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赋能乡村振兴的探索与实践

山东省文联 2024-08-19 10:34:54

文艺赋能乡村振兴的探索与实践——以“村歌嘹亮·山东省新时代乡村歌曲展演”活动为例

乡村振兴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如何服务好、表现好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是文艺工作面临的一个重大时代课题。山东省文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充分发挥文联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策划推出“村歌嘹亮”“寻找美术符号·助力乡村振兴”“农民戏剧展演月”“百县千村·书法惠民活动”等文艺惠民品牌,为助力乡村振兴开辟了新路径。本文以“村歌嘹亮·山东省新时代乡村歌曲展演”活动为例,阐述活动的开展对推进乡村振兴所产生的价值与意义,为文艺赋能乡村振兴提供借鉴和思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论述,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如何服务好、表现好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是文艺工作面临的一个重大时代课题。为探索文艺赋能乡村振兴新模式,提振起亿万农民精气神,“村歌嘹亮·山东省新时代乡村歌曲展演”活动创新开展,奏响了时代主旋律,彰显出齐鲁大地新风貌,文艺赋能乡村振兴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趟出了一条宽广大道。

2023年10月12日,村歌嘹亮·2023山东省村歌故事会暨全省新时代乡村歌曲颁奖晚会在济宁邹城后八里沟村举行

一、立足坚实之土,真情奉献人民“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的方法是扎根人民。只有永远同人民在一起,艺术之树才能常青。”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次全国文代会、第九次全国作代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文艺工作指明了方向:文艺创作最根本的方法是扎根人民。在“村歌嘹亮·山东省新时代乡村歌曲展演”活动中,广大文艺工作者牢记嘱托,以人民性为价值坐标,深入田间地头,观照农民生活、命运和情感,将体悟和故事融入创作,深情表达百姓的心愿、心情、心声,创作出一大批思想性艺术性兼备、体现新时代乡村新风貌的精品力作,展现齐鲁儿女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念和梦想,映照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一)作品要接地气在“村歌嘹亮·山东省新时代乡村歌曲展演”活动中,系列村歌的创作普遍展现出齐鲁大地乡村歌曲创作的优秀成果和广大农民奔向共同富裕的生动实践。在创作过程中,词曲作者深入乡村,充分了解地方民情和风俗特色,这不仅是在创作音乐作品,更是在进行一种文化交流和社会调研。通过深入乡村,词曲作者汲取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灵感来源。通过与村民代表和村“两委”干部多次深入交流,完成的村歌不仅是一首歌曲,它们也成为了村庄精神文化的载体,反映了村庄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愿景。比如《心中飞出一首歌》《道路越走越宽广》《朱村红,幸福长》等村歌,不仅能够增强村民的归属感和自豪感,还能够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传播村庄的故事和精神面貌,对于促进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以“文化”为根,彰显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村歌”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表现形式,它不仅可以展现文化的魅力,还可以有效地传达和展现一个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能唤起群众对于传统民族文化的记忆。

以《扶徕谣》为例,这首村歌不仅是一首旋律优美的音乐作品,更是对伏羲文化的一种生动诠释和传播。伏羲作为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文化英雄,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其文化影响深远。通过歌曲中对东凫山、西凫山的描绘,以及“天连水来水连天”的意境,将伏羲文化的源远流长和与之相关的自然景观、人文精神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人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份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韵味。同样,《文登花饽饽》这首歌曲通过展现山东文登地区特有的花饽饽,不仅让观众领略到这一地方特色美食的独特魅力,也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花饽饽作为“山东手造”的代表之一,其制作工艺和食用文化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歌曲的传播,使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认识到这一地方特色,从而增强文化自信,推动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以“文化”为根,通过音乐的形式,将地方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元素融入其中,不仅彰显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为乡村振兴和人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图景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通过这样的文艺创作和传播,可以有效地促进文化交流,增强民族文化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2. 以“故事”为线,讲述干事创业的热情与豪迈

在以村歌为载体的叙述中,故事不仅是对过往事件的简单陈述,更是情感的载体、精神的传递和价值观的体现。通过讲述,这些故事激发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家乡建设的热爱,以及对共同理想的追求。这些村歌以其独特的方式,激发了人们对于建设家乡、追求幸福生活的热情,它们不仅是音乐作品,更是乡村振兴的号角,是团结协作的精神象征。

