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看了一部非常有趣的电影,目前排片和票房都很低,没多少人关注,不聊的话好像也没啥关系……
可该片实在是太好玩了,我没法无动于衷,所以我必须郑重推荐这部《朱同在三年级丢失了超能力》(曾用名《漫漫长日》),希望大家不要错过。
这是一部难得可以做到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的电影:它用孩子的想象力和全龄段的幽默感塞满了一个半小时,靠着童趣、回忆和情怀就能让观众乐不可支;除了这份快乐和趣味,它也用温和的话语,悄悄揭示了童年消逝的残酷一面。
这同时还是一部正看反看都能成立的电影,朱同当然没有超能力,可谁能保证他就丢了呢?反正我觉得啊,不光是他的,连我的超能力都还在呢~
【温馨提示:下文会有剧透。】《朱同在三年级丢失了超能力》看上去是部儿童电影,可其实它更适合给成年人观看,因为朱同身上那份“抽离“与“心流”状态,尽管在孩子们身上屡见不鲜,但只有经历过童年的大人才能真正理解。
影片讲述了小学三年级借读生朱同漫无目的一天——由于缺乏目的,朱同身上的所有特质都被放大了。
朱同这孩子吧,小脑袋瓜似乎少根弦儿,总是丢三落四、想一出是一出、好心办坏事,用现在的网络热词来说,就是“先天差生圣体”。
学习成绩差,经常性迟到,做了这件事就忘了上一件事,一不小心就出洋相或者闯祸……可想而知朱同会受到老师们怎样的“照顾”。
这种情况,换个孩子可能会无所适从,但朱同不一样,他有许多能帮上忙的“超能力”。
考了低分需要家长签名的试卷,如愿让鸟人给偷了;能找外星人来带走数学老师;新的留言卷又让茅坑大神顺走;为了找同学可以施展分身术;被校长老师们撞到了还能隐身……
看出来了吧,从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朱同压根没有什么超能力:不想交卷子/带卷子就找个机会“丢了”,外星人、分身术什么的都只是幻想出来的,至于隐身,我闭上眼睛看不见你们,你们不就也看不到我了?
朱同可是一位“唯心主义”大师,任何困难都可以通过他超能力来解决。
然而这一天,当现实的唯物世界碾到头上时,朱同才发现自己的超能力几乎都失灵了,这种不断受挫、不断失望的过程,正是年少时被迫成长、被迫成熟的阵痛。
可朱同不是一般人,他还是相信有超能力存在的:虽然自己的不太灵光了,召唤来的外星人还打不过牛老师,可我看其他人身上的超能力都还很好用啊?
品学兼优的好孩子刘诗瑶是一朵鲜花,连她的日记本打开来都散发着圣光;
“酷女孩”贺娜本来是一根野草,可稍一接触后,她就成了能吹泡泡消失、上天,还会在手上写“好”字来转运的世外高人;
拥有秘密基地的张秋是位“检讨书达人”,来无影去无踪,说是飞天遁地都不为过;
最厉害的还是教导处李主任,他有天眼通和顺风耳,要不然学校里每个学生的秘密还有说过的话,他咋都知道?
按我们无趣的大人看来,朱同的想法当然都是无稽之谈,他不过是在神化自己的同时还在神化他人,又因为别人的超能力无法被证伪而坚信不疑。
而从一个成熟的大人来看,影片包裹着的是一个令人笑不出来的悲剧。
拿电影里的三个问题学生来说——
朱同平时由姥姥、姥爷带,母亲体弱多病,父亲不在身边,换句话说,这孩子缺人管教,于是他才养成了自娱自乐、自我排解的习惯,也就是所谓的“超能力”;
贺娜被叫家长,来的人却是不亲的阿姨,可见她已是无父无母的状态了,她明明拥有做好学生的能力,却非要当个翻同学东西的坏孩子,似乎这样才更痛快;
张秋的父亲根本不懂教育为何物,他所理解的“管教”,就是把孩子丢给学校以及拳打脚踢,拜他所赐,小小年纪的张秋已经有“滚刀肉”气质了。
每一个问题学生的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
影片明示了这点,却丝毫没把它当成重点,从头到尾,电影都在表达并传递着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情绪。
哪怕自己丢失了超能力,朱同还是保持着“别人说什么我信什么”的天真和单纯,比如他会祝福张秋美梦成真,“希望你爸爸在动物园里被老虎吃掉”。
观众们会心一笑,会觉得这是童言无忌,只有朱同自己觉得,他是真诚地在祝愿同学实现梦想。
电影里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丧事喜办”,但这些转变都是善良和褒义的,因为所有事情,在朱同眼中都不会被定性,更不会被怀疑,他只是在一次又一次忘我的专注当中屡败屡战,然后期待着一件好事的发生。
就像他被体育老师随意拍了一下,随后参与到了广播体操预选赛排练中去——其实学校只是随机挑一些三四年级的学生去举牌子、摇纸花,远远没到非谁不可的地步,可这丝毫不妨碍朱同脑补自己获得了冠军,登上了人生巅峰。
仅仅因为有这一件好事,朱同这鸡飞狗跳、麻烦不断的一天,便是美好的一天。
说到底,朱同只是一个晚熟的普通倒霉孩子,但他的心态和表现,却令他显得不那么平凡了,我可太喜欢最后他不停挑绿色纸花的认真劲儿了~
我不由得想起了自己小时候,也是经常神游天外、胡思乱想、钻牛角尖,虽然大多毫无意义,却是长大后再也找不回来的状态。
成熟意味着规训,意义代表着目的……
所以,做朱同不好吗?我相信,总有人或多或少还保留着童年时的超能力——你的还没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