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三年(1428年),大明王朝发生了一件震惊朝野的案子,有个名叫“楼濂”的福建男子自称是朱元璋的第七子朱槫,号称“七府小齐王”, 制有王冠龙袍等物,被人告发,捉拿归案押往京师,其党羽数百人一起被诛杀,同时,年过花甲之年的真实的朱榑与三个儿子却离奇“暴卒”,死因成谜,只有他最小的儿子活了下来,被安置在庐州。
宣德三年,福建妄男子楼濂诡称七府小齐王,谋不轨。事觉,械至京,诛其党数百人。榑及三子皆暴卒,幼子贤爀安置庐州。《明史卷一百十六•列传第四》
明太祖朱元璋一共有26个儿子,老七朱槫为达定妃所生,达定妃本是陈友谅的妃子,被朱元璋掠为己有,还一连给他生了2个儿子。
“朱槫 ,明太祖第七子。与潭王朱梓同生于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母达定妃,原为陈友谅妃。太祖破武昌灭陈理后,夺达妃入宫,生朱槫。”
朱槫还有个比自己小5岁的胞弟朱梓(老八)。虽为同母所生,兄弟俩一个胆大包天,一个胆小如鼠。朱梓被封为潭王,因胡惟庸案牵连到其大舅哥被处死, 他害怕自己也被牵扯进去就和潭王妃一同自焚而死了,年仅二十二岁。
而朱槫就和自己的弟弟就完全不一样了,死到临头他都不会服软,他勇猛、狂傲、残暴,其秉性和他的侄子朱高煦有一拼。不过,他的这种性格和朱元璋的护短脱不了关系。朱元璋对大臣们要求严厉,但对自己的家人很宽容,只要不是谋反的大罪,无论做什么都无所谓,养成了子侄们的骄横跋扈的行为。
朱元璋挺喜欢他这个儿子的,就如后来朱棣喜欢朱高煦一样。在1370年,朱元璋就将年仅6岁的朱槫封为齐王,在朱槫12岁时,朱元璋就让他去凤阳操练兵,18岁时让他就藩青州,出镇开平(今河北唐山),抵御胡人。朱槫作战勇猛,立下不少战功。
朱槫26岁时,朱元璋让他率领护卫以及山东徐州、邳州的军队,跟随他的朱棣哥哥北征和元蒙诸部作战,不过朱槫一向争强好胜,总是将功劳归在自己身上。
朱槫27岁时,朱元璋令他率护卫骑士再次出镇开平,由于当时朱元璋已派遣颖国公傅友德调拨山东都司各卫所军队出塞,于是就下令让朱槫率将领自行展开作战行动,这次是朱槫第一次独立率领诸将作战,朱元璋着重交代让他胜利时不要与诸将争功。
朱榑在边陲多次参加战斗,认为自己有过人的军事才略,自我感觉无人能敌。由于他经常在战场厮杀,再加上天然的凶残本性,形成了无法无天,目无法纪的生活习性,做出了很多不法之事,在这期间他杀人如麻,有份青州的齐王朱榑所杀害的受害者清单:杀了“指挥5人,千户9人,百户20人,镇抚3人,知府1人,王府官2人,舍人12人,生员4人,军人27人,校尉200人......”共计482条人命。
另外,朱榑还在封地“起盖僧寺”“筑土山”,山东与湖南相距四千里地,他派人“往长沙放筏”,劳民伤财巨大,正如朱元璋所写“如此劳人,自古所无”。
除此之外他甚至还想谋权篡位,山东各地送交朝廷的文书,齐王都强令必须要他验过之后,“方许入递”。包括山东州县官学里的生员,都免不了被齐王征召入府当“使唤奴仆”。 他的罪行被朱元璋写在《御制纪非录》一书,目的就是让他和其他犯罪的王爷改过自新。
不过,其他一些诸王也暗藏不臣之心,这些隐患人物太子朱允炆心知肚明。
朱允炆曾问过朱元璋一个这样的问题:
“虏不靖,诸王御之。诸王不靖,孰御之?”
朱元璋反问朱允炆:“你以为呢?”
