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帝即位之后,为了摆脱朝中无人可用的境地,特意增加了一场恩科考试。也正是在这次科举中,选拔出了王文昭、尹继善和刘墨林三位顶级人才,为己所用。
前面几期咱们也详细分析过了,这三位人才中,学问最大,做事又最稳的是王文昭。按理说,作为状元的他,在这三人中理应最受雍正帝宠爱。但事实上并非如此,雍正帝反而更器重多次给自己惹麻烦,又不遵礼法,且跟百官关系较差的刘墨林,并对其寄予厚望。
那么,王文昭跟刘墨林比起来,究竟差在哪里?在八王议政逼宫时,他为什么一面反对新政推行,一面又第一个站出来力挺雍正帝呢?
杨角风谈《雍正王朝》系列文章:难怪人家王文昭能当状元,你看八王议政逼宫时他干了啥?
一、
王文昭、尹继善和刘墨林第一次出场是在伯伦不归酒楼,短短几分钟的剧情就把三人的性格交代的一清二楚。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贵州来的王文昭,满洲来的尹继善,还有本地顺天府的刘墨林。他们仨身为举人中的佼佼者,自然都被对方的才华所吸引,从而聚到了一起。
这三人中最爱出风头的是刘墨林,平时走路,他走中间,另外两位一左一右犹如随从一般跟着。当然,毕竟他是本地人,对京城熟悉,再加上性格偏外向。自然就站在了三人组中的C位,平时去哪玩,基本也是他说的算。
正因如此,他们三个才会在伯伦不归酒楼面对神秘道士时,是刘墨林站在前面搭话。当然,也因为他太过出风头,话里话外带着鄙视的神情,从而惹恼了神秘道士,被他给“点了”个探花,三人中的最后一名。
甚至于,大家去参加会试,就太过张扬,穿着又好的刘墨林被拦下搜身。
尹继善是满洲镶黄旗人,身份高贵,按理说他才该是三人的焦点。所以,大家可以看到会试结束之后,是他先提建议,说大家先去好好吃一顿,泡个澡,然后回旅馆睡大觉。
毕竟是旗人老爷,尹继善也是三人中最有钱的那位,他的消费观显然是贵州来的王文昭所不能承受的:
“洗澡呢,我看咱们就算了吧,大吃一顿呢,咱也没钱,我看咱们还是睡觉咯!”
二、
其实就文化水平来看,刘墨林是胜过王文昭和尹继善的,毕竟他可是破了苏舜卿设下的琴棋书画四关。
这也导致,从骨子里,刘墨林就不认为自己会比王文昭差。所以,当伯伦不归酒楼的神秘道士说眼前的三位是本科三鼎甲时,刘墨林很得意,说跑堂的伙计也说他们是三鼎甲。
结果神秘道士有点生气,回了一句:
“探花何必见疑?”
当时刘墨林的脸色就变了,虽然他知道这是猜测,但听到自己不是状元,而是第三名的探花时,心里还是不爽,觉得这个道士瞧不起自己:
“你说我是今科探花,那么他们二人中谁是状元?”
于是,王文昭就被点了名,当时他就愣住了,醒过神来后,随手写了一个“因”字,让这个神秘道士给猜猜。
这个道士也确实厉害,说着什么国内一人,不就是状元嘛。当时尹继善和王文昭都赞许的点了下头,这下子可把刘墨林气到了,他马上补上一句:
“我也写一字,看你如何判断?”
随后,他便赌气式的也写下了一个“因”字,是啊,同样写“因”,看看到底是王文昭的那个“因”更像状元,还是我这个“因”更像状元?
事实上,刘墨林不服王文昭这事,在殿试的时候也有体现,甚至于他选择第一个交卷也有想把王文昭比下去的意味。这也导致,最后他名落孙山的时候,心里的落差可想而知。
三、
跟刘墨林的打破传统,张扬个性不同,王文昭还是相当遵守规则的,所以才会在刘墨林提议逛窑子时,提出反对意见:
“算了吧,朝廷有制度,还是不去为好!”