《棚棚勃勃咱耿店》这首歌曲,通过讲述耿店村的大棚产业发展故事,展现了村民的勤劳与智慧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歌曲中的“一二三战略”不仅是耿店村发展的智慧结晶,也是对其他乡村发展的有益启示。这种以实际成效为基础的致富经验,通过歌曲的形式得以广泛传播,激励着更多的人投身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幸福笑脸》这首歌曲,则以朗朗上口的旋律和饱含深情的歌词,唱出了新时代农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高淑贞和三涧溪村的故事,通过歌声的传递,让听众感受到了新时代农民的幸福生活,以及他们在乡村振兴中所展现出的积极态度和坚定信念。

这些歌曲和故事,不但是文化的传承,更是精神的激励,使我们看到了乡村振兴的希望,感受到了新时代农民的豪迈情怀,也让我们更加坚信,通过努力,每个人都能为建设更加美好的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

3. 以“景色”为媒,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美好生活的赞美

村歌作为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厚的文化。它们可以用“景色”抒情,将自然美景与人们对家乡的深情厚意紧密相连,通过音乐的形式传递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这些村歌中,每一处风景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每一句歌词都是对家乡的深情告白。

《杨庙故事多》通过描绘大海和黄河的壮观景色,将听众带入了一个充满故事的乡村世界。涛声的年年敲打,不仅仅是自然的声音,更是时间的见证,是杨庙村庄历史的回响。这样的景色抒情,让人们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乡村的历史沉淀和文化韵味。《诗画黄崖川》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山水相连、垂柳拂面的美丽画卷。清澈的河流和飘桥的景象,不仅让人心旷神怡,更增强了村民对家乡的自豪感和归属感,让乡村的美丽景色成为村民共同的记忆和情感的寄托。《荷香醉美是林家》在展现自然美景的同时,歌颂了新农村的发展成就。这首歌曲不仅是对乡村自然风光的赞美,更描绘了一个“文明、开放、友善、和谐”的新农村形象,呈现了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和美好前景。

这些村歌,以“景色”为媒,不仅唱出了乡村的美丽和宁静,更是唱出了村民们对家乡的深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们成为乡村文化的载体,传递着乡村的声音,激发着人们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通过这些歌曲,使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活力、和谐发展的新农村,切实感受到乡村振兴的希望和力量。

(二)作品要有特点

系列村歌的创作以乡村振兴为主题,题材内容包括歌颂农村发展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显著成效、自然生态环境改善、中华优秀农耕文化、文明乡风民风等乡村振兴的各个方面。这些村歌以其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时代特点,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文化享受,也为外界了解中国农村的发展变化提供了窗口。它们的旋律优美,易于传唱,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能够在群众中广泛流传,激发人们对乡村振兴的认同感和参与热情。通过这些村歌的创作和传唱,不仅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也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和谐发展。

1. 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和个性

齐鲁音乐文化底蕴深厚,受自身的地理环境、文化传统、生活方式的影响,有着自己鲜明的地区特点和风格,山东民歌、山东民间器乐、山东民间说唱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在历史的长河中都留下了它们辉煌的印记,并影响至今。系列村歌的创作,不乏特色鲜明的艺术形式,承载着地方的历史、习俗和情感,彰显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心中飞出一首歌》改编自山东传统民歌《包楞调》,“咱家的牡丹最有名,咱家的姐妹又唱那个包楞楞”,歌词简洁、接地气,旋律质朴、豪迈,展现了山东人民的性格特点,歌曲中融入的民间花腔和地方方言,让人感受到浓郁的乡土气息,可以直接地触动听众的心弦,唤起他们对家乡的深厚感情。歌曲的改编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创新,同时也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艺术表现力。《渔歌欢唱》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渔民生活画卷,歌曲一开始便以具有鲜明海洋文化特征的渔家号子引入,胶东半岛与众不同的独特风格和强烈的海洋生活气息扑面而来,一唱一和的男女声对唱充满着山东沿海人民的乐观主义精神和雄壮、朴实、奔放的个性。《俺村的美景看不够》则融合了戏曲的韵律和山东地方语言中特有的语气,不仅丰富了歌曲的艺术表现形式,也使歌曲更加贴近当地民众的文化习惯和审美情趣,增添了一种古典美和戏剧张力。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系列村歌的创作通过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创作手法相结合,体现了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创新发展,增强了歌曲的亲和力和认同感。通过这样的创作,古老的艺术形式得以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继续传唱,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桥梁,成为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2. 彰显高度的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指出:没有文化自信,不可能写出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作品。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柱,它体现了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认同和自豪。在文艺创作领域,文化自信尤为重要,它直接关系到作品的内涵深度和艺术魅力。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作品,往往源自于创作者对本民族文化的深刻理解和自信展现。

