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呼伦贝尔独立闹剧:张作霖挥师北上,结束八年屈辱

阳泽评历史啊 2024-11-18 18:00:55

呼伦贝尔,地处黑龙江之西缘与内蒙古东北角,因呼伦湖与贝尔湖而得名。这片土地地理位置卓越,东倚雄伟的兴安岭,西隔额尔古纳河与俄罗斯相望,北接广袤的黑龙江,南以兴安岭的索岳尔济山为界,与周边多个区域相邻,西南部则与外蒙古的车臣汗部相接。

呼伦贝尔地域辽阔,南北绵延约1500里,东西横跨700至800里。这里土地丰饶,既适宜耕作又适合放牧,物产资源丰富,应有尽有。

作为中国北疆的边防要地,呼伦贝尔北起额尔古纳河口,南迄海拉尔河口,有长达 750 千米的中俄国境线。在清朝时期,这里就备受重视,清政府曾在雍正五年设置了 12 个卡伦,守卡官兵总计 373 名。到了清朝末年,增加至 17 个卡伦,守卡官兵为 531 名,平均每 80 余里置 1 卡,但是各卡 “相距甚远”、“呼应不灵”、“饷少兵单”。

呼伦贝尔的丰富资源使其成为各方觊觎的对象。沙俄侵略者对此垂涎三尺,很久以来就想把这个地区攫为己有。

独立事件的发生

1911年,沙俄在操纵外蒙古“独立”的阴谋得逞之后,又将贪婪的目光投向了呼伦贝尔地区。沙俄暗中指使哲布尊丹巴以“蒙古君主”的身份,通过电报和信件游说黑龙江呼伦贝尔地区的王公贵族,煽动他们带领部众叛离中国。

到了1912年初,沙俄驻呼伦贝尔领事乌萨蒂更加肆无忌惮地操控和指挥额鲁特旗总管胜福、陈巴尔虎旗总管车和扎、索伦旗总管成德等人,纠集周边各旗蒙古士兵一千名,假借“大清帝国义军”的名号,密谋发动叛乱。

在这些被沙俄操控的王公们看来,他们似乎找到了一个新的靠山,却未曾意识到自己已成为沙俄侵犯中国领土的棋子。

1912年1月15日,在沙俄军队的暗中支持下,叛乱武装潜入呼伦(今内蒙古海拉尔市)城池。当时,呼伦道台正准备领军反击,但沙俄领事却公然发出威胁:

若双方交火,炮弹不慎落入我方辖区,我们将立即调兵介入。

面对这样的恐吓,道台出于对中俄冲突的担忧,不得不退出官署,并急电黑龙江巡抚:

速派兵平叛!

胜福等人占领呼伦后,旋即宣布“独立”,并组建了伪“自治政府”。接着,他们的野心又指向了胪滨城(今内蒙古满洲里)。

2月2日清晨,约四百名叛军及伪装成叛军的沙俄侵略军一个营,向胪滨城发起攻击。守城的巡防兵迅速予以还击,击毙沙俄西伯利亚第十五号联队军官劳喀普林斯基及四名俄兵、二十名叛军,杀伤多名敌人,并缴获沙俄军用地图十幅。

然而,到了2月4日黎明时分,沙俄调兵两千余名,配备六尊大炮,以及残余蒙兵两百余名,将胪滨府衙团团围困。上午11时,沙俄官员闯入府衙进行威胁,命令:

限12点前交出武器马匹,否则将开炮轰击!