朱允炆答:
“以德怀之,以礼制之,不可则削其地,又不可则变置其人,又其甚则举兵伐之”。
朱元璋称:“善”。
建文元年(1399年),就在建文帝计划削藩时,朱榑被人告发。建文帝将他召至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废为庶人,与老五朱橚禁锢在一起,周王朱橚是朱棣的胞弟。不过,朱槫的妻兄、江阴侯吴高一直忠于建文帝,率兵从辽东攻打北平,最后朱棣设计,让建文帝夺去吴高的兵权。
建文四年(1402年),南京城被燕王朱棣的铁骑踏破,一段新的历史开启。在这场关乎大明江山社稷的较量中,两位被禁锢在一起的亲王——朱榑和朱橚,他们的命运随之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
当时,南京城内战火连天,百姓四散,皇宫内更是人心惶惶。原本应享有至高无上的尊荣与安宁的朱榑和朱橚面对生死未卜的境地,时刻提心吊胆着。当燕王的军队如潮水般涌入皇宫时,两位亲王惊慌失措,不知所以,只能伏地哭泣,以求保全性命。
当士兵们宣读了燕王的旨意,并告知他们这些士兵是来护卫他们前往封国的消息时,朱榑和朱橚的由惊恐瞬间转变为惊喜:终于回到各自的封国继续享受荣华富贵了!
朱棣登基之后,不但恢复了朱槫的王爵,还将他的三个儿子都封为郡王,朱棣不计前嫌,还启用朱槫的大舅子吴高镇守大同。
可是朱槫江山难改,本性难移。
复封以后的朱榑不但没有规范自己的言行,还自以为身份尊贵就等于有了免死金牌,其骄纵行为愈发肆无忌惮,他的所作所为,给朝廷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不安。
刚刚继位的朱棣,迫切需要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对此,明成祖朱棣以书信召齐王相见,并拿出共同患难的往事劝谕齐王。不料齐王却置若罔闻不为所动,他不但没有悔改,反而变本加厉。朱榑阴谋畜养刺客,招异人术士作咒诅加害于朝廷,辄用自己的护卫军来守卫青州城,将青州城守卫得如同铁桶一般,城墙与苑邸围墙并筑,使得外界无法窥视其内部动静。
更为过分的是,他还禁止守吏登城夜巡,企图将青州城打造成一座与世隔绝的孤城,这样他在里面可以制造兵器,筹备造反事宜,寻机谋反。当得知李拱、曾名深等官员向成祖上书急告变故时,朱榑竟将他们拘留匿藏准备偷偷弄死他们灭口。
面对齐王如此忤逆的行为,朝中诸多忠良之士义愤填膺,上奏朱棣采取相应措施给与惩戒。
明朝永乐三年(1405年)的春天,朱棣下达了一份紧急的诏书将目标指向了远在封地的齐王。诏书上的内容简短而严厉,他向朱榑索要李拱,并谕令朱榑改过自新,以安朝廷之心。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突然有谣传,朱棣的胞弟周王朱橚也要谋反。紧接着,朱橚向朱棣上书谢罪。朱棣将周王的书信封好后出示给齐王看,用意很明显,想让他回头是岸,对此朱榑嗤之以鼻。
永乐四年(1406年),朱榑前往朝见朱棣,因种种罪行朱榑被朝廷大臣们联名弹劾。面对指控,朱榑却表现得异常激烈,他厉声反驳,声称自己无辜,并指责那些弹劾他的大臣为“奸臣”, 他说:
“奸臣喋喋,又欲效建文时耶!会尽斩此辈。”
这句话当场让朱棣下不了台,他气得半天说不出话。
朱榑将朱棣比作建文,齐王岂不是企图再次上演建文年间的权谋之争?这是要“靖难”的节奏啊。
能在大殿上说出这样大逆不道的话,除他之外也没谁了。
