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蔗糖飘香》作者:黄汝兴

黄河文化 2023-01-09 18:12:12

立冬过后,我回到了家乡,闻到了蔗糖的芳香!

寻着蔗糖的芳香,我冒然走进了村子中的一家小糖厂,只见两台小机榨忙碌地吞吐进着一根根绿皮甘蔗,而后吐出一堆堆白色的蔗渣,蔗水像一条涓涓小溪从压榨机下顺着渠槽流进蔗汁蓄水池,然后经过过滤、沉淀,净化后,制糖师傅放入糖锅中蒸煮,蔗水在糖锅中经高温煮沸后除沫,从一口糖锅舀进另一口糖锅,经过反复煮熬,水份蒸发后,蔗水渐渐地变成粘稠的糖液,并不停地变换着颜色,制糖师傅以独特的眼光辨别出糖汁液的火候,是否可以出锅,糖液出锅后,用木棍在糖锅中不停地搅拌冷却,然后用糖勺舀入糖碗和糖模中,待完全冷却后,从糖碗和糖模中撬出即可,一道道工序都是在机械和人工的操作中井然有序地完成。

糖液在锅中沸腾,热雾在糖房中弥漫,糖香在空气中流淌,我沉浸在甜蜜的世界中,慢慢地拉开记忆的帷幕,随着脑海中意识流淌,回溯到了上个世纪中末期,蔗乡榨季的热闹情景。

隆冬时节,白方已是雪花纷飞,天寒地冻,万物萧杀,可在南方的滇东南竹园坝子却是暖意融融,蔗糖飘香。

竹园,盛产甘蔗和食糖,是一个酿制甜蜜的地方!

竹园的甘蔗是甜的,糖是甜的,水是甜的,就连空气中吹来的风也是甜的!

冬季,是甘蔗成熟的季节。

当你走进蔗乡,仿佛走进了甜蜜的海洋,那一马平川,坦荡如砥的田野上,一片绿色的世界便会不经意地跳入你的眼帘,那绿色的甘蔗林在轻风的吹拂下摇曳成一片绿色的蔗海,跳跃起绿色的波浪,海天一色,壮阔美丽,令你目不暇接,心旷神怡,空气中飘来的缕缕清香撞进你的鼻腔,沁入你的心脾!

当你走入蔗林的深处,就像走进了绿色的青纱帐,走进了一座宏大的绿色宫殿,美轮美奂。清风咋起,那些枝叶纷披的甘蔗犹如一位位披着绢纱,婀娜多姿舞女,扭动起纤细的腰肢,舒展绿色的长袖,婆娑起舞;那一条条纵横交错,清亮欢快的沟渠,就像是流动的琴弦,弹奏着动听的乐章。暖阳下,绿野摇黄,天蓝地翠,那弯弯曲曲,清澈见底的小河像一根银色的项链镶嵌在绿色的田野上,那一个个生机勃勃的村庄,就像是绿海中一座座绿色的小岛,那机声隆隆的工厂,就像是酿造甜蜜的蜂房。

冬季是蔗乡最有生气,最忙碌的时节,每年十二月的上旬,汽笛声响起来了,糖厂便开榨了,工厂、农村沸腾了,到处是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

早晨的雾,浓得化不开,散不去,浓雾深处不见人,只听雾中有声音,蔗林深处,一群群年轻的姑娘,她们一个个像从南天门下凡的仙女,被笼罩在浓雾中,渐渐地,太阳从东方山顶慢慢地升起来了,霞光四射,穿过浓雾,透过甘蔗林,照在她们欢笑的脸上,飞起一朵朵红晕,只见她们挥舞银镰,手起刀落,唰!唰!唰!左右开弓,一颗滑碌碌的甘蔗便静静地躺在了地上,然后把它们捆成捆,等待着装运。姑娘们的动作是那么娴熟,潇洒,优美,伴随着劳动旋律的是笑声,歌声,她们以大地为舞台,蔗海为背景上演了一幕欢快动人的丰收之歌。

当你走进工厂,第一眼看到的是,一辆辆装满甘蔗的汽车、马车、牛车排成长龙,缓缓驶入糖厂过磅后,车上的甘蔗被行车吊起入输送输送进槽,经过压榨机压榨、分离成蔗水和蔗渣,蔗水通过、沉淀、压力机过滤、糖锅蒸煮、熬制成红糖,白砂糖还要经过熏白、分离、等几到后续工艺,尔后,最终成为晶莹剔透的白砂糖。

蔗糖,曾经是故乡的主要产业和经济支柱,曾是弥勒经济的最大优势,是弥勒的品牌和亮点,是弥勒的自豪!“竹园红糖”享誉省内外,是有三百多年历史的老字号品牌。建国前,竹园的蔗糖是在以牛为动力的小土榨作坊中生产熬制的,建国后蔗糖生产得以迅速发展,机械化的大流水生产线淘汰了以牛为动力的小土榨,现代化的大工厂取代了原始落后的小作坊,把蔗糖生产推上了历史的大舞台,弥勒发展成为全国糖料生产基地,最高峰时甘蔗入榨量达50余万吨,生产食糖六万余吨,是历史上蔗糖生产最辉煌的时期。

记忆的闸门嘎然拉了下来,坝子里已然昨天的万亩甘蔗林,而是万亩荷塘和蔬菜园。

历史在前进,社会在发展,任何事物都会在历史的进程中演变出自己的时代特色,改革开放的大潮冲刷着旧体制的坝堤,淘汰不适应的旧事物,催生新事物、新产业的诞生,竹园这个有着三百多年历史的蔗糖产业,在市场经济中逐渐失去了它的优势,最终不得不退居市场的边缘,日榨2000吨甘蔗的大糖厂被挤兑出局,最终倒闭,甘蔗不得不退出霸区,走进山区和半山区。虽然,大糖厂倒闭了,但人们的生活还需要红糖,缺少糖的生活是不甜蜜的,消费者的心中还有《竹园红糖》,几百年的老品牌名气依在。竹园人天生就有一种敢闯、敢干、敢拼的精神,当年,他们就把甘蔗从几千公里外的地方引种到竹园,后来又把制糖技术从广东引进到竹园,生产出红糖和冰糖,成就了竹园蔗糖几百年的辉煌历史。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几经周折,竹园人把甘蔗种到了山区和半山区,改变了几百年的种植结构,甘蔗上山,为山区带来了福音,使山区的人们摆脱了贫困,走上了富裕之路,改变了落后面貌,山区和半山区的人均土地占有量比霸区要多得多,大部分的农户栽种甘蔗的面积达40亩以上,有的多达100多亩,平均亩产6吨,每吨600元,每亩收入可达3600元,仅种甘蔗就是一笔可观的收入,他们的生活就像是吃甘蔗一样一节比一节甜,在小康的路上沿着乡村振兴的大道奔跑,可谓是蔗糖飘香,生活甜蜜。阵痛后的小机榨,凤凰涅槃,由过去的遍地开花,零星分散,技术落后,经淘汰、整合,改进、提高后,重新走上历史的舞台,延续着百年产业的血脉。

时过境迁,沧桑巨变,昔日的蔗乡如今已蜕变为“莲藕之乡”,“蔬菜之乡”,但是竹园的甘蔗还在,竹园的红糖还在,小糖厂正在演绎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乐章!

历史的大潮滚滚向前,故乡的溪流永不干涸,蔗糖的芳香仍在流淌!

抄袭必究,版权所有,图文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  者  简  介:黄汝兴,男,傣族,大专文化,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人,喜爱文学,有百余篇文学作品见诸于各种报刊和网络平台,系红河州作协、弥勒市作协会员。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