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也是正经大学生,30多岁,被人嫌弃了,就出来卖饼了……”
烤饼大哥,熟练地一手做着芝麻饼,一边将他的故事娓娓道来。
曾经,刚毕业那会儿,他也是个正儿八经的打工族,渴望在深圳这座繁华的城市打拼出自己的未来。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才30多岁,大哥就遭遇中年危机,被公司嫌弃了。
工作受挫后,大哥果断辞职了,在龙华大浪的一处农贸市场开了一家芝麻饼店,自己当起了小老板。
没想到,烤饼生意非常好,1.5元一个的芝麻饼,大哥一天就能卖出2000多个,月入5万左右。

在深圳龙华大浪的一处农贸市场,狭小拥挤的街道中,有一间不起眼的烤饼店,顾客络绎不绝。
老板是个身材微胖的大哥,短裤配T恤,脖子上还搭着一条擦汗的毛巾。
他熟练地拿起一大块面团,麻利地切成两份,然后将面团放到秤上称重,瞟一眼,不够称,又揪下一块面团扔了上去。

“自己吃无所谓,但是卖给客人,你每个饼得一般大才行。你一大一小,有的客人会介意的。”
说完,大哥又将面团扔进机器,压成长长的面饼,接着给面饼抹上油、撒上白糖、芝麻等调料,折叠做成芝麻饼。

随后转入烤盘,模具切块,再放到发酵箱中,让面饼发酵四、五十分钟,之后进行烘烤。
一整套动作下来,行云流水,干净利落。

在做饼的空当,大哥说起了自己的故事。
大学毕业后,他来到深圳发展,入职了一家公司打工,工资不高,就几千块钱。
最无奈的是,到了30多岁,上有老下有下,他却遭遇职场危机,被人嫌弃了。

于是,大哥就辞职了。辞职后,大哥无事可做,便开始琢磨着自己干点什么。
多年来,大哥的大姐一直在做芝麻饼生意,生意不错,也赚了不少钱。
在大姐的帮助下,大哥学会做芝麻饼的手艺,学成之后,他雄心勃勃地准备盘家店面自己干。

说来也巧,一天,大哥开车正好经过宝龙农贸市场,无意间看到了一个出租的店面,租金4000多一个月,人流量也还不错,便果断将店面盘了下来。
之后,他立马花了近一万块钱,采购揉面机、压面机、发酵箱和烤箱等设备,开始在市场卖起了芝麻饼。

新店刚开的时候,大哥的生意也不怎样。后来,随着老顾客越来越多,饼店的生意也越来越好。
大哥的芝麻烤饼,种类不多,就两种,一种甜口,一种咸口,但买的顾客挺多。

一个芝麻饼,卖1.5元,大哥卖了6年,愣是一分钱也没涨价。
“这几年大家都难,挣不到啥钱。你要卖2块钱也能卖,但是很多人会嫌贵。”
对于经营生意,大哥有一套自己的逻辑:材料钱不能省,价格不能卖得太贵。

据大哥说,与前几年相比,材料价格上涨了不少,面粉、芝麻、油等,都上涨了几十块。
但为了维护客户,大哥的饼价还是维持在1.5元一个。
面粉,大哥用的是五得利六星,“这个钱不能省,面粉一换,饼的口感就不一样了。”

每天,大哥凌晨3点就得起床,然后开始为一天的营业做准备,做饼、发酵、烤饼都需要不少时间。
早上6点,大哥开始开门营业,一直忙到11、12点。下午,又从4点忙到晚上8点。
一天下来,大哥要忙上12、13个小时左右,累的时候,中午还有几个小时时间,他会睡一会儿。

虽然很辛苦,但大哥挣得钱也多。
据大哥介绍,平时,一天能卖出2000多个芝麻饼,周末人比较多,有的时候能卖出3、4千个。
一个月下来,大哥能赚个5万块钱左右,收入比之前翻了好几倍。

前几年,因为经济压力大,又年轻,大哥每天都在拼命干,基本上全年无休。
这两年,大哥心态佛系了不少,想休息的时候就休息,哪怕钱少挣一点也无所谓。

提起家庭,大哥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
他已婚已育,生了2个小孩,平时都是自己一个人在打理店铺,舍不得请人,老母亲没事就会来给他帮忙。
他的老婆则在上班,工资也不低,夫妻俩加起来,年收入也有百八十万。

这个收入,在深圳来说,还是比较高的,但大哥夫妻俩并没有在深圳买房。
“5万的房价,买这个房我不就掉进去了。”
大哥对于房子,没有执念,他认为花个几百万买房不划算,房子一买,人就被套进去了。

“我们不是说赚什么大钱,人家一年赚个大几百万,丢进去无所谓,我们就是赚点辛苦费的。”
大哥是个实在人,他喜欢钱在自己手上的感觉,那样才有安全感。
虽然口袋有钱,但大哥也精打细算,再忙也舍不得请工人,压面机用了几年偶尔会罢工,他也没舍得换。

深圳,是个流动人口很多的城市,人流量变化很快,一年一个样。
“有的顾客,你今天给他做成了熟客,没过个半年估计又不见了。”
对于人流量的不稳定,大哥早已习以为常,兜里的积蓄就是他最大的底气。

大哥做的是小本生意,店铺的设备投资也就万把来块钱,虽然看起来似乎很容易操作,但真要做也没那么容易。
大哥说,最关键的还是店面选址,不是随便开店就能做得起来的。
从一个打工族,到一个月入5万的卖饼小老板,大哥付出了很多努力和汗水,但也离不开运气的成分。

面对一天12、13个小时的工作量,大哥说自己不觉得辛苦,最起码自己很自由。
这位卖饼大哥,脱下了孔乙己的长衫,反而活出了自我。人生不设限,其实还有很多精彩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