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李讷是毛主席最小的女儿,也是受到宠爱和关怀最多的孩子。然而,身为领袖子女,李讷的人生却颇为坎坷。
1972年,李讷和丈夫离婚,结束了她这段为期两年的短暂婚姻。这段失败的婚姻,让李讷深受打击,很久都没有从离婚的阴影中走出来。
毛主席的心也为李讷牵挂着,当他知道李讷离婚和其中的原因后,落泪道:
“讷娃的婚事太草率了。”
那么,毛主席为何说李讷的婚事太草率了呢?作为领袖女儿,李讷的一生又经历了什么呢?
1 李讷和毛主席的父女亲情1940年的一天,随着延安杨家岭的窑洞里传来一声清脆的婴儿啼哭声,47岁的毛主席再次“喜添千金”。
毛主席借用论语里的名句“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给女儿起名为“李讷”,希望她和她姐姐李敏一样,成为少说空话、多做实事的人。
李讷是毛主席最小的孩子,格外受到疼爱,毛主席不忍心将她送到保育院。因此,在毛主席的几个孩子中,李讷是唯一一个和父母度过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的孩子。
1942年,毛主席的办公地从杨家岭搬到了枣园。此时,抗日战争已经进入相持阶段,从前线发回来的战报和地方上送来的文件多如雪花,毛主席每天都处于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之中。
这时候,小李讷也已经两岁了,学会了走路。她经常爬到爸爸的办公桌上乱涂乱画,或者在毛主席工作的时候,抢下他的笔缠着爸爸讲故事。
每当这时,毛主席也会体现他作为父亲慈爱的一面,逗逗小李讷,在闲隙中享受这难得的天伦之乐。
但是,并不是所有时刻毛主席都会这样做,有一次小李讷调皮捣蛋搞破坏,毛主席还打了她一下。
对这一事李讷后来回忆道:
我记得我五六岁的时候,那时还在北方,正好爸爸他们指挥大作战。我因为年纪小,不懂事,好几天没人陪我玩了,觉得很孤单,就老去拖着爸爸,想让他陪我一起玩。可那一次,爸爸没有理我,手里总是摆弄着一些纸,后来才知道爸爸看的是电报。那时爸爸的精力全都放在千里之外的战场上,可是我那时不懂,认为爸爸是被这些纸吸引了,然后我就生气了,悄悄钻到他桌子下面,把电报放进火炉子里。心想没这些纸,爸爸就能陪我玩了。可爸爸看见了,他一把就将电报从火炉里抢了出来,随手就在头顶给了我一巴掌。这是爸爸唯一一次打我,我本来也委屈,一屁股坐在地上,哇哇大哭起来。爸爸看我哭了,心软了,便连忙把我抱起来哄我,连连答应和我玩,听到爸爸答应和我玩,我也就不哭了。
周恩来、朱德、王稼祥、任弼时等领导人经常来枣园开会或谈工作,这时候,小李讷就会在毛主席和江青的教导下,热情地喊着“叔叔”、“伯伯”,十分招人喜欢。
客人要走的时候,小李讷又会牵着爸爸妈妈的手走到门口送客,甜甜地说:“伯伯再见,叔叔再见”。每当这时,叔叔伯伯们总会弯下腰,捏着小李讷粉扑扑的脸蛋说道:“小李讷,再见。”
解放战争初期,胡宗南部队进占延安,毛主席从全局考虑,放弃延安转战陕北,年幼的李讷不得不跟着父亲一起辗转颠沛。
这个时期,毛主席正全力指挥这场光明与黑暗的决战,无暇顾及小李讷的学习,江青也对孩子的教育不上心。
但是毛主席的孩子不能不识字啊。于是,毛主席身边的警卫等人,主动担负起了小李讷的教育任务,在闲暇之时教她读书认字。
1948年,毛主席和中央机关迁到西柏坡,这时李讷才结束了马背上学习的生活,在一个农家小院开始了小学生的正常学习。
新中国成立后,李讷随父母住进了中南海丰泽园,终于不用再忍受饥寒和苦难。
李讷是家里最小的一个,受到的疼爱自然也最多。除了爸爸妈妈外,姐姐李敏、哥哥毛岸英和嫂子刘松林对她也疼爱有加,这是她人生中最幸福的一段时光。
当时,李讷和李敏都在北京西郊的学校上学。一到周末,姐妹两回到家中,毛主席总会在晚饭后抽空带她们去散散步。
在中南海湖畔的夕阳下,父女们谈笑风生,毛主席教李讷和李敏诗词,向她们讲述历史的兴衰,兴致来了还会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朗读一首。
后来,李讷幸福地回忆道:
“爸爸散步的时候会教我念诗,稍微大一点的时候,就会教我背诗。爸爸教过我一句诗“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他跟我我解释,细雨鱼儿出就是天上下小雨了,鱼儿都出来了,然后风刮过来了,燕子在飞,就是微风燕子斜。现在回想多么幸福啊。与父亲散步的时候,父亲的微笑非常慈祥。”
在父亲的影响下,李讷对历史和古典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长大后的她也依然保留了这个爱好,长年与书香为伴。