通过靖难之役夺取帝位的朱棣,听到这样的话自然是非常不高兴,朱榑的罪行已经严重触犯了朝廷的底线,不能再姑息。朱棣下令将朱榑留在京师府邸,着手削减其官属护卫,以削弱其势力,诛杀指挥柴直等人,并将所有被朱榑关押的人释放出来,同时搜出朱榑所造不法器具,这些证据进一步证实了齐王的罪行。铁证面前朱榑仍然不服。
朝廷大臣们还要求将负责教导齐王的教授叶垣等人一并问罪,被朱棣拒绝了。朱棣认为,连他自己以温和的诏书规劝齐王六、七次都无法使其醒悟,更何况是那些教授呢?更何况,叶垣等人在早前已经自行回京告发齐王的罪行,表现出了一定的忠诚和勇气。因此,明成祖决定不再追究他们的责任。
群臣请罪教授叶垣等,帝曰:
“王性凶悖,朕温诏开谕至六七,犹不悟,教授辈如王何!垣等先自归发其事,可勿问。”
齐王被留置京城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丝毫悔改,反而对朱棣满了怨恨。到了八月,朱棣忍无可忍,就将朱榑的儿子召至京城,并一并废为庶人。朱棣的这一决断给齐王家族一次沉重的打击,他们曾经的荣耀和地位,顷刻间化为乌有,就这朱榑仍旧不悔改,朱棣到死都没有恢复他的爵位。
朱棣驾崩后,他的儿子明仁宗以“仁义”治国,他对叔叔们和自己的两个弟弟都比较宽厚,尽管朱高煦一直有谋反的行为,他也没有对其采取非常手段。明仁宗在位仅9个月就驾崩了,他的儿子明宣宗朱瞻基继位,朱瞻基的执政手段越来越像其爷爷,甚至更甚,他对谋反或有谋反企图的人坚决不饶。
刚刚坐上宝座的朱瞻基先后收拾了汉王和晋王,将谋反的汉王朱高煦父子先是废为庶民,紧接着灭门。
福建假冒齐王一案发生之后,64岁的朱槫和三个儿子就一起暴亡了,具体怎么死的,没有确切答案。
不过,宣德三年的那次案件,有人认为朱榑与自己的三个儿子的死亡是齐王家族内部矛盾所致,还有人则认为是朝廷一手安排暗中下的手,毕竟燕王朱棣为造反曾装疯卖傻骗过朱允炆,最终夺了帝位;朱棣篡位后,还多次修改史册。他的孙子朱瞻基从小受他调教,类他,继位后,为了扫平一个顽固的谋逆者,用些手段在所难免。真相究竟如何,已经无从考究。
朱槫离世后,他的子孙后代都怎样了?朱榑与自己的三个儿子“暴卒”后,他最小的儿子朱贤爀被安置在庐州,一直过着平民的生活,对他来说,这种创伤难以愈合,失去了父亲和哥哥,也失去了曾经的地位和荣耀,他只能在庐州默默地生活,回忆着过去的一切。
之前朱槫被废为庶人时,他的王妃吴氏虽然去世,但朱槫还有小妾在身旁陪伴,还给他生了一名幼子。朱槫死后,他的子孙一直被严密看管,但可以婚配,到了嘉靖年间才被释放为平民,不管怎样,朱槫这一枝有后代留下来,子孙后代严格按照朱元璋留给他们的二十字字辈取名,后来的皇帝们也没有怎么刁难他们。
明太祖满怀期望给齐王宗室拟定的二十字字辈为:
“贤能长可庆,睿智实堪宗。养性期渊雅,寅思复会通。”
在景泰年间齐庶人享有“有庶粮而无名封”的优厚待遇,可以说齐庶人一支一直享受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景泰五年(公元1454年)五月,朱祁钰给南京守备宁远伯任礼、参赞机务尚书张纯以及守备太监袁诚等人赐了一道敕书,告诉他们齐庶人朱贤爀一家六口人将迁往南京安置,赐给他们房屋居住,而且准许他们婚嫁,他们可以和庶人婚配亲戚来往,同时对他们进行严加看管。
至日,尔等量拨城内闲便房屋二所与居。其庶人并妹、侄女,许令婚嫁。老妇止令随住。除系庶人婚配亲戚许相往来,其余人不许交通。若有买卖衣服、饮食等物适市者,亦不许生事搅人。尔等时常访察,毋致违误!—《明英宗实录卷二百四十一·废帝郕戾王附录第五十九》
当时,和他们一起被迁置于南京的还有另一支被废的谷王宗室“谷庶人”,后来谷庶人绝嗣,齐庶人还向朝廷请得谷庶人的宅院。
不过他们的老齐王府却被一场大火烧得面目全非,因而朝廷没有必要再派人守护。朱祁钰下旨:
