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以学科竞赛为抓手,助推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

扬眼 2024-12-15 17:16:10

近年来,江南大学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托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围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完善学科竞赛体制机制,深化产教融合、赛课融合,建设学院科创中心,形成全链条成果培育体系,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不断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据悉,学校在“2023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本科)”中,以597个奖项、总成绩80.87分,位列全国第33名,排名大幅提升,实现了新突破。

江南大学团队参赛合影

发挥政策激励作用,营造师导生创良好氛围

2023年,学校修订了学科竞赛管理办法,突出政策激励、加大资金投入和强化荣誉表彰等,积极营造师导生创的良好氛围。

加强过程化管理,将训练计划项目统一纳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智能管理系统”,进行全程跟踪。重视创新创业竞赛对教育改革的促进作用,引导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各类创新创业赛事。加大竞赛专项经费投入,增加师生获奖奖励比重,教师指导成果纳入绩效考核和职称评聘条件,学生竞赛成果纳入创新创业学分体系。依托一流学科发展优势,形成以食药品研发、生物科技、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前沿技术为方向的国家级创新实践项目群,吸纳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助力培养学生研究创新与工程实践能力。

近3年,学生以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51篇,获批国家专利26项。24名经验丰富的创新创业导师入选“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6位本科毕业生入选“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

深化产教融合,建立全覆盖支持保障机制

借助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和工程教育认证契机,全面构建产教融合行业集群,持续推动由校企共建的校内专业一体化实训平台,加大实践环节、创新创业、学科竞赛投入,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打造经济管理综合训练中心、物联网创新创业教育四位一体实践平台、设计学院“创新创业实验室”、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电子设计实验室等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实践载体建设、教师能力建设等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打造创新创业精品课程群(39门),并重点建设《产品创新设计与实践》等专创融合在线课程。

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09项,并入选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与知名企业共建25个创新创业基地和孵化空间并投入经费400万元,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江南大学团队参赛合影

强化产出导向,形成全链条成果培育体系

学校设立国家、省、校、院四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每年本科生参加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超过600项,参与学生3000人左右。

以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抓手,通过加大重点项目孵化、引导优秀项目参与竞赛、加强国创年会项目培育和建立大创项目激励体系等,强化项目产出导向,构筑全链条自主创新能力培育体系。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开展创客交流、项目培育、创业咨询等创业实践活动。与无锡市科技局、众创空间联盟共建具有行业特色的“众创空间”,选拔创业团队配备创业导师,提供注册绿色通道,助推创业项目实体落地。

基于优势学科,与企业合作共建孵化基地,食品学院秉承教育科技一体化的教育理念,与中粮集团、光明食品集团、益海嘉里集团、鲁花集团、雨润集团、安井集团、美国奥特奇(Alltech)等70余家食品加工领域领军企业建立联合研发中心及长期合作关系,广泛实施产学研教育合作,助力人才全方位培养。

开展教学改革,推动实践教学模式创新

学校设立赛课融合校级专项教改14项,每个项目给予2万元资助。鼓励学院通过竞赛真题列入课程案例、建立学科竞赛联合教研小组和创设竞赛学生俱乐部制等形式,推动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教学改革,引导和激励师生积极参与高水平学科竞赛。

化工学院以学科竞赛为纽带,构建“赛课融合、多学科交叉”的课程体系,将学科前沿知识和技能引入课堂,推动多学科交叉,实践与理论融合;生物工程学院坚持“能力导向、迭代反馈”机制,精心打造积极的竞赛氛围,获得2023年国际遗传工程机器设计大赛(iGEM)金奖。

为进一步强化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建设学院科创中心,全面推进实验室面向本科生开放,定期组织课题研讨、专家讲座等教学活动,实现科创中心特色发展、高效产出,形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典型经验和创新做法。

经过多年建设,学校立足长三角经济发展优势,融合地方资源,形成“高校、企业、政府、社会”多方联动型具有江南风格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近5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获得8金、12银、11铜;“挑战杯”系列赛事中获特等奖3项、金奖1项。

2022年,学校获批教育部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2023年,获批2个江苏省产教融合品牌专业建设点、3人入选江苏省本科类产业教授,3个专业获批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专业建设点,先进计算与控制产教融合重点基地获批2023年省级产教融合重点基地建设点。

未来,学校将进一步推动学院把学科竞赛与学科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实践教学环节强化等有机结合起来,加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力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设计和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在实践训练中全面提高创新能力,助推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

通讯员 舒媛媛 杨宏华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建波 丁波

校对 李海慧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