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加油站一直面对着“两桶油”、外资加油站以及新能源汽车的猛烈冲击。同时,随着互联网数字化等新工具的诞生,产业格局和企业内部管理也发生了改变,传统产业正面临着一场新的洗牌。
在这样的背景下,相信很多民营加油站负责人在犹豫:到底要不要拥抱第三方互联网平台?
在和多个油老板沟通后,我们发现民营加油站对于上述问题一直有几个顾虑:
1、担心自己的会员被第三方平台所吸收,进而外流给其他竞争对手,导致自己的会员数下降,业绩下滑;
2、担心第三方平台掌握民营加油站的信息及客户数据之后,自主权会丢失;
3、觉得所有互联网公司都像“庞氏”,明明没有属于自己店铺的阿里和京东,却能做起那么庞大的流通生意,没有属于自己加油站的平台,却要分得他们辛苦挣来的一份利益。
诚然,民营加油站的老板们有这些顾虑,无可厚非。毕竟做生意,谨小慎微才能把生意做得更稳。
但是,在思考这些疑虑之前,油老板们更应该思考两个问题:
第一,为什么这个时间节点会出现大批的能源数字化第三方平台?
第二,为什么民营加油站还必须抱做一团去拥抱这些数字化平台?
纵观整个商业格局,用十年的时间长度去看未来市场的趋势,我们会发现,时代红利基本都是诞生在产业互联网趋势之下的。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求端已经逐渐解决了用户需求得不到满足、实体产业链条冗长、市场结构碎片化、信息不对称、同质化竞争,以及整体效率低下的痛点问题。
这期间,也诞生了美团点评、滴滴出行和拼多多这样的消费互联网生态平台。
接下来,供给端通过数字化手段去解决制造端产能过剩和企业库存积压,优化供需两端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已经成了必然趋势。消费互联网转向产业互联网已经成了所有行业的共识。
消费互联网转向产业互联网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新的商业裂缝。而产业互联网核心就是以平台化模式构建整个产业的生态圈,进而缩短传统制造和交付过程中的冗长链条,以实现提效降本的诉求。
所以,这个时间节点会涌现出大批的出行能源数字化的第三方平台,如团油、喂车车、易加油,以及找油网等。
另外,相较于“两桶油”,民营加油站呈现极度碎片化的市场,油站选址处于劣势的同时,流动资金还极度紧缺。在产业互联网必然趋势之下,民营加油站接入能源互联网平台有着以下两点必然原因:
第一,在民营加油站方面,大多数的民营加油站并不像“两桶油”那般既有规模,也有体系。民营加油站呈现区域分散特点的同时,规模还小。有的在某区域只有两三家,甚至是一家油站。你让他们自己去做数字化工具,营收成本根本支撑不起研发费用的开支。
所以,在营收增长停滞的阶段,民营加油站必须依靠新技术来突破传统的业绩营销增长天花板,积极拥抱数字化平台,打破固有的会员数据封闭化的“阻隔墙”。池塘中只有开了渠,才能将塘里的鱼盘活,不至于久而久之形成死水。
从传统的实体商超和品牌服装店等积极加入淘宝天猫等数字化平台的案例能看出,所有传统行业本来就很艰难,接入了平台或许还有一线生机,不接入只有等待慢性死亡。
第二,在出行市场方面,成品油是个“高频刚需”的品类。燃油成本也是困扰物流商用车和出租车等企业的头号问题。但同样,出行市场和物流运输车队也呈现了极度碎片化的格局。有的物流站点有几台车,十几二十台车,也有像货拉拉这类全国铺设的运输流通企业。
车队也好,出租车公司也罢,他们需要一个新的平台去整合那些零散的加油站,进而能拿到成品油更具优惠力度的价格。像十几辆货运车的站点,他们去跟油站谈合作,规模限制了他们的议价能力。
另一方面,中小型的民营加油站,根本整合不起全国那么多分散性的商用车队,而货运平台需要有一个第三方平台的工具,帮助他们聚齐并引入这些能源的提供方以降低燃油成本。
所以,将大量零散的商用车整合到一起,同时也将大量碎片化的民营加油站整合到一起,中间就需要一个第三方的能源平台。结果是,两端都具有规模效应的议价能力,随着边际成本的降低,效益自然会提上去。
更为重要的是,出行能源市场因为数字化而建立了一套完整且成熟的市场运营秩序,这令物流行业、民营加油站和第三方能源数字化平台,有别于“两桶油”建立的体系而形成了一个多边共赢的“能源共同体”。
尝试过的人自然知道,能源互联网平台这件事,是任何行业里的个体都难以牵头去实现的。
回归至开篇提到的民营加油站老板的担忧。随着新技术将市场格局逐步打开,封闭产生的价值已近瓶颈。所以,你是抱着原有的会员慢慢等着“死亡”,还是和合作伙伴携手共进退?
其次,资源整合是一件十分耗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事情,人家帮你建立了一个更有流量的渠道,自然需要付费,不然这件事你会去做吗?只有大家都挣钱了,这个生态圈才有意义,这也意味着生态一旦建立,彼此之间就是互利共生的关系。
最终,民营加油站到底要不要接入第三方能源互联网平台,相信懂得人自然懂,不必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