李讷天性聪颖,勤奋好学,1959年,她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毛主席虽然是开国领袖,但是对子女从不骄奢纵容,李讷也不例外。
李讷进入北大后,毛主席要求她在学校住宿,只允许周末回家,而且从不让警卫员用小汽车接送。
李讷也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她牢记毛主席对她的教诲,对自己要求严格,穿着朴素,勤奋好学,毫无高干子弟的懒惰和骄矜。北大读书期间,只有极少数人知道她是毛泽东的女儿。
在困难时期,北大学生的粮食定量很难填饱肚子,李讷也和其他普通同学一样,忍受着饥饿。
有一次周末回到家,毛主席和江青正在吃晚饭,饭桌上只有四个素菜一个汤和几个馒头。
警卫员李银桥给李讷递来碗筷,李讷来不及和父母打招呼,抓起馒头就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不一会儿,几个馒头和四菜一汤都被一扫而空。
毛主席和江青看到李讷这个吃相,心中都很酸楚,李银桥趁机向毛主席求情道:
“主席,让李讷回家吃饭吧。”
毛主席虽然也很难过,但还是摇摇头,说道:
“不能因为是毛泽东的女儿,就享受特殊的待遇。”
虽然毛主席对李讷要求严格,但是内心那份沉甸甸的父爱,却从来未曾减少。有一次,李讷住院连续做了两个外科手术,术后伤口感染,引起发烧。
毛主席十分牵挂李讷,他在给李讷的信中深情地写道:
“李讷,再熬几天,就可完全痊愈,怕什么?我的话是有根据的。为你的事,我此刻尚未睡,现在我想睡了,心情舒畅了。亲你,祝贺你胜利,我的娃!”
02 “讷娃的婚事太草率了”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即使是领袖的女儿也不例外。眼见着女儿李讷转眼就快30岁了,作为母亲的江青对李讷的婚姻大事非常着急。
对于李讷的婚事,毛主席有言在先,不要找高干子弟,也不找政府内部的,要找个“一般人”。在毛主席看来,只要两个人合得来,不管是工人还是农民都可以。
1970年,中央办公厅在井冈山办起了五七干校,李讷积极响应毛主席号召,来到了农村基层锻炼。
李讷衣着朴素,性格内向,喜欢独来独往,很少与外界交往。当年和李讷相处过的同事对她的印象是:
平易近人,说话还谦和,待人诚恳,干起活来不惜力,还有一股泼辣劲儿。从化粪池到施肥现场有两里地,她挑起一担七八十斤的粪桶,虽大汗淋漓,但不叫苦叫累。中午地头吃饭,她和大家一样,馒头就咸菜,不搞半点特殊。
此时李讷已经30岁了,用现在的话说是一枚妥妥的“大龄剩女”。一些有心人也想和李讷物色对象,但是当知道李讷的身份后,都纷纷打了退堂鼓。
其实,在感情生活上,李讷也并非无欲无求,和所有的女孩一样,她心里也向往着爱情。
在北大读书的时候,刚刚情窦初开的李讷对班上一位男生心生好感,那位男生对李讷也有意思。
但是,李讷知道自己的身份特殊,不可能像别人那样全凭自己决定,各方面的影响都要考虑。因此,李讷只能把这份萌动的爱意扼杀在摇篮里。
在干校待了一段时间后,一位男生闯入了李讷的世界。
男生名叫小徐,是中央办公厅北戴河管理处内部招待所的服务员,只有初中学历,父亲是火车站的扳道工。
无论是个人身世、眼界,还是受教育程度,小徐和李讷比起来都差了十万八千里。
但是作为东北人的小徐,身上有一股特有的热情和开朗。他见李经常一个人独来独往,形单影只,于是休息时经常主动邀请李讷打球、散步,帮她做农活。
时间久了,两个年轻人之间自然而然产生了感情。
李讷的恋情惊动了干校的领导,并且很快上报到了江青那里。
江青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自己的女儿找一个只有初中学历的服务员,她坚决反对李讷和小徐的交往,但是李讷也倔强地表示,自己非小徐不嫁。
1970年,在庐山开会的江青把李讷叫到了庐山,母女二人说过什么已不得而知,但肯定因为婚姻问题而发生过争执。事后,江青说道:
“这几天我的头痛病又犯了,头痛的要裂开一样。李讷和我闹别扭,我们都坚持自己的意见,结果吵了一架,搞得两个人都很烦恼。”
李讷见和母亲说不通,便向父亲寻找支持。她托人给毛主席带去了一封信,请求毛主席批准她和小徐的婚事。
接到李讷的来信后,毛主席立即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处理这件“家务事”。
据8341部队一中队队长陈长江回忆:
“毛主席坐在人民大会堂的长沙发上,把李讷的报告看了又看,还是没有完全看明白。于是,毛主席把带信的人叫进来,认真地询问男方是什么样的人,哪个单位的,关系怎么样...”
