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是民间传统的祭祀节日,这天很多人不远万里都会去给祖先扫墓祭奠,而这也是慎终追远和传承孝道的一种体现。

现在的城里人往上数三代,基本都是来自农村,因此很多城里人的祖坟都是在农村乡下,随着私家车的普及,现在清明回乡扫墓祭祖基本都是开着私家车去。
清明祭祖以往是以家族为纽带的,尤其是在农村基本都是一个大家族在进行,而祭祖完毕以后,大家会留在农村的亲友家里聚餐,吃个午饭后才各奔东西。
但是今年清明祭祖可有些不一样,很多城里人去乡下祭祖后,就会直接开车返程,而已经很少有乡下的亲戚管午饭了,更少了以往一些大家族聚会的热闹场面。
那么现在的清明节祭祖,为何会出现这各自去扫墓,然后城里人就开车回家,很少有管午饭的情况呢?这难道真的是因为人情淡了吗?
其实,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能有好几年,并不完全是亲戚之间的人情淡了,主要原因在于这4点,大家看看说的对不对?
1、现在农村留守的都是老人
现在农村已经很难看到年龄在六十岁以下的青壮年,这部分人群基本都已经进城打工去了,而农村留守的基本都是一些超过六十岁的老人,这些老人在农村除了种地外,基本上对于饮食不是太讲究。
而很多城里人也知道现在农村的情况,尤其是清明时节正是农忙的时候,而青壮年这个时候很多都在外打工,所以城里人清明去农村祭祖,不愿意去叨扰这里留守在农村的老年亲戚,因此忙完后开车回家也就成了很正常的一件事。
2、现在去祭祖的主力军年龄变了
现在去农村祭祖的主力军,基本都是三四十岁的青壮年,他们会开车带着家里的老人,或者是自己单独前往。
这个年龄段的青壮年跟农村亲戚的来往不多,而且大多性格喜欢我行我素,因此这类人清明去农村祭祖,基本上不愿意跟当地的亲友联络,因为没有老人联络,他们去农村亲友家会感到陌生和尴尬,所以这类人本身也没打算在农村亲友家吃饭。
3、现在经济水平高了但人情淡了
现在的人们走到哪里都不差一顿饭,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回乡祭祖都有衣锦还乡的感觉,而不少在城里过得好的人家,也不太愿意去农村亲戚家。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现在很多城里人和乡下的亲戚几乎没有什么联系,尤其是晚一辈的,回乡祭祖还不太愿意跟农村亲友在一起,因为感觉唠不到一块,所以现在别看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人情和亲情却越来越淡,毕竟现在讲究关起门来过好自己的日子。
4、清明祭祖谁也不想年年麻烦一家人
现在能够在农村居住的亲戚,基本上经济条件都一般,而且也上了年纪,让这样的亲戚操持一桌午饭,确实有些难度,并且很多人对于这样的聚会还不太感兴趣。
而现在很多在农村有亲戚的城里人,基本上农村后剩下一两家,而这些家庭受居住环境和家庭条件的影响,在清明这天管饭可能多少会有些负担,而如果年年去祭祖都麻烦这一家人,大家也觉得不好意思。
现在很多家族已经缺少一个特别有威信和凝聚力的带头人,这样的带头人首要条件就是有很强的经济基础,这样才能让清明祭祖把家族里的人都聚拢起来,不过这样的人并不是每个家族都有的,所以这清明祭祖城里人去乡下,基本上都是祭祖完毕就回家。
清明节祭祖其实不是祈求祖先保佑,主要还是家族的血脉传承,不过这城里人回乡祭祖,各自去扫墓后,然后开车回家,管午饭的都没有,还是近些年才出现的问题,大家觉得这个现象是好,还是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