“五彩乡村摆开幸福的擂台,茫茫枣林敞开锦绣的胸怀”,尽展乡村的秀美风姿;“想了多少年,想了多少回,今天的好日子,没想到这样美”,体现老百姓对党的热爱和感激;“孝善新风,温暖心怀,人和开出幸福的花”,感受文明乡风的浸润滋养……系列村歌的创作不仅表现在对传统文化价值的坚守和传承上,也表现在对现代文化趋势的敏锐把握和创新实践上。这些作品不仅增强了文化认同,成为文化自信的生动体现,同时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传唱着齐鲁大地上流淌的文脉。

(三)作品要传心声

优秀的文艺作品之所以能够赢得广泛的赞誉和持久的影响力,根本在于它们能够深刻触及人心,反映人民的生活实际和精神追求。系列村歌创作通过真实的人物塑造和生动的故事情节,及时捕捉并回应了乡村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反映了他们的情感和愿望,传达了他们的心声,使听众能够在艺术体验中感受到人间的真情和生活的真谛,引导人们向着更加美好的方向前进。

1. 展现人民眼中的新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村歌作为一种贴近民众、反映乡村生活的艺术形式,生动展现了人民眼中的新时代。

“轻松耕田智能来帮忙,好生活拔节长势旺……”《挑起金扁担》唱的正是新时代农村经济发展的写照;“爸妈说这些年农村变化大,旧茅屋变成了青砖碧瓦,农家乐开进了旮旮旯旯,农产品卖到了海角天涯……”《爸妈的心里话》通过歌颂乡村的变化,展现了新时代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推开家门美在身边,孝敬父母与人为善,勤俭持家出力流汗,和睦相处岁岁又年年……”《美丽的庭院》展现了新时代农村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村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展现了人民眼中新时代农村的多姿多彩,成为新时代农村变革和发展的生动记录者和传播者。通过这些歌曲,我们看到了农村生产力的提升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改善,听到了新时代农村的声音。

2. 踏出人民脚下的新征程

村歌作为一种富有地方特色的音乐形式,在提振乡村百姓的精气神、唱出幸福与自信、表达骄傲与自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时代背景下,村歌成为乡村人民踏上新征程的号角,激励着人们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而努力奋斗。

“听着小吕剧,喝着百脉泉,看清清绣江流过家门前……”村歌通常以乡村生活为背景,歌词贴近农民日常,旋律简单易学,易于传唱。歌曲常常融入了对家乡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发展成就的赞美,这些内容唤起了乡村百姓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当人们在歌唱中表达对家乡的骄傲时,也是在向外界展示乡村的魅力和发展成果,这些歌曲中所蕴含的积极向上的情感可以直接影响到乡村百姓的心态。通过歌唱,人们感受生活的美好,增强对未来的信心,从而在精神层面上实现自我提升。村歌的创作和传唱,不仅丰富了乡村文化生活,也成为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载体。

依靠村歌的力量,村庄变美了,民心更齐了。通过这些村歌,使我们感受到了乡村振兴给农村带来的新希望和新动力,鼓舞着老百姓迈向新的征程。

3. 唱响人民心中的新生活

村歌作为新时代乡村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不仅是一种音乐上的享受,更是乡村生活变迁和社会进步的缩影。它承载着农民对新生活的期待,反映了乡村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展现了新时代乡村的多姿多彩,彰显出齐鲁大地新时代乡村团结奋斗的新气象、创新创业的新风貌、城乡互动的新面貌、美好生活的新景象。