送信人对小徐也颇为了解,于是详细地向毛主席详细介绍了小徐的情况。小徐是工人子弟,虽然没有上过大学,但是勤奋上进,最重要的是他和李讷是在艰苦劳动中结识的,感情基础不错,两人都想结婚。
听到这里,毛主席点点了头,他拿起铅笔,在信上重重地写下同意。
有了毛主席的支持,李讷再也没有什么顾忌,而江青就算心里不愿意也不好说什么了。
1971年底,李讷和小徐结婚,两人在五七干校举行了简单的婚礼。毛主席派人给李讷夫妇送来了礼物,是一套《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婚后第二年,两人有了孩子。然而,李讷和小徐的关系并没有因为孩子的到来而更加紧密,相反,在共同生活了一段时间后,两人的差异分歧越来越大。
受父亲的影响,李讷喜欢看书,尤其酷爱文史,经常拿起一本书就放不下来,小徐没有多少文化,生性好动,两人爱好不一样。
李讷虽然外表文静,性格内向,但是内心却渴望上进,希望做出一番事业。小徐则向往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只想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好。
就这样,思想性格方面的差距,使得两个人隔阂越来越大。此外,江青也一直对女儿的婚事耿耿于怀,不断干扰。最后,两人的婚姻终于走向破裂。
1972年底,李讷和小徐正式办理了离婚手续,孩子归李讷抚养。当毛主席得知李讷离婚后的原因后,心里非常难过,落泪道:
“讷娃的婚事太草率了...”
03 父亲的教诲一直在心中这段短暂的婚姻给李讷带来了深深的精神创伤,离婚后,她着孩子回到了北京,过起了单身母亲的生活。
李讷的住处是北京西郊的一座小四合院,此时的她,和一个普通老百姓无异,拉板车买煤球,排队买大白菜,李讷样样都干。
儿子体谅母亲的辛劳,经常在课后之余帮母亲烧火洗衣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李讷的单身生活过的很艰辛,她的工资太少,不够一家的开支,很长时间才能吃一顿肉,有时候是在太拮据,不得不卖一些旧书来补贴家用。
1976年,毛主席去世。那段时间是李讷异常孤独和困难的时刻,再也没有人倾诉内心的苦闷与欢乐了。
李讷生活的艰辛与困窘都被李银桥看在眼里。李银桥给毛主席当了十几年的贴身卫士,李讷更是李银桥的妻子韩桂馨带大的,在他们眼里,一直把李讷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
韩桂馨对李银桥说:
“银桥,我们得去看看李讷,她现在一定很难,我们不去看就对不起主席。”
李银桥也表示同意,于是两人立即通过关系找到了李讷。
当看到李讷的生活如此困难后,韩桂馨心中十分不忍。
李讷一个人生活,身边没有个人照应,她自己身体又弱,买了粮食都拿不回来。看到这些,韩桂馨的心中更是不好受,于是起了要帮李讷重新组建家庭的想法。
李银桥夫妇帮李讷介绍的人名叫王景清,他是李银桥的老战友,曾在中央警卫团工作过,后来调任云南省怒江军分区参谋长。
王景清也是离异一个人过,虽然年龄上比李讷大十多岁,但是为人厚道,政治水平和文化水平都比较高,会体贴人,是一个不错的人选。
于是,安排李讷和王景清见了面,两人对对方的印象也都不错。
就这样,在李银桥夫妇的撮合下,李讷和王景清结了婚。
两人的婚礼办得很低调,只在家里摆了一桌饭菜,就像毛主席时常教导的那样,简单朴素。请的客人也不多,李讷这边请的只有小时候的玩伴、叶子龙和女儿叶丽亚,以及李银桥夫妇等寥寥几人。
婚后的李讷过的很幸福。王景清爱好书法,喜欢写字,李讷的书法、绘画也很好,两人有了共同话题。虽说是一段黄昏恋,但是两人互相照顾,互相关心,日子过的其乐融融。
江青被捕后被关押在秦城监狱,李讷经常去探望母亲,王景清也会陪同着一起去。
江青对这个女婿很满意,女儿终于有了一个幸福的归宿,这对她来说也是难得的慰藉。
李讷虽然是毛主席的女儿,但是无论是在毛主席去世前还是去世后,她都没有享受过一点特权。李讷曾说过:
“我觉得父亲毛泽东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是无价之宝,这比什么都可贵。我觉得我学习还是太少,只是皮毛。我的儿子就是自己自食其力的普通劳动者,自己单独生活,有时候他会心理不平衡,但是他应该走上社会,自己挣饭吃,这个也做不到的话,你就是不合格的。父亲说过,只要你们能做一个自食其力的普通劳动者,我就满意了。”
2021年,王景清去世。结婚三十多年来,李讷始终牢记毛主席的教诲,和王景清一起过着非常节俭的生活,享受着“品甘苦而不觉苦”的精神状态。
在当今这个浮躁的社会中,李讷的朴素值得尊敬。而毛主席大公无私,不以特权为子女谋私利的这种高风亮节的精神,更加值得我们永远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