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14天后,特朗普夸赞中方,美政策开始倒退,普京国师发现异样

战嚎 2025-01-14 08:56:23

特朗普的对华态度在短短半个月内完成了一次戏剧性的转变,从渲染“中国威胁论”到公开夸赞中方,这种变化让人不禁深思其背后的政治逻辑以及未来美国外交政策可能的走向。

上月23日,特朗普内阁人选还公开放言威胁收回巴拿马运河的控制权,声称此举意在削弱中国在西半球的影响力。这种表态无疑加剧了中美之间的紧张氛围。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仅仅14天后,特朗普在接受采访时却罕见地改口,表示相信中美可以和睦相处。这种180度的态度转变显然不是偶然,更像是其深思熟虑的外交策略调整。

特朗普此举的核心原因,显然与他迫切需要中国在国际问题上的合作有关。尤其是在俄乌冲突这一棘手问题上,特朗普的解决方案离不开中方的支持。此前,特朗普已经公开表达了他对中国角色的期待:希望中方帮助结束俄乌冲突,并提出中美联手可以解决世界所有问题的论调。这些表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对中国潜在合作能力的认可。

而在特朗普即将重返白宫之际,结束俄乌冲突显然已成为其施政的重要议程。如果他继续延续此前的强硬对华姿态,不仅会令中方不满,还可能进一步恶化中美关系,从而对解决俄乌冲突的计划形成掣肘。因此,他不得不在对华态度上做出软化调整,以为未来的合作创造条件。

除了对华态度的转变,特朗普在对台政策上的立场也出现了倒退迹象。在拜登政府时期,美国在台海问题上采取了日益明确的战略清晰政策,不仅批准多笔对台军售,还强化了军事介入的可能性。然而,特朗普却明确表态,不会承诺出兵保卫台湾,这意味着他可能将美国的对台政策重新拉回到战略模糊的阶段。

特朗普对台政策的变化显然有其盘算。在他看来,台湾问题更多是一个战略讹诈的工具,通过打“台湾牌”从中国大陆谋取利益,而非真正为了台海局势大动干戈。换言之,他更倾向于通过这种模糊的策略,最大化地为美国攫取利益,而非激化矛盾。

值得注意的是,外界对特朗普未来的全球战略也展开了讨论。有分析认为,他可能尝试组建一种新的西方霸权体系,将中国与中东、非洲、拉美国家划归为一个“中立化”阵营,以实现对发达国家的绝对控制。这种“极致精英主义”的设想,旨在将世界先进国家封闭于美国主导的圈子内,从而确保美国对全球发展的掌控权。

然而,这种想法显然面临重重困难。首先,特朗普执政期间与欧洲盟友的裂痕仍未完全弥合,他若想实现这一霸权体系,必须重新赢得欧洲的信任。然而,从目前的国际形势来看,欧洲对特朗普的态度并不乐观。此外,中国作为一个综合国力不断上升的全球性大国,其“中立化”显然并非美国单方面可以轻易实现

0 阅读:15

战嚎

简介:欢迎大家关注我,给我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