“毁其梁栋以修城楼,售其器物以赈贫民,免其看守军夫以事田亩”
就这样,存在了七十年的齐王府彻底消失。
朱贤爀一直活到了明宪宗朱见深成化年间,还生有三个孩子,宪宗顾念亲情,继位得第一年就下诏加赐薪米。第二年,( 1466年),又下诏,每年增赐其官绢十匹,冬、夏布各二十匹,米二十四石。
“戊辰,命应天府月给故齐庶人贤爀之子能增见存人口食米、柴炭俱如例,其例外岁增绢布米亦仍旧给之。”《明孝宗实录卷四十》
1488年,明孝宗朱祐樘还亲自给朱贤爀的三个儿子、两个孙子赐名,其中长子名为朱能增。
到了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年间(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朱能增之子朱长鑋(和世宗的曾祖父明英宗朱祁镇同辈)成为府中的主事人,向朝廷申请银两。
《大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七十二》:初,齐庶人长鑋以父能增坟在江宁,奏乞蠲租赋葺享堂禁侵扰置守户又请婚丧官银,得旨蠲(减免)租禁扰俱准所请其丧仪银两庶人并正妻及祖父母伯叔兄弟准给与百两子侄女妹十岁以上至十五及礼娶侍妾六十两,六岁以上三十两,五岁以下十两馀报罢。
朱能增死后葬于江宁县(今南京江宁区),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朱长鑋曾向朝廷上奏,希望能够蠲免坟地的租税,对其享堂进行修葺,同时增添守坟户。这些都是宗室亲王才能享受到待遇,因此被世宗拒绝。而对于朱长鑋的另一个请求,即他们家族的丧葬补助金。上面引用的是世宗应允并给出的一个明确标准。
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二月,朱长鑋伙同弟弟朱长鍭一起,擅自将军士沈鳌杀害。世宗一怒将朱长鑋发往凤阳高墙禁住,朱长鍭则夺禄米半年。
对于齐庶人一脉的始祖朱榑,朱棣曾对其评价:“性凶悖”。他的后代,也多凶悖,史称“齐宗人多凶狡”。 由于世人对他们的评价都不好,守备南京的总兵官以及太监都不愿和他们打交道,怕招惹他们。
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宗室罪人越来越多,朝廷没有过多的银两花在他们身上。于是皇帝亲自对他们制定了新的措施:
“干叛逆人命及伦理重情者仍禁如故,情有可原者放还原府随住”。
也就是在这一年,朱榑的曾孙朱长毚被释放。
对于齐庶人的开支,也不是怎么要都给,朝廷是有明确规定的:
要想领建造房屋的银子,必须符合 “家口繁盛不能同居”的条件。2、申请房子维修所需银两,必须严格遵照《大明会典》的规定,50年申报一次,每次补助二十两。
3、关于赐给祭器方面,唯有嫡长子孙才有资格,庶子“不得滥讨”。
但是这些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杜绝他们的犯罪,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齐府庶人朱可涧因心中私怨,与一名生员陆应旸结下不解之仇。在仇恨的驱使下,他竟与其弟朱可湖联手,策划了一场骇人听闻的阴谋。他们谋害自家奴仆后,故意将线索指向陆应旸,企图将罪名嫁祸于他。朱可涧的行为,不仅违背了人伦道德,更是对大明律法的公然践踏。
在真相大白之后,朱可涧和朱可湖兄弟俩的罪行被公之于众。皇帝震怒,下旨将朱可涧发配至凤阳高墙,终身不得返回京城。
而朱可湖则被圈禁于闲宅之中,他们的家族,也因此再次蒙上了耻辱的阴影。