“现在这首歌已经传遍了我们下洼的大街小巷、田间地头,大家一边干着农活,一边唱着这首歌,心情也好,浑身都有劲。可以说这首歌实实在在唱出了我们冬枣的脆甜,家乡的美丽,唱出了我们枣农的心声。”歌曲《甜美下洼等你来》的演唱者、下洼镇村民隆立静这样说。

村歌的传唱不仅提升了乡村的文化软实力,还激发了村民的创造力和发展热情。在新时代背景下,村歌成为鼓舞人心的强大精神力量,激励着老百姓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共同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二、凝聚文艺力量,擦亮品牌底色

1953 年 9 月,毛泽东主席在中央政治局听取第二届文代会筹备情况汇报会上说:“文联,核心在文,关键在联。文联,就是要‘联’嘛。上联、下联,左联、右联,内联、外联。”文联工作的重点应聚焦文艺创作和文化活动,同时还要发挥联系和协调的功能。这里的“联”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连接,而是要求文联在不同层面上发挥作用,包括上下、左右、内外等多个维度,以促进文艺工作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做好“联”的工作关键在人,发挥作用要依靠团结,体现价值离不开团结。

“村歌嘹亮·2023 山东省新时代乡村歌曲采风创作征集展演”活动,通过发挥广大文艺工作者的优势,加强对基层村歌创作的指导支持,征集优秀村歌作品1000 余首。在颁奖晚会上,更是广泛发动全省十余个县(市、区)的 400 多名文艺工作者、文艺爱好者和群众代表共同演绎村歌作品,把全省文艺战线的力量积极调动起来,把人民群众中蕴藏的创作能量激发出来,化优势为品牌,让“村歌嘹亮”赢得了良好口碑。在2023年山东省宣传思想文化优秀创新典型案例和“齐鲁最美基层宣传文化工作者”的通报中,山东省文联创新开展的“村歌嘹亮”活动被表扬为 10 个提名案例之一。

(一)突出政治引领和思想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在党的领导下,广泛团结凝聚爱国奉献的文艺工作者,培养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文学家、艺术家。”“村歌嘹亮”系列活动通过征集和展示乡村歌曲,积极联动各级文联组织,激发广大词曲作者创作活力,不仅丰富了乡村文化生活,也强化了政治引领作用,加强了村民对新时代发展理念的思想认同。

1. 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

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党的领导为文艺工作提供了坚定的政治方向和明确的价值导向,确保文艺创作和文艺活动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服务于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村歌嘹亮”系列活动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乡村振兴战略,通过歌曲创作和展演,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出新时代农村新风貌和农民新生活。文艺工作者积极响应活动号召,走进农村、深入生活,创作出真实反映农村改革发展成就和农民精神风貌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具有社会价值和教育意义,为促进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贡献了力量。

2. 价值导向是文艺品牌塑造的核心要义

价值导向是文化发展战略的灵魂,它决定了文化发展的基本原则和目标,对文艺品牌的塑造及其发展起着关键作用。价值导向为文艺品牌提供了核心理念和价值追求,帮助文艺品牌明确自身的定位和发展方向。这种价值追求不仅体现在文艺创作上,也体现在品牌的传播中,价值导向影响着文艺创作的主题选择、内容表现和艺术风格。正确的价值导向鼓励创作者关注时代主题,反映社会现实,传递积极向上,通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凝聚力有着重要推动作用。

新时代乡村歌曲采风创作征集展演活动立足乡村,以正确的价值导向鼓励广大词曲作者,通过“深扎”采风创作,与当地音乐工作者、爱好者深入交流、合作创作。通过这种方式,不仅促进了文化艺术的交流,还体现了展演活动在政治引领和思想认同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塑造文艺品牌形象,提升“村歌嘹亮”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搭建服务平台凝聚合力

“做人的工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交给文联组织的政治任务。人才是文艺创新的核心力量,是推动文艺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发现、珍惜和凝聚。关心、帮扶文艺工作者是文联工作的中心环节,要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条件,提供持续的关爱和支持。要强化服务意识,积极搭建平台,为打造一批有思想引领、有品牌活动、有骨干队伍、有制度规范的文艺阵地凝心聚力。