这也表明,王文昭是一个不太愿意变革的人,所以,从心理上讲,他是不太赞同雍正帝推行的新政。但是,他又属于那种有想法藏心里的人,虽然对新政有意见,但在大势所趋下,也并不发表意见。这也导致,他在雍正帝心中的地位,远远比不上无条件服从自己,且叫的最欢的刘墨林。
或许是习惯使然,在雍正朝,新科三鼎甲同朝为官时期,王文昭和尹继善仍然是跟在刘墨林后面办事。
在剧中他们也仅有几次同镜出场,却仍然是刘墨林站中间,王文昭和尹继善站两边。比如孙嘉诚用天象异常来弹劾年羹尧,被雍正帝派去大殿前跪着求雨。就是刘墨林打头,两边跟着王文昭和尹继善,以及众多清流官员去守护。
再比如,孙嘉诚被年羹尧杀掉之后,众人给他搭建了灵堂,同样是刘墨林带着王文昭和尹继善,一起去吊唁,并守护。
其实这时候的他们还是跟清流们一起的,毕竟都是通过科举考试上来的,从利益诉求上讲是相同的,也不涉及到矛盾纠纷。
但是,自从雍正帝让田文镜在河南推行“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之后,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出现了微妙的变化,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四、
当时的情况是,尹继善被派去田文镜那帮忙推行新政,刘墨林和王文昭则留在了京城。
刘墨林这人,前面两期咱们也讲过了,比较擅长拍雍正帝的马屁。不过,这也正常,毕竟当年的神秘道士就给他算过了,他不是也写了一个“因”字吗,神秘道士就说了:
“适才状元公信手写了一个‘因’字,属无心写因,而你是有心写‘因’。‘因’下面加个‘心’字,便是个‘恩’字,你必要贵人加‘恩’,方能得中!”
而他这个贵人,就是雍正帝,这也是他在殿试时变着法拍雍正帝马屁。以及去微服私访时,还明里暗里说雍正帝是现在佛,而自己天天拜佛,拍着彩虹屁。
刘墨林能有今天,完全是依靠雍正帝来实现的,他自然就会在新政问题上,极尽阿谀奉承,变着法说着新政如何如何好,大家应该如何如何支持。
其实,若不是田文镜做事太过操切,刘墨林也不至于被清流们群起而攻之。毕竟新政触犯到了清流一派的利益,再加上他们发现弹劾的奏折竟然被撕过,一下子就急了:
“从这份折子上就可以看到,我们这些科甲出身的人,竟抵不上田文镜一个酷吏!”
没想到,他们在雍正帝的心目中还真抵不上一个田文镜,不仅折子被打了回来,连李绂都被降职了。
正因为之前的刘墨林替田文镜说过好话,急眼的清流们开始向他发起了弹劾……
五、
正因如此,急眼了的清流们,开始无差别进攻,他们给刘墨林罗织的罪名是:
“还有那个刘墨林,望风梯荣,取媚皇上……”
那么,此时也是清流一员的王文昭,有没有随风使舵,跟着这群人一起弹劾田文镜,弹劾刘墨林呢?
虽然,剧中没提,但是从结局来看,就算王文昭没有上折子弹劾这俩人,但从他的心目中也是支持清流派的。
因为这件事的后果便是,雍正帝把领头的三位,李绂、谢济世、陆生楠都送上了砍头台。当时,几乎在京的所有官员全都跪在殿外求情,连刘墨林都跟着弘历跑了过来。
可惜,当刘墨林也跪下求情时,没有一个官员愿意跟他跪在一起,都自动绕到了一边。而这群官员中,其实也有王文昭,他当时并没有站出来挺刘墨林。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后来送李绂回乡时,就是王文昭带队,来给李绂敬酒。从他后来一招手,大家都散去的情形看,他已然成了继孙嘉诚和李绂后,第三任清流领袖了。当然,隐藏的领袖是三王爷胤祉,只不过很多时候他不便于说话。
也就是说,经历了这件事后,王文昭也觉得刘墨林做事有点过分,太没原则。也会把李绂被罢官,谢济世和陆生楠被砍头,其中很大的责任怪到刘墨林头上。
所以,他才会瞅了一眼还跪在地上想敬李绂酒的刘墨林,摇摇头,走了!
