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戏骨杜源,为人幽默,演技精湛,能演严肃的领导,也能演玩笑频出的老爸。在正剧中,他的表演滴水不漏,跟喜剧演员配合,他也能把包袱抖响。
这一身演技,来自于他的母校中央戏剧学院。他是全国恢复高考后,中戏招入的第一批学生。他的同班同学中,有《知否》中大娘娘的扮演者杨青。
许多年后,杜源跟老同学一起参加一个访谈节目,在节目中大赞杨青年轻时候的高颜值,说自己从哈尔滨来到北京,从没见过这么漂亮、洋气的女人,还玩笑说自己当初暗恋杨青。
而现实中,杜源有一段青梅竹马的爱情。他4岁就与妻子认识,即便后来他到了北京,见多了美女,成了明星,结婚40多年却没有绯闻。
杜源是1957年出生的哈尔滨人,2岁多的时候赶上了国家困难时期,母亲病逝。东北人没有重男轻女的观念,孩子太多养不活,就将最小的杜源过继给了没有孩子的姑姑家。他从小管姑姑姑父叫爸妈,管自己的亲生父亲叫舅舅。直到14岁时,从亲姐姐口中知道了身世。
别的孩子遇上这种事,尤其在青春期的时候,心理会受很大影响,性格甚至都会改变。杜源却没什么感觉,知道了就是知道了,多年后被问到怎么处理关系,他大咧咧地说:“谁养的跟谁亲呗”,跟姑姑的关系不会改变,跟生父也会越来越亲。乐观,凡事想得开,这就是他从小的性格。
姑姑家在哈尔滨的一个大院,隔壁院子有个女孩叫范小春,他们4岁就在一块玩,从幼儿园到高中一直是同学,绝对的青梅竹马。但那个年代的人思想单纯,没有早恋这一说。高中毕业后,两人都参加了工作,一度不常联系。
杜源当时的工作是在邮政当装卸工,是个辛苦活。但他爱说爱笑,性格爽朗,人缘很好。但凡有别的出路,谁也不会年纪轻轻出苦力。工作中,杜源认识了哈尔滨话剧院的安志民老师,对方看这小伙子人高马大,大大方方不怯场,于是告诉他一个消息:恢复高考了,你可以试试学表演。
杜源试着报考了北海舰队、东海舰队、抗敌、空政,都没考上。最后他认真跟着安老师学朗诵,把希望寄托到了中戏。面试中戏时,老师问他,有什么特长。他老老实实回答,啥也不会。招生老师给了他一张报纸让他念,杜源居然凭借念报纸被录取了。
后来他才知道录取他的原因,一是因为普通话好,又学了点朗诵,声音条件不错;而是因为他长得“丑”,刚好符合当时舞台上需要的工农兵形象。
去北京报到的那天,范小青特意来送行。快上火车前,杜源对她说了一句:“咱俩搞对象吧。”对方没回答,却一直站在原地看着火车开远。这事就这么定了。因为这么一句看似随口一说的承诺,范小青在杜源去北京后等了他四年,经常到他家看望二老,帮忙劈绊子、搭烟囱、囤秋菜,凡是儿子该干的活,范小青都替他干了。
而杜源在美女如云的中戏里,努力学习文化课和声台行表,始终记得,自己的对象在哈尔滨呢。杨青后来接受采访时曾讲过,上大学时她格外用功,本着笨鸟先飞的原则,要求自己比别的同学多努力。经常晚上在别的同学都休息后偷偷去练功房给自己加练,好几次,她到了练功房,看到杜源已经练得满头大汗了。
中戏的课业很重,老师的要求也很严格,杜源因为不会组织“生活练习”,一度想要退学回哈尔滨。表演老师腾岩开导他,再坚持一段时间,或许表演上就开窍了,如果这样回去,你的父母得多失望。杜源听了老师的话,就继续坚持着,大二这年,他就参演了电影《最后一个军礼》,因为这次经历,他觉得自己开窍了。
1982年9月,杜源毕业了。9月中旬回到哈尔滨,9月底就跟范小青举行了婚礼。北京汇集了全国的美女,但哈尔滨也是盛产美女的城市。范小青长得很漂亮,小脸,高鼻梁大眼睛,皮肤微黑但有光泽。杜源说,刚结婚时正好流行印度电影,人家都以为他老婆是印度人呢。
刚结婚的头几年,他们已经有了女儿,但杜源没有多少戏可拍。为了谋求事业上的发展,他进入了广州军区战士话剧团,妻子也带着女儿跟他南下。通过话剧舞台的历练,杜源演技大增,片酬也在往上涨,到96年拍摄《花开花落》时,他拿到了一万二千元片酬,刨去两千块钱的在外开销,他都直接上交给了妻子。
人到中年,他凭借《玉观音》、《小姨多鹤》、《金太郎的幸福生活》、《遇见王沥川》等剧被观众熟知和喜爱。事业如日中天,但与再多女演员合作,他也没有绯闻。
生活中,杜源顾家爱妻子,但他表达爱意的方式实在不浪漫。有一回情人节,他送给妻子的礼物是四个轮胎,理由是妻子总开车,轮胎该换了。妻子收到礼物,直接问了一句:“你让我钻进去啊?”有了这次经验,他干脆每次情人节送玫瑰花,但他自己还是觉得轮胎更实惠。
作为东北男人,年轻的时候杜源脾气大、爱面子,每次两口子拌嘴,他从不跟妻子撒气,而是摔盆摔碗。妻子都由着他,直接把家里的碗都摔成不锈钢的,后来发现不锈钢摔过之后容易有坑,又都换成了密胺的。就是这种以柔克刚的方式,把杜源治得服服帖帖。
有人问他,他和妻子都是东北人,脾气都冲,会不会经常吵架。杜源马上回答,不会,东北人都有一个特点,怕老婆。
有人问他,四岁就已经认识了妻子,这么多年下来了是什么感觉。他乐呵呵地回答:“涛声依旧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