1. 提供必要的创作条件

良好的创作条件可以激发文艺工作者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帮助他们进行艺术探索和创新,从而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为社会贡献更多的精神财富。优秀的文艺创作不仅可以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还可以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并传递正能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在 2023 年新时代乡村歌曲采风创作征集展演活动中,山东省文联先后组织词曲作家赴邹城市钢山街道后八里沟村、临沂市临沭县朱村、潍坊市寒亭区前阙庄村、东营市垦利区杨庙社区、聊城市茌平区耿店村等 8 个重点示范村进行实地调研,与当地百姓及文艺工作者交流研讨,深入了解当地历史人文、风土人情、重点产业、艺术教育等发展情况,为后期的文艺创作提供了必要的创作条件。

2. 提供必要的展示平台

为文艺工作者提供必要的展示平台,使才华得到充分展示,可以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和动力,为社会贡献更多的精神财富。通过平台展示,鼓励文艺工作者积极进行文艺创作,推动文化的发展和进步。展示平台还可以为文艺工作者提供交流、合作的机会,促进艺术思想的碰撞和融合,从而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投身艺术,为文化事业的发展培养和储备人才。

山东省文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联合各官方新媒体平台,将“村歌嘹亮·2023 山东省新时代乡村歌曲采风创作征集展演”活动中涌现的一批佳作进行广泛传播。“村歌嘹亮·2023 山东省村歌故事会暨全省新时代乡村歌曲颁奖晚会”,更是邀请到全国知名导演倾情加盟,并通过歌曲演唱和故事讲述相结合的方式创新打造,展示村歌创作优秀成果,给予创作者鼓励与肯定。晚会通过大众日报客户端、齐鲁壹点客户端、海报新闻客户端、闪电新闻客户端、新黄河客户端等主流媒体平台进行了同步网络直播,观看人次突破 100万。

3. 强化组织归属感和认同感

强化组织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对于文艺工作者、文艺组织以及整个社会的文化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一个具有强烈归属感和认同感的文艺组织能够更好地在社会上发声,提升其文化影响力和社会地位。当文艺工作者感到自己被组织所接纳和重视时,他们的创作动力和热情往往会得到提升。当文艺工作者感到自己是组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时,他们更愿意为组织的共同目标和愿景贡献力量。归属感和认同感可以促进文艺工作者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合作,形成更紧密的团队协作关系,更有可能进行跨领域合作,推动文化创新。文艺工作者在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的驱动下,可以加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文化传承发扬工作,通过作品反映社会现实,推动社会进步。

新时代乡村歌曲采风创作征集展演活动,通过多层次、各方面的文艺创作服务,为文艺工作者提供了成长和提升专业技能的机会,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让大家分享想法、反馈建议,营造出尊重文艺、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强化组织归属感和认同感。通过表彰和宣传优秀文艺作品,对文艺工作者的贡献给予认可和鼓励,增强他们的成就感,从而激励更多的文艺工作者投身于文艺创作,推动文艺事业的持续发展。同时,文联组织通过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为文艺工作者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促进了乡村文艺精品创作和文艺人才队伍建设,凝聚了文艺力量,擦亮了“村歌嘹亮”文艺品牌底色,开启了乡村振兴新实践。

(三)行风建设赋能高质量发展

行风建设是文艺领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它不仅关系到文艺作品的质量和风格,还直接影响着整个文艺生态,对推动文艺创新和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当前社会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引领行风建设,赋能文艺高质量发展,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同时也为文艺品牌建设和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1. 德艺双馨的文艺队伍是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立德树人的人,必先立己;铸魂培根的人,必先铸己。”德艺双馨,不仅是每位文艺工作者终身追求的境界,也是一代代文艺人传承不息、不断发扬光大的艺术精髓和精神财富。从古至今经久不衰的文艺经典,无不彰显出文艺家情怀和学识的统一、艺德和才华的交融、人品和艺品的结合。

