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一个很特别的王朝,这种特别不仅体现在它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还体现在它的统治者身上。
如果把努尔哈赤也当成大清皇帝,那么,整个清朝从诞生到灭亡一共产生了12位皇帝。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就这么十几位皇帝,竟然有一半死的不清不楚,给后人留下诸多猜想。比如顺治帝啊,康熙帝啊,雍正帝啊,同治帝啊,还包括我们今天要讲的光绪帝。
但光绪帝跟其他皇帝五花八门的流言不同,他的死因在百年之后,在专家学者的努力下,得以真相大白,他也登上了大清死的最冤的皇帝宝座。
杨角风谈晚清民国第132期:光绪帝临终前都经历了啥?一共发生五件秘事,电视剧都不敢这样演!
一、
1908年11月14日,当了34年皇帝的光绪帝在经历了四天肚痛之后,终于闭上了双眼。
虽说他当皇帝的时间不短,但在清朝诸多皇帝中,寿命并不长,仅超过了顺治帝、咸丰帝和同治帝。在清朝皇帝平均53岁的寿命中,他活了38岁,离及格线还差15年。
虽说他不是寿命最短的一个,但绝对是死的最冤的一个,临终前身边别说是人了,连个鬼都没有,最后被人发现的时候,身体都凉透了。
那么,光绪帝临终前究竟都经历了些什么,为什么最终落得如此悲惨的结局?
要解释这个问题啊,还得从光绪帝被幸运女神砸中,被慈禧太后挑中并召进宫谈起:
在光绪帝前面还有个小皇帝,也就是同治帝,这可是慈禧太后亲生的儿子。但,实话实说,这个同治帝实在是不争气,或许是慈禧太过溺爱他。导致这个皇帝的文化水平和治理国家的能力,是大清十二位皇帝中最烂的一个,都十六岁了,还看不懂奏折。
但那时候的慈禧太后,对权力欲望没那么大,即使知道自己这个儿子不成器,但还是在同治帝十七岁的时候,让他亲了政。但刚才也提到了,这个同治帝水平太烂,就这么短短一年亲政的时间,他就把无道昏君的特质展现的淋漓尽致。或许为了讨好太后,他要重修圆明园,并跟自己的亲叔,也就是恭亲王奕訢吵了起来,甚至动了杀机。不仅如此,他还大肆撸官,一言不合就接连罢免了十几位王公大臣。
二、
同治帝的这种行为,不仅慈禧太后看不下去,连一向脾气好的慈安太后也觉得这样不行,于是收了皇帝的权。
这下子可坏菜了,或许是同治帝的自尊心受不了,开始花天酒地,也流传出众多花间柳巷的传说,最终染病,一命呜呼。
国不可一日无君,就这样,慈禧太后作为幸运女神,点了醇亲王奕譞家的儿子载湉继承大统,也就是光绪帝!只不过,这种眷顾,在醇亲王一家人看来,并非好事:
“忽蒙懿旨下降,择定嗣皇帝,仓猝昏迷,罔知所措。”
但对光绪帝,慈禧太后是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对其的照顾也可谓无微不至。后来慈禧太后自己都在说,说小时候光绪帝的肚脐眼总是流水,都是自己给他擦干;每每遇到了打雷下雨天,知道光绪帝害怕,慈禧太后都搂着他睡;甚至光绪帝穿什么衣服,读什么书,也是慈禧太后亲自挑选,还手把手教其认字。
当然,慈禧太后的初衷绝不是为了控制光绪帝,她毕竟是个女人。对于她来讲,最关心的也就两件事,一件事是顺利将权力交给光绪帝,另一件事就是有朝一日自己百年之后,史书评价一句老佛爷不容易。
所以,等到了光绪帝该亲政的年龄,慈禧太后确实将大部分权力都交了出去,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光绪帝还是傀儡。
后来荣禄问慈禧太后,她还说呢,说自己啊现在没啥事:
“我现在也就扎扎花……”
三、
慈禧太后到了一定的年龄,她最在乎的就是身后事,而要想身后没事,那必然得依靠光绪帝,得跟他搞好关系,因为不管怎么看,她都会死在光绪帝前面。
但是,光绪帝又重蹈了前任皇帝的覆辙,他在亲政的那段时间里,也是昏招频出,差点就葬送了大清。
其实,就算甲午战争败了,慈禧太后也并未怎么责怪光绪帝,她甚至认为这是其亲政之路上必然得经历的坎坷。只是她没有想到,光绪帝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他要变法!
对于慈禧太后来讲,一开始听说光绪帝要变法,她是支持的。但她不理解的是,这光绪帝怎么能乱来,这种事哪有一蹴而就的,都得循序渐进。更不能理解的,光绪帝竟然大肆任免官员,一个自己眼中的小混混——康有为,竟被光绪帝封了个六品官。
这在慈禧太后眼中,明显就是瞎胡闹嘛,吓得她急忙收回了一、二品大员的任免权。本来这个举动也是为了帮光绪帝,可在那些维新派人员眼中,就觉得这太后实在是个障碍,得除掉!
