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焚书坑儒"是谣言?西安"坑儒"遗址发掘,揭开尘封历史真相

华山论书灵魂 2024-07-07 14:24:35

关于"焚书坑儒"是否真有其人其事,历史上一直争论不休,不少史界权威认为秦始皇没有焚书,所烧的仅仅是一部分方士迷信,妖言惑众之文。最早是孔子12世孙西汉经史大家孔安国提出疑问。近代康有为、章太炎皆引证史料也论述过这一论点。宋代郑樵更曰:"秦人焚书而书存,诸儒穷经而经亡。"大概意思说现在经书都在,怎么能有焚书一说?

国宝秦虎符,多年前险被当废铁扔进熔炉,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此事要追溯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覆灭六国,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秦王朝帝国。并实现了文字、度量衡、货币、法令的统一,修筑了驰道和长城。

但是,春秋战国以来,百家争鸣还在延续,儒生文人们还在引经据典,议论朝政。作为封建地主阶级总代表的秦始皇,运用封建国家机器的威力,通过采取各种手段统一思想,进而保证统一政权的其他措施的贯彻执行。

历史上的"焚书坑儒"是否确有其事。西安"坑儒遗址"的考古发崛揭开这一历史谜团。

西安东郊洪庆堡

"焚书"和"坑儒"时间上有先后,并非同时进行的。据史书记载焚书导火线,起因于一次宴会上例行的歌功颂德间。

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赢政在咸阳宫中设宴,庆贺自己北筑长城。当时,各级达官都争先恐后祝贺。仆射(音ye)周青臣说:“过去,秦国不过千里之大。现在,靠陛下您的英明和神圣,平定了海内四方,赶走了蛮夷。您像天上的日月同辉,光芒所照的地方,没有不臣服的。从上古到现在所有的帝王中,没有一个人能达到您这样的威德啊!”。

秦始皇听了这段恭维话,心中十分受用。这时,博士淳于越却不合时宜说:“我认为,殷周帝王的基业都达到一千多年,怎么能说没有一个人能达到陛下的威德?现在,周青臣是在当面恭维您,不是个忠臣"。

这番话,给正在壮怀激烈的秦始皇泼了一瓢冷水,龙颜大怒。但还是按捺住心里的不快,没有当场发作,就指示把这种意见传下去,让大臣们讨论。

丞相的李斯说:"现在的这些学士私授学问,非议朝政,让人民听了,就会引起思想混乱。如果不禁止,皇帝的权势就要下降"。

李斯的具体建议是:"历史典籍,不是《秦纪》的一律烧掉;全国民间所有收藏的诗书百家著作,都交到各郡的治所,由郡守统一烧毁;令下之后,30天内不烧书的要判罪;医药书,卜卦的书,农业种植的书可以不烧。"

秦始皇批准了李斯的这个建议,焚书火焰在全国燃起。据唐朝罗隐在《焚书坑》一诗中这样写到:

"千载遗踪一窖尘,

路旁耕者亦伤神

祖龙算事浑乖角,

将谓诗书话后人。"

烧书的地方在哪里?根据《史记》记载,当时,诗书是由全国各地的郡守和郡尉负责收齐后烧毁的,因此,遗迹应该遍布全国。而由以古长安,西安市周边最多最大。

宋代《长安志》中记载,西安东边渭南县西南五里有一个地方,叫灰堆,高三丈,周围100步,相传是秦代烧书的地方之一。

秦焚书灰堆遗址

"焚书"后的第二年(公元前212年),方士卢生和侯生私下认为秦始皇帝贪于权势,刚愎自用,两个人就逃走了。秦始皇知道以后,大发雷霆:"我待卢生这些儒士也不错,他们还在底下说我的坏话。”于是,他派御吏追查、审问这些儒生、方士,将所查出的“犯禁”者共460多人,全部坑之于咸阳。

据《史记秦本纪》载:“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将儒生四百六十七人,皆坑之于咸阳”。汉代《语定古文尚书序》也有相关记载。

关于坑儒的数字和地址,历史上一直存在争论。有两说;一说坑了460多人,一说坑了700多人。也有人认为是坑了两次,一次在咸阳,一次在临潼。

据有关史料记载,现在西安市临潼区西南十公里的洪庆堡,就是"坑儒"的地点。

汉代把这里叫"愍儒乡",到了唐代叫"旌儒乡"。唐玄宗时,还在这里修了个庙,叫"旌儒庙",立有《旌儒庙碑》,书法大家颜真卿书丹。到了宋朝这个地方叫横坑,但《旌儒庙碑》已经遗失在历史尘埃。

清朝时,这个地方叫"灭文堡",解放前叫"兴文堡",现在叫洪庆堡。近年来,在这个地方发现了不少秦汉时期的文物,有带字的瓦片、筒瓦、板瓦、铁器、铜器,还发现有唐代的一尊石雕文人像,可能是旌儒庙的遗物。

西安洪庆堡村南坑儒遗址

近年考古发现的"坑儒"遗址,印证了这一历史事实。其遗址位于西安市临潼区斜口街道办洪庆堡村南,东南长150米,南北宽50米,面积7500平方米。遗址夹在东、西两条农田路之间一条深约3.5米的壕坑之中,中部呈圆丘状隆起。

遗址还发现有秦汉铁具、砖、瓦等。遗址内原有宋刻旌儒庙碑。近年还出土唐代儒生石像1尊。遗址所在地与《明史》所载秦始皇"坑儒"谷地相符合。"坑儒"遗址已被列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