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向晖的女儿熊蕾曾回忆:
“他第一天上任,就赶上战干四团河防大队结业——学员都是县长以上的官员,胡宗南要去讲话。胡先生7点起床,7点半吃早饭。
他一边吃饭一边看原来的秘书给他准备的讲稿,觉得写得并不好,不符合他心中所想,于是他叫来我的父亲,让我父亲重新给他写一个。
8点典礼就要开始,时间不到30分钟,父亲15分钟就写好了演讲稿,胡先生看过后觉得非常满意……”
然而,在1960年,熊向晖却因为稿子里的内容遭到毛主席的批评,毛主席严厉反问道:“没有我,中国人民就取不得成就了?”
毛主席又为何会亲口否认中国人民是在他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的这一事实?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熊向晖的正反面1949年11月5日,熊向晖收到一份请柬,是周总理发来的,周总理邀请他去中南海做客。
由于熊向晖的司机对北京路况不熟悉,导致他迟到了几分钟,抵达中南海勤政殿后,那里已经坐满客人,熊向晖感到很不好意思,刚想跟周总理解释,周总理却指着客人们说:
“都认识吧?”
这时,熊向晖才看清在做客人的面貌,他们是张治中、邵力子、刘斐等国民党当局原派的和谈代表。
这些人确实算得上是老熟人。
张治中抬头看了看熊向晖,笑着说:“这不是熊老弟吗?怎么,你也起义了?”
还没等熊向晖回答,周总理便接过话茬:“他不是起义,他是正式归队了!”
周总理的话让客人们一头雾水。
看着大家不解的面孔,周总理娓娓道来:“他是1936年入党的共产党,是我们派他到胡宗南那里去的……”
周总理一席话揭开这个隐藏多年的秘密,原来熊向晖是红色特工,他一直是自己人。
后来在周总理的安排下,熊向晖离开情报部门,来到外交部工作。
那么,熊向晖为何被周总理选中呢?我们在这里稍微给大家交代一下。
熊向晖原名叫熊汇荃,出生在安徽一个书香门第之家,他继承了父亲的勤奋好学,于1936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
在清华,熊向晖认识了许立群,后来是许立群介绍他入的党。
“七七事变”后,熊向晖跟随清华大学南迁到长沙,1937年12月,周总理要蒋南翔推荐一位秘密党员,利用青年战地服务团到胡宗南部队“服务”的机会,打入国民党内部。
周总理非常了解胡宗南,为了能“投其所好”,周总理在选人的时候,也将目光放在那些出身良好,学识渊博的战士身上,后来在蒋南翔的介绍下,熊向晖来到胡宗南身边。
熊向晖被周总理“送去”也被周总理“召回”。
对于他来说,在外交部的工作确实比在情报部工作幸福得多。
在外交部工作期间,熊向晖认识了毛主席。
熊向晖写稿挨批1960年,60多个国家的700多位朋友到北京参加劳动节。节日后,外宾们分拨去外地参观。
在这次盛会上,毛主席分批接见了非洲、拉丁美洲、亚洲等不同洲的朋友们。
为了表达对各个国家的重视,在他们到来时,毛主席都是事先门外等候着,然后挨个亲切合影,合影完后,毛主席还亲自站在门口送客,毛主席的热情感染着外宾,外宾也用同样的热情回馈给主席。
对于这样的国际友好盛事,当然要用文字的方式进行记录和报道,思虑再三,毛主席决定针对这次的活动发几篇通讯稿,撰稿人便是熊向晖。
那天,毛主席刚送走非洲的朋友,熊向晖正好在食堂吃饭,刘宁一匆匆忙忙走过来跟熊向晖说:“毛主席指示,今天会见非洲朋友要发表消息,等你去写。”
闻言,熊向晖立刻放下碗筷,跟着刘宁一前往毛主席办公室。
一进办公室,熊向晖就看到毛主席正在吸烟,从毛主席的坐姿来看,主席眼下已经是以一个很松弛的状态在见他们,原本紧张的心情也渐渐放下。
