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军的囚笼战术下,八路军要想摧毁一个炮楼,需要费多大力气?

史新说 2024-02-09 20:05:21

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可以用“费老鼻子劲了”来简单概括。

日军在全面侵华之后,便叫嚣着能够“三个月灭亡中国”,日军在抗战初期的攻势相当犀利,也着实斩获颇丰,占领了中国大量的土地。

但是,随着战争进程的加剧,中日双方彼此之间也开始熟悉,日军随着占领土地的增多,也开始逐渐表现的有些力不从心。

抗日战争进入了僵持阶段,毛主席论持久战的思想得到了证实。

日军攻占了大面积的土地,如何守护管理成为了一个大难题。他们在没有群众基础的情况下,要想管理庞大的土地,无异于痴人说梦。

日军人数原本就有限,要是分出大量的人员来镇守土地,那无异于将野战军当成治安军来使用,这就意味着日军将会在前方战场上越来越力不从心。

如何用尽可能少的人,来管理大面积的土地,成为了摆在日军前面的一道难题。要知道,人数配备不齐,在面对敌后战场上八路军的无限制骚扰,将会更加顾此失彼。

冈村宁次还是老奸巨猾,他发明出了一种囚笼战术,用来应对八路军在敌后战场的威胁,并且在一定限度上解决了用少数人镇守大面积土地的问题。

按照冈村宁次的构想,他们要在广大的平原地带,关键的资源以及道路的关隘上,建造炮楼,然后再修建公路,再配合机械化车辆实现彼此的连接。

炮楼就好比是网的节点,道路就好比是网的线,再配合上钢丝网,就形成了一张大网,随着炮楼的一座座修建,这张网越织越密,一步步压缩八路军在敌后战场的生存空间。

岗村宁次这招也着实为八路军造成了相当大的的损失,使得原本连成片的敌后根据地被分割成了小块,彼此不能相连,不少八路军战士就这么牺牲在了敌后战场上。

因此,如何打破冈村宁次的囚笼战术,成为了八路军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要想冲破冈村宁次构建的囚笼,拔掉根据地上的炮楼,这成为了一个关键。

所以,八路军与日军之间针对炮楼开始进行长达几年的拉锯,不少八路军战士就是在攻占炮楼的过程中牺牲了。

炮楼一般修建为多层,里面通常配备一个日军小队,有的是几名日军再配上一队伪军,装备有重机枪以及迫击炮。通讯设施以及照明设施,也是炮楼的标配。

没有重武器加持的八路军,要想攻占日军的炮楼,单纯靠手里的那几个步枪,是根本没办法做到的。在白天,他们一个个会被当成日伪军的活靶子,被挨个点名。要是想强攻的话,即便是全军覆没,也难以取胜。

所以,八路军往往会选择在夜晚攻击炮楼,他们先悄悄剪断日军的通讯电话线,防止他们向其他炮楼求援。然后再想办法切断探照灯的电源,这样就能在夜间发挥八路军的地形熟的优势了。

可是,即便是切断电源,断掉探照灯,他们也不一定能攻下炮楼。夜晚攻击,最多不会超过2个小时,超过两个小时,就会面临被外圈包围的风险。

在外侧打援的人数少,每个人能够分5发子弹就不错了,通常来说,每人最多也就是打三发子弹,能顶多会是多会了。

通常来说,2小时如果打不下来,他们就会抓紧撤退。如果手里没有重武器的情况下,有的炮楼被往往复复攻击几个月,都不能动其分毫。

但是,即便是没有炸掉炮楼,也吸引了炮楼里面的火力,让他们没有办法正常巡逻作战,起到了消耗日军的作用。

随着战争的进行,八路军通过埋伏等其他方式,将引出炮楼的日军攻击,缴获了92式步兵炮等重型武器,那就不一样了。

有了重武器的加持,直接通过炮轰打破炮楼的火力点,然后趁着夜色冲进炮楼,在拔掉据点的同时,还能缴获敌人的其他物资。

因此,有的队伍是越打越富,越打越强,反而是越不与日军作战,越发展不起来。在敌后战场上,八路军往往想尽一切办法对日军造成杀伤,用以提高自身的战斗力。

在抗战后期,有了重武器的加持,这些炮楼也就变得没有那么坚固了。尤其是在日军开辟了第二战场之后,更是加速了他们失败的进程。

最终,靠着全体同胞的共同努力,我们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

2 阅读:686

史新说

简介:旧的历史新的解说,和我一起畅游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