六、
从那之后,王文昭跟刘墨林就再也没有出现在一个镜头里了,直到大结局。
而雍正帝收拾完清流派之后,终于决定借助整顿旗务的机会,向老八胤禩开火。也因为王文昭此时已经成了清流派的实际领袖,他才有机会参与八王议政那场朝会。
只不过,当时的刘墨林已经被雍正帝派去,陪同弘历游江南了,所以这场朝会给了王文昭足够的发挥空间,他也成了第一个站出来力挺雍正帝的人。
要知道,当时在场那么多官员,大都是不发话的,毕竟在情况不明朗之前就站队,以后会死得很惨。这一点,在八王议政逼宫失败后,雍正帝心痛之余,也提到了:
“朕伤心的,不是胤禩他们逼宫乱政,朕伤心的是,这么多朝廷官员竟然一个个作壁上观!”
是啊,这么多朝廷官员全都作壁上观,而本就对田文镜推行的新政有意见的王文昭,为什么不怕死,敢站出来顶撞这些旗主王爷呢?
这个问题也很简单!
在八王议政逼宫失败之后,老八胤禩当着众人的面挖苦雍正帝,说他若不是皇上,根本赢不了:
“你看看这满朝的文武大臣,除了一个你曾为他掌过灯的王文昭,还有这两个高官厚禄的军机大臣,还有这个废了的老十三,还有谁替你说话?”
这也说明,雍正朝恩科考试选拔的人才,确实不是老八胤禩的人,而是皇上的人。
七、
因为王文昭被皇上亲自掌过灯,那不管他愿意也好,不愿意也罢,终归是跟刘墨林一样被打上了皇派标签,撕不掉了。
朝会一开始气氛就不太对,雍正帝没说几句话,东亲王永信就突然站出来提出了反对意见,一下子将皇上将在了那里:
“皇上刚才说新政如何如何好,可臣等在奉天听到的却不是这样……新政既然好,那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反对?”
这时候就是考验众臣的时候了,王文昭也面临几个选择,一是继续保持沉默,二是力挺雍正帝,三是改挺老八胤禩。
刚才也提到了,不管他愿意也好,不愿意也罢,他都自带“皇派”标签。按理说,以他的性格,该继续保持沉默,但这种处理方式的后果,却是他承受不了的。
因为保持沉默,就像雍正帝事后说的那样,他选择了作壁上观。那以后的前程,基本是没戏了,再加上皇上曾有恩于自己,这样做,也会被同僚所不齿。就算是最后老八胤禩剩了,他自带“皇派”标签,也必然不会被人家重用,同样是前程无望。
这种情况,就算他改弦更张,及时“弃暗投明”也是无济于事,反而给众人落下个小人印象。
所以,他能选择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力挺雍正帝,并尽可能的防备来自老八胤禩的打击。
但是,什么时候站出来挺雍正帝,也是非常讲究的。在这一点上,王文昭不愧是状元,深思熟虑之后,采取了最保险,又最有成效的方法。
八、
当东亲王永信提出让雍正帝给个说法的时候,满朝大臣们,有很多是附和的,逼着雍正帝走了一圈,挨个数着哪个是自己的人。
也正在他不知道该怎么处理的时候,王文昭突然就站了出来,跪在地上:
“皇上,臣有本要奏!”
刚才也提到了,王文昭此时已经成了清流派的领军人物,再加上之前他也对田文镜有所看法,所以他此时站出来,雍正帝的第一印象是:
“你也要攻击田文镜?”
但王文昭半否定了这件事,之所以用了半否定这个词,我们看他是这样回答的:
“是,臣对田文镜、对新法是有些看法,但臣现在说的不是这个!”
你看,他很聪明,因为作为在场诸多官员中,最微不足道的一位。他说的话随时都会被驳斥,他这样说,一方面确实是心里话,另一方面也是打迷雾弹,让老八胤禩的人给他继续说话的机会。
如果他一开始就表态支持田文镜的话,估计老九胤禟马上就跳出来驳斥了,他的目的还没达到,癫痫病就要提前发作了。
见雍正帝示意他说下去,他马上就回到,自己要参一个人:
“东亲王永信!”
