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范化解智能终端窃密泄密风险?
智能穿戴设备火了,但隐私泄露的风险你知道吗?如今市面上越来越多的智能眼镜、智能手表等商品都开发了摄录功能,然而在这些合法合规的智能穿戴产品中也混杂着非法窃听窃照设备。
北京市朝阳检察院办理了一起销售具有偷拍功能智能手表的刑事案件。被告人李某和许某经营的网店原本销售普通手表等商品,但两人偶然发现一款带隐藏摄像头的智能手表畅销,于是开始销售该款手表并传授客户如何操作。去年11月两人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经鉴定该手表为窃照专用器材,两人因此受到刑事处罚。

不仅是手表,网络营销的一些智能眼镜同样存在类似问题。江苏溧阳的网店店主黄某因生意不佳改售非法偷拍眼镜,隐蔽性极高,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非法获利8000余元,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1万元。

正规商场里的知名品牌智能手表大多不配备摄像头,主要是出于隐私泄露的担忧。但在电商平台上可以轻松找到各种带有摄像头的成人智能手表,还打着"暗藏偷拍机关"的擦边球宣传。而这类的智能设备卖家通常很少能提供有效质量认证证明,存在一定的风险。

具有摄录功能的智能眼镜也易存在不合规的情况,一些品牌眼镜在开启摄录功能时会亮起提示灯并发出提示音,但也有一些非法产品在设计上能够避免这种明显提示。随着相关部门打击力度的加大,电商平台也在加强监管,但仍有产品通过隐蔽渠道私下售卖。

对此专家提醒消费者在购买时要特别小心,避免成为隐私泄露的受害者或违法者。除了正规渠道,不购买和使用这类设备才是最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