于是就有了瞒着光绪帝开展的“围园杀后”计划,这件事传到慈禧太后耳中,那还了得?
气的老太太连夜从颐和园回到宫里,见到光绪帝是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控诉啊:
“我抚养汝二十余年,乃听小人之言谋我乎?”
说到气头上,慈禧太后又来了一句:
“痴儿! 今日无我,明日安有汝乎?”
四、
光绪帝变法这事,其实最该争取的就是慈禧太后的支持,她是靠山,而绝非是站到她的对立面,
是啊,在慈禧太后看来,光绪帝的行为简直就是自杀行为,你不想着怎么治理好国家,却整天琢磨怎么治理我这个老太太。我要是死了,你这个皇帝能镇得住地方督抚?能镇得住皇亲国胄?能镇得住天下百姓?
甚至你连维新派都镇不住!
一旦脸皮撕破,再想回到以前,就成了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了。也就是说,此时摆在慈禧太后面前最大的问题,已经不是身前事了,而是身后事。
慈禧太后也是饱读诗书之人,对于历史,也是熟悉的很。要知道中国历史上掌过最高权力的女子没几个,最有名的也就是武则天和吕后。武则天还算精明,在活着的时候就把皇位给传了,并且传给的是自己的亲骨肉,还算没被彻底清算。
而吕后就不行了,不仅身败名裂,连自己立的少帝刘弘都被废了。吕氏家族更是被连根拔起,不仅政治遗产全丢光,连多年的努力也化为了泡影。
慈禧太后本想再换掉光绪帝,但并未成功,而且面对皇亲宗室的步步紧逼,她也感觉到有心无力。
她明白,自己一旦死在光绪帝前面,不仅会被清查,搞不好连葬礼能不能顺利进行都是个问题。所以,在剩余有限的时间内,她必须得做好应对措施,防止自己死后不得安生。
五、
就这样,时间来到了1908年,俗话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但慈禧太后的身体还是比较硬朗的,虽然也有点小毛病,但还是熬到了74岁的生日。
其实早在这一年夏天的时候,慈禧太后的肠胃就出了点问题,好在在太医的调理下,到了11月3日她生日这天,已经大有好转。
正因如此,老太太一高兴,平时又喜欢吃乳酪类食物,那天御膳房又做了不少,于是就多吃了点。后来去颐和园昆明湖泛舟的时候,老太太又贪嘴,吃了个桃子,这下子坏大事了。
老人的肠胃不好,是不能吃桃子的,在《红楼梦》里,贾母原本要去宁国府参加贾敬的生日宴会。也是因为贪嘴,吃了半个桃子,结果当天夜里就起来好几次。可不是因为夜尿频多哦,而是因为吃的这半个桃子消化不了,腹泻。
就这样,午睡之后,慈禧太后就觉得自己的肚子不得劲了,开始窜稀,一天能有十几次那么多。到最后,慈禧太后的肚子实在是拉不出东西了,开始拉脓血。
其实她是得了痢疾,这个毛病,在当时确实无解,太医也无计可施。慈禧太后身体还算强的,要是换别人,根本坚持不了十几天,但她还坚持处理朝政,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慈禧太后天天窜稀,最高兴的当然是光绪帝了,一扫往日愁眉苦脸的神情,连在日记里都难掩喜悦的心情。
六、
可是万万没想到,本来身体无大碍的光绪帝,在11月10日这天,也就是慈禧太后窜稀第7天的时候,突然就肚痛,坚持了四天后,死了。
按照官方说法,这光绪帝啊,本来身体就不好,是大清这么多皇帝中诊脉最多的一个。且在瀛台被禁的十年时间,身体逐渐变差,浑身是病,按照记载是:
“肝脏郁热、肝旺脾弱、心肾两亏。”
虽然太医也是大把大把给开药,但还是无力回天,心肾越来越差,最终被病痛折磨的一命呜呼。
而且这一说法,不仅记载在史料中,连伺候过光绪帝的太监和宫女们也回忆说光绪帝,在那段时间里经常反应迟钝,表情木然,是病入膏肓的神色,确实“病死”的。
光绪帝死了,慈禧太后还活着,她挣扎着戴上了咸丰帝赐给她的耳环,处理好身后事。在光绪帝去世20个小时后,她也闭上了双眼,一前一后去阎王那报了到。由此,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巨大的谜团,那就是光绪帝和慈禧太后为什么一前一后不到一天时间,接连去世?
他们之间的死,又有何种联系?
当然,现在我们知道了,经过专家和学者的详细考究,光绪帝其实是中毒身亡,中的这个毒还是砒霜,整整折磨了他四天时间,才要了他的命。
那么,就回到我们的题目了,光绪帝在临终前究竟经历了什么,围绕着他的死又发生了哪些怪事和秘事呢?