王文昭不是傻子,刚刚雍正帝都在恶狠狠盯着老八胤禩看,他不会不知道这里面的大BOSS是谁。可是,他为什么不等老八胤禩跳出来时,跟张廷玉一样力战群王,更能获取雍正帝感激和信任呢?
九、
很简单啊,王文昭可不像张廷玉一样,手握先帝留的杀手锏,他作为一名微末小官,得讲究个旱涝保收。
是啊,得罪临时来的关外王爷,自己不至于丢命。但得罪了老八胤禩,万一他真就“逼宫”成功了,那自己小命不保啊。
而且,就当时的情况来看,雍正帝不一定能压得住老八胤禩他们,但是却可以压得住关外这些旗主王爷们:
“永信,你给朕坐下,王文昭你说!”
前面我们也提到过,王文昭这人啊,一向遵守规矩,不太愿意变革。所以,他对清朝的律法很是精通,也抓到了东亲王永信的几条小辫子。
一是,皇上召集大家来是讨论整顿旗务事项的,你上来就干预政务,这不是越旨吗?
其次:
“东亲王虽然是世袭王爷,但也是臣子,一上来就连续向皇上逼问,毫无人臣之礼。圣人有成法在,朝廷有礼制在,请东亲王即刻向皇上谢罪!”
王文昭根本就不谈论新政该不该推行,八王该不该议政的事,就揪着你有违礼制不松手。毕竟雍正帝是皇上这事,总不可置疑吧,就算八王议政成功了,他还是皇上。
俗话说,枪打出头鸟,东亲王永信被将在了这里。若是他不承认雍正帝是皇上,那就是谋反,纵使老八胤禩也仅仅是想争取更多的权力,也不敢谋反。若是承认雍正帝是皇上,那他可就成了那只鸟咯,命运也将掌握到雍正帝手上。
十、
眼看东亲王永信没了脾气,雍正帝重新控制了局势,老九胤禟站了出来:
“王文昭,你要挟权乱政吗,皇上都说了,今天言者无罪,你凭什么指手画脚啊?还叫几位王爷不说话,你好大的口气啊你,你算什么东西啊你,充其量不过是我们满人的一条狗啊!”
老九胤禟很聪明,他知道王文昭的弱点在哪,正所谓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他根本就不跟你讲道理,专门挑最难听的话语抨击对方,让你斯文扫地,无言以对。
其实现实社会中,这种人很多,你跟他讲道理根本讲不清,他也知道自己讲不清。所以,只能一个劲问候你妈妈,激起你的愤怒,你一旦真生气了,那他就赢了。
老九胤禟这一番攻击,哪是王文昭能扛得住的:
“九爷,士可杀不可辱!”
王文昭说这句话的时候,已经使出了全身的力气,在做最后的挣扎。
可惜,老九胤禟可不打算放过他:
“呸!我就骂你了,狗狗狗……满人的一条狗!”
至此,王文昭的目的已经达到,再这样耗下去也于事无补,况且此时的雍正帝已然是镇不住老九胤禟了。于是“嗷”一嗓子,嘴吐白沫,癫痫病发作,退出了战场。
是啊,皇上啊,我就说了几句公道话,就被骂的口吐白沫。你也看到了啊,我可不是他们一伙的,以后可得重用我!
至于老八胤禩他们,你看,我就是一条满人的狗,身上还有病,以后你们真掌权了,把我放走就行了。
至于,王文昭的癫痫病怎么就来的这么及时,你猜,是真的,还是假的?
所以说,为啥王文昭能当状元啊,人家长了一肚子心眼儿。相信经过了这件事,他的仕途也必将一片光明,至少不会像刘墨林一样,太扎眼,白送了性命。
因为状元王文昭杨角风发作[笑着哭]
因为加特林就是这么编的,瞎分析个毛![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王文昭厉害[点赞]将来也是马齐一类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