候,他们在鄂霍茨克那边弄了个港口,那个地方冷得要命,一年里头有七八个月都是冰封状态。你说要建立海军基地?那简直是难上加难。就连渔民去了那儿,生活都过得挺艰难,别提什么持续发展了。
这么说吧,沙俄肯定是琢磨着要往南扩张,但南边那块地儿是清朝的。早在1689年,清朝和沙俄就通过《尼布楚条约》把地界给分清了。这下可好,再往南走,不就成侵略了吗?这可有点麻烦了!
大家都清楚,道光皇帝之前的清朝,战斗力可不弱。那时候的清朝,跟沙俄较量起来,谁输谁赢还真不好说。所以,沙俄要是想一路往南,去占那个条件超好的天然港口,那可得好好琢磨琢磨,想想自己有没有那个本事。
转眼间,时间来到了1856年,那时候的沙俄,被英法意土这四个国家,在克里米亚战场上打了个落花流水,那叫一个惨。这一下子,沙俄算是学乖了,不再想着去招惹西方,转头又把目光投向了东方。
就在这个时候,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了。1858年,沙俄毫不犹豫地动用了武力,硬逼着黑龙江的奕山将军,跟他签了个《瑷珲条约》。
这个条约有多重要,想必大家心里都有数。黑龙江往北那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地盘,全让沙俄给占去了。还有啊,乌苏里江往东四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地方,现在中俄两家一起管着。
他们实际上盯上的是乌苏里江以东那块地方,为啥这么说呢?那儿靠着海,还有个超大的库页岛,面积顶俩弯弯那么大呢。
到了1860年,事情真的就如大家所料的那样发展了。沙俄看英法这些强国硬是让清朝签了《北京条约》,他们也坐不住了,赶紧跑过来,硬逼着清朝又签了个《中俄北京条约》。
这个协议,说白了就是认可了《瑷珲条约》是正儿八经的,而且呢,还一口气把乌苏里江东边那四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地儿,全拱手送给了沙俄。这到底是咋回事儿呢?
【海参崴似乎还不能让他们满足。】
外东北那片超过100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地界,短短两年时间,就全被沙俄给占了。沙俄不光把库页岛收入囊中,连海参崴也变成了他们的地盘。
库页岛天生就拥有建设好多座优质天然港口的条件,但海参崴因为位置更偏南一些,所以冬天封冻的时间更短,这样它就更有优势作为军用港口了。再说了,海参崴港口那儿没有暗礁,万吨级的大船都能稳稳停靠,真的是个天生的好港口。
所以,沙俄就把海参崴建成了太平洋舰队的大本营港口,还特地修了西伯利亚铁路直通那里,硬是把海参崴发展成了俄国在远东的头号大城市。
海参崴其实已经挺棒了,但沙俄那边还是不太满意。为啥呢?主要是因为它挨着日本内海,一出海就容易碰上日本船只。这还不算啥大事,最让人头疼的是,那儿每年还得封冻上好几个月,差不多得有四分之一的时间不能通航。所以说,虽然海参崴是个天生的好港口,但它可不是全年都能用的不冻港。
沙俄哪会轻易点头呢?都已经打到这份上了,他们怎会不想着再往南边探探路呢?于是,沙俄的眼睛就盯上了咱们东北辽宁的旅顺和大连这两个地方。
旅顺口和大连,那可是真正的四季通航港口。虽说冬天时,你也能瞅见这儿的海面上结点儿冰,但大连挑的码头还有航线,那可是冬天也不会冻上的。所以嘛,它们就有了成为不冻港的基本底子。
【建设中东铁路,强租旅大。】
1895年甲午战争打完,日本不仅逼着清朝赔了2亿两白银,还硬是要走弯弯、澎湖,还有辽东半岛这些地方。
弯弯和澎湖离沙俄实在太远,沙俄根本不在乎。但辽东半岛,那可是沙俄一直眼馋的地方,特别是旅顺口和大连,沙俄做梦都想要的不冻港,怎么可能轻易让给日本呢?