七、
先说光绪帝临终前的第一件怪(秘)事,身体为什么突然就不行了?
要知道早在11月3日,慈禧太后过寿的时候,光绪帝也是参加的,是寿宴上他精神状态不错,身体健康,并且那段时间他很久没服过药了。
而且,到了11月10日,上午光绪帝还在临朝,傍晚还在批阅奏折,怎么进了晚宴之后,突然就肚子疼呢?
更蹊跷的是,当天五点之后,就有旨意传给内务府大臣,说万岁爷病重,让他们速速进宫料理差事。等他们到了宫里之后,竟然发现乾清宫已经停放着一口棺木了,要知道这时候的光绪帝还没死呢。
也就是说,光绪帝临终前发生的第二件怪(秘)事便是,在他还没有发病时,其棺木就已经备好,且停放在了乾清宫,这事是谁干的?
光绪帝临终前的第三件怪(秘)事,当天肚子疼后,他曾两次叫过御医,但并未成功。
光绪帝毕竟是皇帝,当天晚上他肚痛之后,两次紧急召唤太医到给自己看病。可惜,别说瀛台了,太医连西苑都进不去,甚至于当晚连内务府值班的官员都没安排。
身为皇帝,突患重病,竟然连个给看病的医生都找不来,是谁在阻止?
光绪帝病重前的第四件怪(秘)事,来自于雍正帝的第九世孙启功曾经说过,那天他喝了酸奶。
当时光绪帝要吃什么,一般都是慈禧太后赐食,食物送到,光绪帝得即刻食下,那么长的时间里一直这样。但到了11月10日这天,启功当礼部尚书的曾祖父曾看见一个小太监,端着一碗塌喇(酸奶),送给了光绪帝。
八、
在光绪帝还在挣扎的时候,慈禧太后不派人好好给他治病,反而下达了两道懿旨:
第一道是封醇亲王载沣为摄政王,监国,这也是目前皇室里面最有实力的一位了。第二道是让醇亲王载沣之子贴黄,也就是溥仪到宫里教养,并在上书房读书。
此时的慈禧太后其实已经坚持不住了,她也怕自己没有安排好后事就走了,心里不踏实,这才会在光绪帝还在弥留之际时,就提前做了安排。
而且,她也并非只下了两道旨意,在光绪帝确定咽气了之后,她又下达了两道旨意:
一是让溥仪继承大统,同时让他做同治帝嗣子,兼祧光绪。这个安排一下,隆裕皇后很欣慰,哭着说太后没忘了自己,给了自己名分。
二是国事不能摄政王说的算,必须找隆裕太后商量,她同意了,才能执行。等于是给自己上了道双保险,万一事后自己被翻旧账,隆裕太后还能挡一挡。
最后,她还为自己辩解一番:
“谓余垂帘数次,不知者或以为贪权,实则迫于时势,不得不然也。”
她说话的时候,张之洞等围绕在她身边的大臣们负责记录,末了又补上一句:
“反观一生,无悔恨之事也。”
此时,身边的宫女和太监们已经哭成一片了,没想到慈禧太后又努力睁开眼睛,说了一句:
“以后勿再使妇人预闻国政,此与本朝家法有违,须严加限制,尤须严防。不得令太监擅权,明末之事,可为殷鉴。”
就这样,光绪帝去世前后发生的诸多秘事,连电视剧都不敢这样演,现如今却已经全部解开。慈禧太后也在完成这些部署之后,永远的闭上了眼睛,当然,多年后她还有一劫。
慈禧太后去世时,嘴巴是张开的,旁边的太监按照她的吩咐,将一颗夜明珠放进了她嘴里……
被国人骂了一百多年的老佛爷在你这里就他妈轻松洗白了
慈禧没啥问题,光绪性格问题很大,内向不善于沟通,又懦弱,做事不够稳,他的师傅也是个保守派!!眼光又不行
光绪不懂得治国理政,慈禧怕他不会处理自己的身后事和诸大臣清算自己而不得不对他痛下杀手,先下手为强才可不留遗憾。
慈禧与光绪之间的矛盾 其实责任更大的一方应是光绪。慈禧的放权是真放 光绪作为天子在很多事情上操之太切!
其实光绪总体来说是一位好皇帝,可惜生不逢时!他看到了中国跟世界强国的差距,他也有改革的措施跟方法,但奈何大清王朝已处在灭亡的倒计时当中!所以可以看到光绪的急,无论他怎么做也没办法改变局势!
急性肠胃炎
即便光绪活着,清朝也难以续命
光绪感觉和崇祯差不多,有救国救民的心但个人能力不足认不清局势 甲午战争失败,光绪要占大部分责任
告诉你个秘密:长按点赞3秒,可以触发神奇效果~
慈禧对光绪这么好呢可不是这么讲的
怎么不提慈禧让光绪喊她爸爸的事,真的是对光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