到了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齐庶人朱睿煣、朱睿熅等人借酒发疯殴打文官张三杰,在朝廷引发众怒。
礼部左侍郎何宗彦上奏朝廷给出严厉的处置方案:革去肇事者的口粮,子孙后代永不许关领,对“不奏请名冒支口粮者”进行查究,同时将他们发往凤阳高墙禁锢,其余人犯由南京法司进行提问。
戊申,礼部题齐庶口粮分别革除。如庆炾等二十四名已经请名,应照旧支给。守谏等七十六名未经请名,应咨部汇题奏请支给。至睿炌等三百一十名掜名关领,尽应革汰。以后三分各择年长者一人按季报部。本部造实在册咨送户部,方准支给。从之。—《明神宗实录卷五百七十二》
何宗彦提出的这措施,断了齐府宗人的口粮,给了齐庶宗人最为致命的一击。
他们作为朱元璋的直系后代,犯了大罪却享着优厚的待遇,何宗彦的这一举措让齐府宗人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他们失去了往日的荣华与尊荣,彻底沦为市井之间的鹑衣百姓,不过即使这样仍没有杀光他们的锐气。
到了明熹宗朱由校天启年间,江西巡按汪泗论奏称,齐庶人之中“人不肖之尤者乘海内多警,包藏祸心,几于蠢蠢欲动,幸早伐其谋,未淂狂逞”。
后来南京兵部尚书陈道亨等南京留守官员奏称,齐庶人朱睿爁在老丈人陈鼎的蛊惑下,意图谋反。
朱睿爁自称为“齐王苗裔”,凭着 “身长七尺腰大五尺”的不凡外表,他坚信自己能够重现齐王的辉煌,将大明江山纳入自己的掌控之中。于是偷偷制造兵器,聚集盗贼及罪犯等一切黑道人员,打家劫舍积累金钱,还散布各种谣言,一切准备就绪,他野心勃勃地在南京造反了,在整个南京城城掀起了轩然大波。
“比岁山东妖贼薄彭城,南都大震,稍稍征缮敝赋。而江南北之奸徒毕会冶城。于是陈鼎相遂以其女许婚齐庶人睿爁,而鼎相自负知兵法、候星气,日夜聚江南北盗贼及有罪亡者治器械、积金钱,妄作奸言,推戴睿爁,以其为齐王苗裔足以耸动天下。”(《明熹宗实录》)
不过他的这一阴谋,被常州府发现并做足了防备,朱睿爁谋反失败后逃跑,在镇江落网,被处死。
到了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四月,对于家族血脉很珍视的隆武帝,认为朱榑与谷王朱橞世代被废为庶人的处罚过重,在隆武帝看来,皇族成员不仅是国家的象征,更是国家的支柱。他认为应比照明太祖处罚朱文正的做法,只处罚朱文正本人,并让其子孙继嗣(即靖江王世系)。
“太祖皇子诸王,分封二十四国,内有齐王榑......齐王榑虽云不法,激言致祸,时势实然。先废后杀,罪不至此,何其惨也!宜复齐王之封,仍加“恭”字为谥,祀之宜继,断断必然。”
隆武帝
朱榑在去世218年后,最终得了个“齐恭王”的谥号。这一谥号对他来说名不副实,“恭”的意思为:尊贤贵义、尊贤敬让、敬事供上、执事坚固等方面。《逸周书》中则记载“尊贤贵义曰恭”,朱榑生前的行为和这个字根本沾不上边。
结语:
不得不说,有些人的残暴是骨子里带的,有些人天生反骨,朱榑同时具备这两点。但是,他又是愚蠢的,在绝境的边缘还继续向最高统治者挑衅,他不死谁死?可悲的是还连累自己的三个儿子一同暴亡。
不过他仅存的一支后裔挺幸运,一直绵延到了明末,本来他的后代也可以锦衣玉食,安享尊荣,因朱榑暴虐犯罪太多,其侥幸活下来的子孙们被剥夺多种权力,在复杂的宗室关系小心翼翼地存活,在高墙之内失去自由,在南京高墙之外乞求补助,他们中的一些忤逆分子更是给其家族抹黑。
贤能长可庆,睿智实堪宗。 养性期渊雅,寅思复会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