引领行风建设,要注重文艺工作者的道德修养和职业操守。文艺工作者“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要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扎实的专业素养,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成为传播正能量的典范,通过富有深度、纯粹清新、充满力量的优秀作品,培育和提升人民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传递向善向上的价值观,激发人们追求进步、行善积德、共同实现梦想的精神动力。

文联是党和政府联系文艺界的桥梁和纽带,是文艺工作者的温馨家园,更是提升文艺工作者道德修养和专业技能的大学校,充分发挥行业建设主导作用是文联组织的重要职能任务。“村歌嘹亮”系列活动以赛促建,强化行业服务、行业管理、行业自律,加强文艺工作者思想道德建设,引导创作者自觉遵守行业规范,抵制不良风气,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文艺环境。

2. 优秀的文艺作品是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提供了新时代衡量文艺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尺和根本遵循。

行风建设要强化文艺创作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文艺工作者应坚守艺术理想,坚持正确的创作方向,不断追求艺术的卓越和创新,以严谨的创作态度和精湛的技艺,创作出更多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的文艺作品。文艺作品不仅是艺术表达,更是文化传承和社会教育的重要载体,因此文艺创作要紧密结合时代发展,反映社会现实,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激发人们的精神力量。

高质量的文艺作品往往具有创新性,是文艺创作的标杆和典范。在 2023 年新时代乡村歌曲采风创作征集展演活动中,涌现出的一大批精品佳作,不仅满足了老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了文艺事业的社会服务功能,还为今后的基层村歌创作提供了新的思维和启发,推动山东音乐创作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三、打造文化高地,推动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是一盘大棋,要把这盘大棋走好。”乡村振兴,文化先行。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头戏,打造文化高地是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路径。文化高地不仅仅是文化资源的集聚地,更是文化创新、文化传播和文化引领的高地。它代表着一个地区文化软实力的高度,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力量,对于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增强乡村吸引力、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打造文化高地对推动乡村振兴具有深远意义

文化高地一般是指文化资源丰富、文化氛围浓厚、文化影响力强的地区,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和遗产、活跃的文化交流与活动、高度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强大的文化创新能力和影响力。它不仅能够丰富乡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和生活质量,还能激发乡村文化创新活力,培养和吸引人才,促进文化与经济、旅游等产业的融合发展。通过打造文化高地,可以增强乡村的文化自信和软实力,塑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吸引更多的关注,从而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的动力和创造力,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

1. 有助于地方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地方文化是乡村振兴的宝贵资源,它不仅保护和弘扬乡村独特的历史文脉和文化基因,增强乡村文化自信和凝聚力,而且可以通过创新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激发乡村文化的内在活力和创造力。

文艺创作是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的重要途径。在2023 年新时代乡村歌曲采风创作征集展演活动中,词曲作者通过挖掘地方的历史、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研究和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收集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符号,并将这些元素融入创作中,创作出《黄河岸边是我家》《文登花饽饽》《诗画黄崖川》《幸福棋山》组歌等一批既具地方特色又富时代感的音乐作品。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也激发了年轻一代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从而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此外,作品的广泛传播也有助于提升地方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关注和研究,形成良性循环,进一步推动地方文化的保护和创新。

2. 有助于强化文化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文化教育是提升乡村群众文化素养的基础。文化高地的打造可以为乡村群众提供一个全方位的教育平台,促使教育超越传统课堂界限,融入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首先,增强了乡村群众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通过文化的持续输入和氛围影响,乡村群众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文化传统和历史,从而培养起对本土文化的自豪感和归属感,这种文化自信是教育的重要基石,有助于乡村群众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为乡村群众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学习机会。在打造文化高地过程中,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教育项目,不仅丰富了乡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促进知识的传播和思想的碰撞。此外,还激发了乡村群众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乡村群众有机会接触到多元的文化元素和创新思维,激发了他们探索未知、追求创新的热情,这种创造力的培养对于乡村群众的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

“村歌嘹亮”系列活动突出“村歌村民唱”的群众参与原则,积极联动村民参与到村歌的调研交流、歌词创作、舞台展演、教育培训等全过程。可以说对乡村群众的教育影响是全方位的,不仅提升了乡村群众的文化认知和审美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3. 有助于推动文化与产业融合