北京政府为了避免中俄冲突进一步升级,只得命令胪滨等地的驻军撤退。至此,呼伦贝尔全境沦陷。在整个事件中,沙俄不断干预,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旨在侵占中国领土,掠夺呼伦贝尔地区的丰富资源。

独立后的局势

胜福等人占领呼伦贝尔后成立的伪“自治政府”,实际上不过是沙俄的傀儡政权。海拉尔的叛军由俄军军官负责训练,吉拉林的金矿、察罕敖拉煤矿等资源也被沙俄掌控开采。

据统计,签订的54项合同中,涉及渔业的有43件、林业4件、矿业3件,以及租地合同4件,租期之长,竟达五十余年。沙俄掠夺的渔产资源面积,接近一百平方俄里。此外,俄国人越境开垦的土地,仅在海拉尔以北、珠尔干河以东地区,就超过七千亩。

为捍卫国家领土主权,中国政府多次与沙俄政府展开交涉。早在沙俄暗中策划呼伦贝尔蒙古旗叛乱之际,黑龙江地方政府便与沙俄驻哈尔滨、齐齐哈尔的领事,以及通过中国外务部驻俄公使,进行了频繁的交涉。

然而,这些交涉因俄方以调兵干涉威胁而被迫中断。1912年1月15日,满洲里遭俄蒙叛军攻陷,中国驻俄公使陆征祥随即与俄国外交部进行交涉,但俄方坚称自己严守中立,并未参与驱逐政府军的行动。

此后,黑龙江方面就俄军在呼伦贝尔驻扎问题,与俄国驻海拉尔、齐齐哈尔领事进行了多轮交涉,并提交了俄军协助蒙旗叛军攻击胪滨府的证据,包括各国旅居该地外国人的签字证明以及缴获的俄军助攻地图数十幅。

尽管如此,俄方对此仍置若罔闻。

1913年12月16日,日本关东军参谋长提交了《呼伦贝尔问题调查书》,提醒日本政府应准备相应的“防备和对抗策略”。

1914年1月15日,日本驻俄大使直接质询俄国对呼伦贝尔的态度,并向日本内阁提交报告,警告“白熊之患”可能波及黑龙江和蒙古西部。

不仅是日本,英美等西方国家也对呼伦贝尔的局势表示了关注。北洋政府借此国际关注,再次与沙俄进行交涉。

1914年2月,沙俄帝国向北洋政府提出了四个条件,最终在1915年11月6日,在沙俄的威逼之下,北京政府被迫与之签订了《中俄关于呼伦贝尔之协定》,亦称《呼伦条约》。

该协定虽名义上承认呼伦贝尔为直属中央政府的“特别区域”,但实际上该地区仍由沙俄扶持的胜福叛国集团武装控制,中国政府的军队未经沙俄许可,不得进入该地。

《协定》还规定,除关税和盐税归中央政府征收外,其他所有税收和行业收入均作为地方经费;北京政府被迫承认沙俄与胜福集团签订的各项“合同”。

由此,沙俄对呼伦贝尔地区的控制得以合法化。

俄国十月革命后的回归

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推翻了沙皇政权,为呼伦贝尔的实质性回归提供了有利时机。

随着沙俄对呼伦贝尔控制力的衰退,中国政府把握机遇,向国际社会宣布废除呼伦贝尔“特别区域”的地位,并宣布中俄之间关于呼伦贝尔的所有条约和经济合同失效。

1920年3月,张作霖麾下军队入驻海拉尔,标志着中国政府正式恢复对呼伦贝尔的主权。这场持续八年的独立闹剧至此终告落幕。

呼伦贝尔的蒙古旗代表们纷纷向北京政府上书,表达回归祖国的坚定意愿,彰显了当地民众对国家的认同与归心似箭的情感。

呼伦贝尔独立事件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创伤,这段历史教训警示我们,必须时刻保持对外部侵略势力的警惕,加强国防建设,促进民族团结,为维护国家的稳定与繁荣而不懈努力。

参考资料:

俄罗斯国家图书馆:(19世纪末) 中俄边界协议档案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0 阅读:513
评论列表
  • 2024-11-19 11:48

    现在欧美和东洋倭寇占领中国国士,和租界的侵略势力,都陆续撤出了中国,而俄罗斯占领的中国面土面积是最多的!也是最后一个至今仍然距不归还中国领土的国家!

  • 2024-11-19 01:35

    外蒙古当年也应该效仿此例,老蒋不干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