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美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科技灯塔”,但近些年科技领域头部企业中涌现出了许多中国企业,就比如说我们所熟知的电信巨头华为,多年的卧薪尝胆,华为成为掌握5G核心专利最多的企业,手机市场更是与苹果、三星并肩而立。
或许正是因为这些原因,让包括华为在内的许多中企遭到了老美的频频“照顾”,在这种情况下,华为不仅亲自投入核心半导体产业链环节,更是不断投资国内相关企业,加速多领域“去美化”的进程,这点让老美非常头疼。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华为,还有一家企业让老美很头疼,甚至美本土还出现了“卧底”,帮助这家中企绕过封锁,他就是国内的海康威视。
提到海康威视,许多普通网友或许并不太关注,但对于一些商家、企业、事业单位而言,这个名字可谓是耳熟能详。海康是全球顶级的安防监控企业,早期海康和华为一同被“列入”实体图清单,但这并影响海康在美等国家的销售,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全球领先的技术。
如今老美不但将海康列入实体清单,外媒报道称海康甚至还会被列入SDN清单,还呼吁在美企业禁止采购海康的设备。
SDN清单,也被称为实体清单的升级版,不仅包含了实体清单的特性,断供核心技术、产业链等,还常常带有金融制裁属性。如果被列入SDN清单,就无法利用美元进行结算,供应链企业更不敢主动提及恢复对SDN清单中企业的供货申请,这也被称为“最严厉的制裁”。
美国本地出现“内鬼”
公开数据显示,海康的市场占有量在全球高达40%,美本地许多店铺、企业、街道都能看到海康的产品。如果不让用户购买,那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买其他技术水平较低的产品,而另一种选择就是偷着买。
据悉,美本地一些企业就选择了后者,偷偷购买海康的产品,而且在购买产品之后更换上了自己的标签。要知道,对于老美永远是自身利益至上,对美本地企业自然宽松对待,并且企业能申请到一定的补助,这些偷偷购买海康产品的“内鬼”不但能从中间赚取差价,而且还能申请到一定的补助,不仅自己装到了、赚到了,还帮助中国巨头绕过了封锁。
背后原因很尴尬
之所以宁愿更换标签也要采购海康的设备,原因非常明显,消费者愿意购买,甚至愿意加价购买,为什么?
在监控方面,海康有专门的夜视技术,通过补光技术、计算摄影、AI降噪,让镜头拍出来的夜景录像像白天一样清晰,吃过晚饭嘴擦没擦干净都能拍得一清二楚。在远摄方面,6英寸32倍光学变焦的镜头,即便相隔3公里,依然能拍清一辆车的车牌照。
如果海康仅仅是一家摄像头企业,老美必然不会在海康身上花费太多心思,之所以可能会对海康升级封锁,并不是因为海康的摄像头技术,而是海康的“视觉感知”技术。
这是世界最尖端的科技领域,也是未来数据的主要入口之一,而有了视觉感知,之后才能搭建大数据平台、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应用等。而海康的镜头加上视觉感知系统,简单来说相当于千里眼背后加了一个聪明的大脑,这对“生产力”的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就比如我国的“天网工程”,为降低国内犯罪率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是那些美企力所不能及的。
当然了,做生意嘛不寒碜,只要咱家不告侵权,还能实现消费者、商家、海康三方双赢,何乐而不为呢?
当年美国因日本侵华制裁日本,也有美企为赚钱偷偷把禁运品(飞机)卖给日本,被发现后下场很惨:当时虽未入刑,但美政府强制实控的创始人交出控股权退出公司,而后者被政府监督重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