文化具有强渗透、强关联的效应,产业大融合背景下,“文化 + 产业”模式表现更为活跃。在打造文化高地的过程中,将文化元素融入农业、旅游业等产业中,可以提升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促进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枣庄市峄城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地,有“中国石榴之乡”的美誉。2024 年 2 月 23 日,2024春节山东乡村文化旅游节“村歌嘹亮”大合唱走进枣庄冠世榴园,为当地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演出中,峄城区榴园镇匡谈村村歌《匡谈是个好地方》,榴园镇朱村新创作的村歌《石榴花开贵客来》以及在“歌里枣庄”——2023 原创歌曲征集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作品一一唱响。演出现场同时举行了“好品山东·地润农遗”农业文化遗产展活动,征集农遗和乡村特色农产品 12 类 200 余种,显示了丰厚的农业文化底蕴,丰富了农产品市场供应,也为推动乡村艺术创作提供了更多元的题材。活动的举办,也拉开了 2024 山东省新时代乡村歌曲创作征集展演活动的帷幕,可谓是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生动实践。

2024年2月23日,村歌嘹亮·2024山东省新时代乡村歌曲创作征集展演活动启动仪式在枣庄峄城举行

由此可见,打造文化高地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通过挖掘和传承地方文化、强化文化教育、推动文化与产业融合等方式,可以有效提升乡村的文化软实力,推动乡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打造文化高地离不开文艺助力

文艺是文化表达的核心,是文化最直接、最具表现力的载体。鲁迅先生说:“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文艺如同历史的长河,涌动着民族精神的澎湃力量,又如生活中的细雨,无声地滋养着人们的心灵。那些屹立不倒的文艺杰作,不仅标志着一个民族精神追求的高度,更是一代又一代人对美好生活不懈追求的见证。通过文艺作品,可以生动地展现一个地区的文化特色和精神内涵。

1. 文艺是打造文化高地的重要力量

文艺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艺繁荣是文化繁荣的体现,文艺繁荣彰显文化自信,一个社会的文化繁荣与否,从其文艺事业的发展水平可见一斑。文艺具有广泛的吸引力,它可以跨越年龄、性别、阶层等界限,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增强人们对文化高地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文艺作品往往能够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现实性,在文化高地建设中,文艺作品可谓是社会变迁和发展的记录者和见证者。

文艺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文艺工作者通过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解读和创新表达,为文化高地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意。在文艺作品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记忆,通过文艺作品的传承和创新,文化高地的历史连续性和文化深度将得到保持。文艺作品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有助于塑造和提升一个地方的形象,通过文艺作品的传播,不仅可以展示地方的独特魅力,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相互了解和尊重,还可以吸引更多的关注和投资。

总之,文艺在打造文化高地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社会和谐、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2. 文化与文艺相互交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提出明确要求:“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齐鲁大地,自古以来即是人文沃土,黄河文化在这里熠熠生辉,丰富多彩的文化在这里交织,文化群星璀璨流光。

“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都离不开文艺。”2024 年 5 月 30 至 31 日,村歌嘹亮·2024山东省沿黄九市新时代乡村歌曲演唱大赛,在滨州市沾化区东平村举行,参赛的 70 余名非专业歌手均来自山东省沿黄九市。黄河儿女,心有家国情怀,传承黄河文化基因,讲好黄河故事,责无旁贷。“村歌嘹亮”如一条无形的纽带,将多元文化交流融合。活动的举办为进一步促进沿黄市区间的文化交流合作,提升黄河流域音乐艺术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提供了有益参考和借鉴。

村歌,不仅传唱着齐鲁大地上流淌的文脉,在歌声里,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更是相互辉映、相互交融。“村歌嘹亮”,正在让这些鲜活的文脉愈发充沛蓬勃。

(三)打造文艺赋能乡村振兴新样板

村歌,既是对乡村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推动乡村文化繁荣的重要力量,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举办“村歌嘹亮”系列活动的意义深远且重大。山东省文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充分发挥文联的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结合“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行动,策划推出“村歌嘹亮”文艺惠民品牌,“唱”出了文艺赋能乡村振兴新样板。