熊向晖主动向毛主席问好,毛主席点点头说:“今天我们就不握手了,你先坐下吧,桌子上放着烟,你自己拿着抽。”
熊向晖坐在毛主席办公桌背后的一把木质长椅上,刘宁一和杨尚昆则坐在毛主席身侧的一张沙发上。
毛主席跟他们几个聊了聊这几天活动的事,然后交待熊向晖:“今天发表一次消息吧,写上非洲朋友讲话的要点,写上我讲话的要点 内容不要太长,要快,30分钟差不多了。”
收到任务后,熊向晖点头答应:“知道了主席,我试试。”
熊向晖把关于非洲朋友讲话的部分在脑海里过了一遍,稍作思考后,用圆珠笔在本子上开始书写,写完一遍后再进行修改,经过删删减减,最终写出四大段内容。
写好后,熊向晖把稿子交给刘宁一,他和杨尚昆看完后,改了几个字,然后交给毛主席阅读。
毛主席的卫士给毛主席打开立灯,然后又递上一支笔,毛主席一边吸着烟一边阅读着。
严谨认真的毛主席拿着笔在本子上逐字阅读,看到有不合理的地方,毛主席当下就进行了修改,看着毛主席认真的样子,熊向晖发自内心的佩服。
阅读完后,毛主席将手稿还给熊向晖,让他再读一遍,看看有没有不通顺的地方,熊向晖念完后,毛主席点点头表示可以发表了。
在写稿这件事情上,熊向晖曾挨过毛主席的批评,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件事情发生在毛主席送走拉丁美洲朋友之后。
跟上次的非洲一样,毛主席这次要求熊向晖写一篇关于拉丁美洲的报道。
因为有了上次的写作经验,熊向晖事先作了详细考虑,并且已经写好第一段的导语,听完毛主席的指示后,再开始写正文。
这次跟上次的流程是一样的,熊向晖先把整体内容写完,然后交给刘宁一和杨尚昆阅读,他们阅读完可作稍微的修改,改完之后再交给毛主席看。
毛主席这次阅读的时间要比上次长,毛主席脸上的表情似乎也比上次严肃些。
看着毛主席的表情变化,熊向晖内心也在猜测,难道这次写的错误比较多吗?还是这次的文笔上有疏漏?或者是出现用词不当的情况了?
毛主席修改后,卫士把稿子交还到熊向晖手中,熊向晖发现,毛主席改动了三处。
毛主席问熊向晖:“你阅读一下,看看有什么问题,有什么意见。”
熊向晖说:“主席改得非常好,主席把‘感谢这些朋友对中国人民的称赞’中的‘称赞’变成了‘友谊’,这样一来,文章的含义和格调就大大不同了,变得更加亲切了,只是,我对主席的一处改动表示不理解……”
“哦?你觉得哪里不合适,说说看。”
“主席把‘称赞中国人民在毛主席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给改成了‘称赞中国人民在自己的工作中所取得的成就’,我不理解为什么要这样改,原稿里写的也是外宾朋友的原话,更是事实啊……” 熊向晖如实说。
毛主席听了摇摇头说:“人家虽然是那么说的,但是我们不能这么写。”
“成就是‘中国人民在毛主席领导下所取得的’这是事实吧?” 熊向晖问。
听了熊向晖的话,毛主席有些生气地反问道:“为什么一定要说毛主席领导的,没有我,中国人民就取不得成就了?”
熊向晖直言:“没错!”
“不要胡说!过去打仗,依靠的是人民!现在建设!靠的还是人民!”毛主席严肃说道。
其实,外国友人的话并无道理,如果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但是面对外宾友人的高度赞扬,毛主席用极其谦虚的心态接受了,他非但没有沾沾自喜,反而将“功”给予人民。
可见,热爱群众,把人民的事放在自己的事上面的他,始终将人民群众放在了第一位。
毛主席曾经也说过:“务必使同志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谦虚谨慎、清正廉洁、无私奉献、将人民放在第一位,始终是共产党人鲜明的特色。
毛主席有多伟大,这里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