所以,俄国拉上德国和法国,一块儿跟日本说,得把辽东半岛还给清朝。作为交换,清朝花了3000万两白银,算是把辽东半岛给买回来了。
甲午海战结束后,日本也累得够呛,实在没力气再跟那些大国大佬们较劲了,只好一边嘀咕一边认了这个结果。清朝政府觉得日本挺识相,心里挺感激,可哪儿知道俄国在背后另有自己的小九九呢。
到了1896年,就是沙皇尼古拉二世登基后的第二年,他找了个理由说要办加冕礼,就把老李请到了欧洲。两人在那儿签了个《中俄密约》的协议。这协议里头说了,沙俄自个儿出钱,在中国东北修条铁路,从他们那儿的赤塔一直通到海参崴。而且,沙俄还特别强调了一点:不管是打仗还是不打仗的时候,他们都能用这条铁路来运兵运东西。
这事儿严重损害了我们的主权,但只不过是个小插曲。他们搞的那个中东铁路,不光是主干道,还有条往南伸的支线,直接从长春通到了大连和旅顺。这么一来,就给后来他们想吞并旅大地区,悄悄铺好了路。
1897年的时候,德国硬是把山东的胶州湾给占了,清朝政府提出强烈反对,但没啥用。那时候,沙俄早就和德国穿一条裤子了,可它这时候却站出来说:“我们得帮你们把德国人赶走!”
所以,在那年的12月,沙俄的战舰驶进了旅顺港,说是帮清朝防着德国人。到了1898年,沙俄的战舰干脆就不走了,还非要清朝派使者去圣彼得堡商量事情。
谈判搞完后,老李跟沙俄又弄了个《旅中俄租地新约》。听说老李从中捞了50万两银子的好处费,这事儿你们可以自己去查查看。反正呢,这个条约就是让沙俄把旅顺口和大连给租走了。这样一来,沙俄在远东就有了个不怕冻的港口。
【20万大军出兵东北,打算真正拥有旅大。】
借来的东西,早晚都得归还,这可不是沙皇乐意瞧见的事。所以,沙俄老早就盘算着,怎样才能让旅顺大连真正成为他们自己的不冻港,再也不用还回去。
到了1900年,好运降临了。那时候,清朝正被所谓的“大师兄”事件搅得翻天覆地,列强们瞅准了这个机会,联合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俄罗斯帝国不光积极参与其中,还偷偷摸摸地派了20万大军,直接就把东北给占领了。
这事儿闹得动静可不小,东北的军民们反响特别激烈,直接站出来反对。国际上那些大国也都站出来批评。但沙俄这家伙,脸皮真不是一般的厚,到手的利益,怎么可能轻易放手呢?任凭你怎么骂,他们就是不理会。
那时候的东北人,真的挺有骨气的。他们自己拉起队伍,成立了好多抗俄的队伍。这些队伍不是去偷袭俄军,就是去破坏他们的铁路,反正就是不让俄军过得舒坦。
但话说回来,沙俄那时候确实把东北给占了,这事儿板上钉钉。而且一占就是五年时间!直到1904年日俄战争打响,沙俄打了败仗,这才不得已从东北撤走。同时,他们也把旅顺和大连这些地方给放手了。
【苏联对旅顺、大连依旧念念不忘。】
日俄战争沙俄输了,这基本就意味着沙俄快不行了。到了1914年,他们又头脑发热去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果这一战直接把沙俄给拖垮了,1917年沙俄就彻底崩溃了。
接着,苏俄时期就到来了。到了1922年,苏联一建立,就因为远东地区缺个不冻港而头疼,所以他们心里还是一直惦记着旅顺和大连。说实在的,俄国人这点心思都差不多。
他们老是这样,抢了你大块地方还不够,还老惦记着你的其他地盘。这时候,你满脑子想的都是怎么守住剩下的地方,至于已经被他们抢走的地盘,你连想都不敢想。这就是他们征服别人的那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