1. 强化顶层设计,整体推进与特色发展并举

科学规范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是文联组织高效运转、良性发展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艺文联工作,为更好发挥文联职能作用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山东省文联强化品牌创建顶层设计,结合各文艺家协会专业特点,从基层百姓实际需求出发,打造了“村歌嘹亮”“寻找美术符号 助力乡村振兴”“农民戏剧展演月”“百县千村书法惠民”等文艺志愿服务品牌,为推进乡村振兴贡献文艺力量。

自 2022 年开展“村歌嘹亮·山东省新时代乡村歌曲采风征集创作展演”活动以来,村歌这一艺术形式在全省得到广泛推广和发展。从山东省文联整体推进,到山东省音乐家协会组织带动,再到各市文联、音乐家协会结合地域特点特色积极参与,“村歌嘹亮”系列活动面向基层,重心下移,逐步破解了农村音乐艺术产品供给匮乏的难题。“村歌嘹亮·2023 山东省新时代乡村歌曲采风创作征集展演”“村歌嘹亮·2023 山东省村歌故事会暨全省新时代乡村歌曲颁奖晚会”“2024 春节山东乡村文化旅游节‘村歌嘹亮’大合唱”“村歌嘹亮·2024 山东省沿黄九市新时代乡村歌曲演唱大赛”等系列活动的有序开展,使“村歌嘹亮”文艺志愿服务品牌向纵深迈进,逐步构建起整体与特色、统一与多样相融合的文艺志愿服务新格局。

2. 坚持农民主体,从成风化人到凝心聚力

乡村文化归根到底是农民的文化。“乡村文化的产生、传承和变迁来自于乡村社会千百年来的发展和变迁,与农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农民既是乡村文化的创造者、习得者,也是乡村文化的传承者,当然也应该是乡村文化振兴的主体。”

“村歌嘹亮”系列活动打破以往单向传导,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农民主体,让农民参与到乡村歌曲采风征集创作展演的全过程,从专项调研、座谈交流,到歌词创作、歌曲演唱、展演展示,处处可见他们的身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要尊重广大农民意愿,激发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村歌嘹亮”系列活动不仅丰富了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广大村民的生活观念,改变着他们的生活方式,为构建知民意、暖民心、聚民力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了积极作用。

山东省音乐家协会组织词曲作家走进基层开展村歌创作发展专项调研,图为在日照观摩岚山号子表演

3. 坚持守正创新,建立品牌建设长效机制

文联组织“做人的工作”,归根到底是做艺术家和文艺工作者的工作,无论是抓重点项目,还是实施品牌建设,最终还是要靠文艺作品发挥作用、产生影响,以优秀文艺作品服务人民群众。

“村歌嘹亮”系列活动积极顺应文艺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加强系统性谋划、前瞻性统筹、整体性安排,强化组织引导、改进工作方式、健全有效机制,组织文艺志愿者以示范、指导、培训为抓手,充分发掘培养基层文艺骨干和农村文艺爱好者,以扶持和建设留得住的文艺队伍。自活动开展以来,陆续组织省内音乐创作骨干力量,聚焦全国和省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村、乡村振兴示范村、美丽乡村示范村等,通过驻点式“深扎”、采访调研座谈等多种方式,创作出一批重点村歌作品进行示范带动。同时创新方式方法,拓展宣介平台和手段,实现“做人的工作”与“推动文艺创作”有机融合,通过持续打造“村歌嘹亮”品牌,使之成为服务群众、推出精品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结语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村歌嘹亮·山东省新时代乡村歌曲展演”活动聚焦优秀文艺作品创作生产,坚持以农民为主体,紧扣“做人的工作”,进一步擦亮文艺品牌底色,为文艺赋能乡村振兴提供了有效路径。系列活动用音乐作品表现农村优秀农耕文化的精神实质,用歌声唱响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旋律,深化拓展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促进了乡村文艺精品创作和文艺人才队伍建设,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贡献了更为充盈的文艺力量。

(作者戚媛系音乐学硕士,山东省文联网络新媒体中心馆员,主要研究方向:齐鲁音乐文化研究;赵中伟,山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供职于山东省文艺创作研究院。)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