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凡是威胁到皇权或者储君地位的人必然没有好的下场,刘邦的诛杀异姓王和朱元璋的大肆屠戮功臣基本上都是从皇权考虑的,既然自己已经取得了皇位,那么就不能有其他任何人染指,为了杜绝这个威胁,那些染指的人必须得死。
同样威胁到储君地位的也必须得死,刘备的养子刘封和朱元璋的亲侄子朱文正就是两个很好的例子。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1、刘封刘封本名寇封,生于官宦世家,其父为东汉末年的罗侯窦环(传抄或为寇氏之误),母亲是长沙定王刘发的后裔。建安初年,刘备寄居在荆州时因无子嗣,见刘封勇武聪慧,于是就收他为养子,刘备此举既稳定了军心,也隐含着借助其出身巩固政治根基的意图。
刘封是刘备集团比较重要的一位将领,他以武力过人著称,建安十六年(211年)随刘备入蜀,担任先锋攻克益州,以战功擢升副军中郎将。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参与汉中之战,率军挑战曹操,其勇猛令曹操感叹需遣亲子曹彰应战。次年,刘备命其统辖孟达部,攻占上庸、房陵三郡,受封副军将军,成为蜀汉北疆防务核心人物。

刘封
刘封虽然战功不少,但是他有些刚愎自用,与同僚的矛盾也很深。他与孟达因争夺军权交恶,夺其仪仗,迫使孟达降魏,导致上庸防务瓦解。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北伐襄樊时多次求援,刘封以“山郡初附”为由拒发兵,间接导致关羽败亡、荆州失守,刘封的这些做法既受制于上庸的局势,也隐含了他对关羽长期敌视的私怨。
对于关羽的失败,刘备全怪罪于刘封、孟达二人。害怕刘备治罪,孟达就降了曹魏,而后又联合曹军反攻,刘封则败归成都。回到成都后诸葛亮认为刘封“刚猛难制”,恐威胁刘禅继位,于是劝刘备赐死他。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刘封自裁,临终慨叹“恨不用孟子度(孟达)之言”。

刘封
表面上看,刘封的死直接原因是没有援助关羽,但是从更深层次的看是因为刘封已经威胁到刘禅的地位了,更严重的说是刘封已经威胁到蜀汉未来的皇位了。
其实归为两点就是政治集团的利益博弈和权力继承的潜在威胁。
上文说到的诸葛亮建言刘备赐死刘封就属于是政治集团的利益博弈,诸葛亮作为蜀汉的丞相,需要维护政权的稳定和自身的地位。他深知刘封性格刚烈,刘备死后,刘禅可能难以驾驭刘封,刘封可能会对蜀汉政权的稳定产生威胁。同时,刘封在蜀汉政权中拥有一定的威望和势力,也可能会影响诸葛亮等谋士集团的权力和地位。所以,诸葛亮从政权稳定和自身利益角度出发,劝谏刘备除掉刘封。除诸葛亮外,张飞、赵云等元从集团可能也出于维护政权稳定等考虑,对赐死刘封持赞成或默许态度。

蜀汉将领
刘封作为刘备的养子,在刘禅出生前,刘备是将他作为接班人培养的。刘封武艺高强、性格刚猛,且在战场上屡立战功,统兵作战能力出众。而刘禅当时年轻且缺乏历练,刘封的存在对刘禅的继承权构成了潜在威胁。在刘备立刘禅为太子后,刘封虽失去了明确的储君身份,但他的能力和威望仍使他成为刘禅继位的一个不稳定因素。
再有就是古代皇位继承大多遵循 “嫡长子” 继承制,血缘关系是继承权的核心基础。刘封并非刘备亲生,在严格的宗法制度下,他的身份天然存在劣势。但他又有一定的实力和地位,这与宗法制度下以刘禅为正统继承人的观念相冲突,为了维护正统继承秩序,刘封成为被清除的对象。
所以处于蜀汉内部政权的稳定和解除对刘禅的潜在威胁,刘封不得不被刘备赐死。千年以后的朱文正也有着类似的命运。
2、朱文正朱文正是朱元璋长兄朱兴隆的儿子,按照古代的规矩,朱文正就是他们老朱家的嫡长孙。老朱家是相当的贫困,朱兴隆早亡,朱文正就跟着母亲在乱世之中漂泊,辗转多年后才遇到朱元璋,继而投奔朱元璋。因其血脉至亲,朱元璋对朱文正视若己出并授以军事重任。
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文正参与攻克集庆(今南京),因骁勇善战升任枢密院同佥。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改制枢密院为大都督府,任命朱文正为大都督,节制中外诸军事,成为军事体系核心人物,也就是朱元璋军中的最高领导,就连徐达、常遇春等人都是他的下级。

朱文正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陈友谅率六十万大军围攻洪都(今南昌),朱文正以不足三万兵力坚守八十五日,创造了军事奇迹,此役为朱元璋调集鄱阳湖主力赢得时间,直接导致陈友谅势力衰落,被后世誉为“中世纪城市防御典范”。
然而此战也成为朱文正与朱元璋矛盾的激化点。战后朱元璋论功行赏,其他将领们都得到了应有的封赏,唯独朱文正这位大功臣什么也没有得到。于是他心生怨怼,渐显骄纵之态,纵容部将劫掠民财,僭用皇家仪制,遭按察使李饮冰弹劾,与张士诚势力暗通盐铁贸易,更因其岳父谢再兴叛投张士诚,引发朱元璋猜忌。
后来朱元璋干脆把他囚禁在桐城,没过多久朱文正就去世了,时年29岁。

朱元璋
朱文正的死一部分是属于他咎由自取,还有一部分是因为政治集团的利益和对权力继承的潜在威胁。
朱文正深受淮泗集团的拥戴。淮泗集团是朱元璋起家的重要力量,在朝中势力庞大。朱文正与他们关系密切,一旦朱元璋离世,淮泗势力有可能支持朱文正,这将对以朱标为核心的权力传承造成冲击,甚至可能引发内战,严重威胁到政权的稳定。
此外他的存在对朱元璋的嫡长子朱标是一种挑战,朱元璋对自己的大儿子朱标十分喜爱,并将其当成继承人看待。朱文正作为朱元璋的亲侄子,能力出众,在军中威望极高。当时朱标年纪尚小,如果朱元璋去世,朱文正凭借其能力和威望,很可能会对朱标继承大统构成威胁。为了确保朱标未来能够顺利继承皇位,消除潜在的政治隐患,朱元璋也必须除掉朱文正。朱元璋后来的大肆屠戮功臣就是为了确保孙子朱允炆皇位的稳定。
正好朱文正因为封赏不满引发一些不法行为,朱元璋可以借着这些由头顺理成章的杀掉朱文正。
所以刘封和朱文正的死,一方面是由他们自己造成的,另一方面是他们威胁到了继位之君。所以他们也就必须得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