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战争中,“联合国军”的武器装备比志愿军先进许多,为了缩小作战时的差距,中国领导人们开始研究战术。
到了后期防御作战阶段,志愿军采取“零敲牛皮糖”战术,稳扎稳打慢慢积少成多获得胜利。毛主席告诉彭德怀,打美军野心不要大,1个军能消灭1个营就够了。
美军找到应对性战术1950年9月,麦克阿瑟带领的“联合国军”实行仁川登陆,扭转了北朝鲜在朝鲜内战中的有利地位。在朝鲜战场上作威作福的““联合国军””甚至将他们的魔爪伸向中国,多次越过三八线,炮轰我国丹东地区。
屡次和谈未果,麦克阿瑟直言:“三八线并不是历史上中国和朝鲜的分界线”。
为了保障中国的领土完整,同年10月份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作战,拉开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序幕。
志愿军入朝参战
经过五次战役,1951年6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成功将“联合国军”打退至三八线以南。兵力方面我方是占据很大优势的,但是架不住“联合国军”的武器装备更先进,于是双方进入僵持阶段。
美军拥有绝对的制空权,他们的飞机可以源源不断的为前线美军运送物资,同时还可以对我方后勤补给路线实行炮火封锁。在这种情况下,志愿军就不得不自己背着弹药和粮食前进,但这毕竟是有限的,每次补给大概只够战士们坚持一周左右。
志愿军运输物资
因为轻敌接连打败仗的麦克阿瑟,他的司令位置被李奇微接手后,并未莽撞地发动进攻。李奇微是一个比较求稳的军官,他通常都会制定好战术再发起进攻。
在多次交锋中李奇微也找到了志愿军的弱点,并制定“磁性战术”,这个战术分为两个作战计划:“礼拜攻势”和“月夜攻势”,通过这两种作战方式,他们可以最大程度地占据战争的优势方。
李奇微旧照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志愿军为了躲避空袭一般不会白天行军,夜晚才是他们的天下。李奇微就命令一小部分士兵白天牵制住志愿军部队,以此来掩护大部队撤离至二三十公里处建立防御阵地,而这个地方通常也是志愿军夜晚行军到达的地方。
等到志愿军奔波一晚抵达后通常都已经筋疲力竭了,这时“联合国军”的大部队就可以轻松获胜,这就是“月夜攻势”。
志愿军在夜间发动攻势
“礼拜攻势”就比较容易理解了,通常志愿军背包中的补给只够使用一周,而美方空军又会切断志愿军的后勤补给。
李奇微便下令让“联合国军”同志愿军打消耗战,等到第七天第八天的时候志愿军的物资通常都已经没有了,这时再发起进攻比较容易取胜。
第五次战役中我军虽获得了胜利,但是自身的损耗也是极大的。为此毛主席开始思考该采取何种战术才能改变这种局面。
审时度势后,毛主席决定用“打小歼灭战”代替“大歼灭战”,作战时间也从“速胜”调整为“持久作战,积极防御”,这种战术被称为“零敲牛皮糖”。
志愿军在战场上
1951年5月底,毛主席致电彭老总说,为了战争最终可以取得胜利,也为了最大程度保存我军的实力,每次作战野心不要太大,以一个营为标准歼灭就可以了。第二天彭老总回复,这个战略是正确的,一定会严格执行。
毛主席希望能更好的了解前线格局,还会见了第一批抗美援朝志愿军的军首长。一番交谈后,毛主席得知美军现在的作战方式已经从“分兵作战”转化为“集中兵力发动进攻”。
如果这时候志愿军仍然选择将所有敌人都包围起来一举歼灭,就会遭到敌军猛烈的反攻。
抗美援朝战场一角
志愿军如果想取得战争的胜利,就必须集中兵力去对抗地方的某一个营然后积少成多,毛主席认为一口吃不下那就小口吃。
毛主席发给斯大林的电报中就曾详细描述过“零敲牛皮糖“战术,他指出志愿军应该量力而行,打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仗,大规模的歼灭战对志愿军而言是有一定难度的。
相反打小歼灭战我们会有很大的优势,获胜后美军的士气就会低落,逐步削弱敌军的实力,最后才能一举歼灭。
毛主席提出“零敲牛皮糖”
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彭德怀在收到战略方针后,便开始修筑“坑道工事”,他认为如果要打持久战,就必须保存大量有生力量,部队就必须先在战场上站稳脚跟,后期就出现了许多“坑道战”。
小歼灭战中比较出名的有秋季战术反击作战。1952年9月下旬到10月底,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一同向敌方60个目标发起了77次进攻。
坑道中的志愿军
此时志愿军的作战原则就是,阵地能守就守,不能守就及时撤退保存实力。多次争夺阵地后,我军歼灭敌人2.7万以上,我方战士伤亡人数大约1.07万。
上甘岭战役中,“联合国军”三个师6万多人对597.9高地和537.7高地发动了猛烈的攻击,当时志愿军的兵力仅有4万余人。最后借助“坑道战法”我军成功守住阵地,歼灭敌军2.5万以上,自身伤亡约1.1万人。
进行坑道作战的志愿军
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由于装备武器比较落后,在战争中有一定的流血牺牲是不可避免的。了解到敌方的作战方式后,我方领导人也迅速做出应对,以最少的人员伤亡来换得战争的胜利,试问除了中国军队还有哪个国家的军队有这样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