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男子为了钱,竟将守寡的小姨子卖给一傻子做媳妇。小姨子怒火攻心,灵机一动,对傻子的母亲说,“我是来相看女婿的。”可没想到,最后跟傻子结婚的,竟是男子的女儿!
这女子姓李,几年前丈夫去世后,她也没改嫁,一直在公婆家住。
可多一个人就多一张嘴,她的公婆又小气,不想分家产给她,便千方百计地想要将李氏卖掉。但李氏很是机灵,面对公婆的刁难,屡次化险为夷。公婆气不过,最后只好和李氏分家。李氏便靠着做针线活,自食其力。然而,躲过了公婆的刁难,李氏又迎来了新的难题。李氏有一个姐姐,嫁给了一个姓王的人,这人不是什么正经人,做事全靠歪脑筋,因此大家都叫他“王鬼头”。某天,王鬼头出门的时候,遇上了隔壁村的张家老太太,这张家家底丰厚,只可惜她丈夫也去世的早,唯一的儿子还是个傻子,因此一直说不到媳妇,张母十分着急。在见到王鬼头后,张母就一把拉住王鬼头,让王鬼头帮她儿子找个媳妇。“只要是个女的就行,钱好商量。”
王鬼头一听这话就明白了,张母说的不是媒婆介绍费,而是“买”媳妇的钱。他顿时喜笑颜开,连连答应,拍着胸脯将这事揽了下来。回家路上,王鬼头走到李氏门口时,他双眼一亮,对了,小姨子李氏不是正在守寡吗!把她嫁给张傻子,这不就成了?但李氏不是个好拿捏的,王鬼头急匆匆地回了家,好好计划了一番。几天后,王鬼头牵着一头驴来到了李氏家里,还没进门,就开始扯着嗓子哭。正在做针线活的李氏吓了一跳,赶紧问他怎么了。王鬼头哭的上气不接下气,说李氏的姐姐生了重病,快活不了了,希望死前能见李氏一面,所以让王鬼头来接人。李氏一听,顿时吓坏了,赶紧骑上驴,跟着王鬼头走。但路过张傻子家时,王鬼头说,“这里是张大夫家,我要请大夫去,你在门口等等我。”
李氏没有怀疑,而王鬼头急匆匆进门后,就跟张母说,“你儿媳妇就在外面,你看看合不合心意,如果合适,择日不如撞日,今天就把事办了,回头我再来取钱。”张母喜不自胜,连连道谢,等王鬼头从后门离开后,张母就将李氏接进了门,一把拉住她,“新娘子来了,快进来成亲!”李氏一头雾水,不知道这是演哪一出,她记挂着姐姐生病的事,问张母大夫在哪儿,怎料张母哈哈大笑,“你姐姐何病之有?你姐夫已经为你说了媒,今天就是送来成亲的!”李氏如遭雷劈一般,顿时明白,她被王鬼头卖了!她感觉怒火中烧,但很快她就冷静了下来,事已至此,和张家人争辩是没用的了,还不如将计就计,于是她立马对张母挤出了个笑脸。“错了错了,亲家母,你看我都多大年纪了,怎么会是新娘子?其实我是王鬼头的小姨子,我女儿也到了该成婚的年纪了,姐夫让我女儿嫁给你儿子,今天是让我来看新郎的!”
李氏说的情真意切,好像她真有个女儿,甚至还催着张母,让新郎官出来见见。这张母被说的一愣一愣,也有些老糊涂了,竟也相信了李氏的话,让李氏见了一眼自己的傻儿子。李氏满意地点点头,让张母3天后准备好车来接新娘。三天后,李氏一大早就来了张家,张母招呼人给傻儿子穿上媳妇,让一大帮亲戚邻居,跟着李氏去接亲。但李氏并没有带他们去自己家,反而来到了王鬼头家里,王鬼头远远地看到李氏,和身后这么大排场,以为李氏是来算账的,于是慌忙躲了出去。李氏上门后,冲到姐姐面前,又气又恼,“姐夫要为我做媒,为何不是事先告知于我?骗我跟张家傻儿成了亲,这几天你都不来看看我,你忍心吗?”姐姐这才知道王鬼头做了什么,赶紧对妹妹道歉。李氏哭了一场后,说道:“我嫁到张家,没有熟人,一个人待着实在寂寞,想让外甥女去陪我几天。”姐姐对妹妹感到亏欠,也没阻拦,就让女儿跟着李氏上了车。
到了张家后,张母见李氏的外甥女,长得年轻俊俏,含羞带怯,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等外甥女进屋后,李氏悄悄对张傻子说:“新媳妇害羞,今晚我跟她早点睡,等她睡熟以后把你换进去。等你们成了好事,明天再拜堂成亲。”等外甥女睡着后,李氏便放了张傻子进新房。等王姑娘反应过来时,一切已水到渠成。李氏站在门口,听到外甥女的呼喊,她说:“这是你父亲的安排,你别惊讶,明天你父母就会过来吃喜酒了。”而另一边,王鬼头害怕被报复,一夜未归,第二天回家后,才知道女儿被李氏带走了。王鬼头赶紧拉着妻子赶去张家,却见到张家张灯结彩,坐满了宾客,李氏坐在高位,正看着张傻子和自己的女儿在拜堂!王鬼头顿时气急攻心,然而新人已经拜了天地,王鬼头也无可奈何。
后来,李氏当着现场的宾客,将事情来龙去脉和盘托出,大家都对王鬼头的行为感到不齿,当众怒骂,王鬼头只好灰溜溜地走了。李氏无儿无女,被姐夫卖掉后,还能靠自己的聪明计谋,化解了面临的困难,可谓不易。可见,一个人不管身处怎样艰难的环境,只要能坚定信念,善于动脑,总能战胜困难。改编自民间故事《客窗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