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海为什么是12海里?这个规定是怎么来的?12海里等于多少公里?

战火纷飞的小梦 2024-08-05 16:37:12

领海,这个看似简单的概念,却承载着国家的主权和安全。你知道为什么国际上普遍认可的领海范围是12海里?这背后不仅有历史的博弈,还有各国利益的权衡。想知道这个数字的来历和它对各国的深远影响?继续往下看,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关于领海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各国有权确定不超过12海里的领海,领海是沿海国家的海洋国土,也是沿海国家行使主权的重要区域,任何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必须在进入领海之后遵守沿海国家的法律法规,包括航行、钓鱼、科学调查等活动。领海的设立为沿海国家提供了一片独立自主的海洋空间,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海洋权益的重要标志。

领海对于沿海国家来说意义重大,但是它的面积和范围并非由沿海国家说了算,那么领海该以多少海里作为界定呢?这个问题听起来简单,实际上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探讨和博弈,最终达成了12海里的共识。

选择12海里的原因

我们知道越过沿海国家的领海需要得到许可,但是这项规定对于国际航行来说存在明显的弊端,如果每个国家的领海都是随意划定的,那么各个国家之间形成的屏障将会直接导致国际航行的不确定性增大,严重时甚至会引发冲突,而且从长远来看也不利于国际航行规则的形成。

但是将航行自由的想法强加在沿海国家身上同样行不通,毕竟领海是类似于陆地领土的存在,如果任由他人随意侵犯,对沿海国家来说存在安全隐患,而且显得十分奇葩。

比如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航行自由区域就是美国的领海了,但美国并不缺少像样的朋友,在其他方面这些朋友即便无法偿还美国的人情债务,但至少在外交上还能多多照顾一下,而且美国作为强国自然有能力在自己家门口玩自己的游戏。

但如果换成弱小的国家,也许它连自己领海的主导权都无法坚定地掌握,更不用说在这片海域上建立自己的航行规则了。

十二海里既保护沿海国家安全又不过分限制国际航行自由,也更公平。12海里可以说是一个战略考虑的平衡点,同时也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于海洋领土划定的共识和尊重。

十二海里

关于十二海里你可能会有很多疑问,比如为什么不是二十或者三十海里,为什么会是十二呢?其实这项规定确实体现了人们的战略猜想,在确保沿海国家安全的同时尽可能多地释放国际航行空间压力。

而且从心理上来说,十二这个数字相对二十、三十要小得多,在给沿海国家划定范围时显得更加柔和,同时也更容易得到其他国家的认可。

从物理单位上来看,1海里约等于1.852公里,12海里约为22.224公里,虽然和20海里相比要多出2公里,但相比之下依旧显得更加亲民和均衡。

十二海里同时也是一种象征,在其中既有国家主权稳妥存放的磐石,也有人类智慧和共识达成的信仰纽带。这项规定并非凭空产生,在历史上有源可溯。

从中世纪开始人们就试图在纸面上规定一种理论上可行的领海范围,在各种尝试和探讨之后1756年提出了“3海里原则”,苏联后来提出了6到12海里之间更为合理的范围,并最终在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确定了12海里。

结语

总之,12海里不仅是对沿海国家主权的保护,更是国际航行自由的保障。这一平衡点体现了各国在海洋权益上的智慧和共识。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觉得12海里的划定合理?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别忘了点赞支持哦

0 阅读:331
评论列表
  • 2024-08-12 17:27

    一堆废话。

战火纷飞的小梦

简介:喜欢双击关注哦~感谢官方!官谢大家支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