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说:真正大智慧的人,什么都舍得扔,扔得越多,越有福

不上课的无名 2024-11-29 16:03:33

《道德经》有云: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这说明了过度积累的负面效果,一个人要学会适时放手。

每个人的作为,塑造着自己的命运轨迹。

在“不舍”与“放手”的抉择中,有人或蹒跚前行,或停滞不前,或跌入深渊。

真正的智慧,在于懂得何时该紧握,何时该放手;

真正的成长,往往始于那一份敢于舍弃的勇气与决心。

固执己见不扔,目光短视缺短见

公元前260年,秦国的大将王龁打下了韩国上党这个地方,但上党的老百姓都害怕秦国,纷纷逃到赵国去。

赵国的大将廉颇就驻扎在长平,保护这些逃难的老百姓。

但王龁看赵国好欺负,就转头来打赵国了。

赵国的军队打不过秦军,连连失败。

赵国的大臣楼昌主张跟秦国讲和,但虞卿觉得应该先联合楚国和魏国一起对抗秦国,然后再看情况讲和。

赵王不听虞卿,反而派了个使者郑朱去秦国求和。

结果,真的就像虞卿说的一样,秦国并没有真的想和赵国和谈。

秦军继续打胜仗,廉颇就采取了坚守的策略,既不主动出击,也不让秦军占到便宜。

但赵王觉得廉颇太胆小了,老是打输,就听了别人的反间计,说秦国其实最怕的是赵括。

于是,赵王就决定让赵括来代替廉颇当大将军。

可是,蔺相如和赵括的妈妈都劝过赵王,说赵括这个人不靠谱,他爸爸赵奢以前就说过他担当不了大任。

赵括的妈妈还上书给赵王,说赵括跟他爸爸完全是两码事,不能让他当大将军。

但赵王就是不听,坚持要用赵括。

秦国听说赵括当了将军,就偷偷地把白起派到前线去当主帅,故意引诱赵括深入敌后。

最后,赵括战死沙场,剩下的赵军只好投降。

但白起怕他们将来闹事,就把四十万投降的士兵都给杀了,只留下了二百四十个年纪小的士兵。

这一仗,让赵国损失惨重。

古话说的好: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赵王没有意识到,在战争中,一个错误的决策往往会导致整个国家的覆灭。

一个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要盲目自信,更不应固执己见,如此才能避免被表面的假象和即时的利益所诱导。

优柔寡断不扔,造下祸端

战国时期,起初,赵国的国君主父将公子章立为太子。

但随后他深爱上了吴娃,对她的宠爱达到了数年足不出户的地步。

吴娃诞下赵何后,主父的情感天平倾斜,废黜了公子章的太子之位,转而立赵何为新的继承人。

随着吴娃的离世,主父的情感逐渐平复,对过往的决策产生了反思。

他再次对公子章心生怜悯,萌生了同时册封两个儿子为王的念头。

主父把公子章封为安阳君,并让他掌管代郡这个地方,还任命了田不礼作为安阳君的相国。

这个决定让朝廷里的大臣们都非常担心和害怕。

大臣李兑秘密地会见了公子成,他是另一位有权势的贵族,两人商量着怎么对付田不礼,保护赵国的稳定。

后来,主父看到公子章有些懒散,就心软了,想再分给他一些赵国的土地,甚至想封他为代王。

有一天,主父和他人一起去沙丘游玩。

公子章和田不礼就趁机发动了变革,他们假传主父的命令召来了赵王,另一个大臣肥义在保护赵王的过程中被害死了。

公子成和李兑得到消息后,立刻带兵平定了叛乱,杀了公子章和田不礼。

但是公子章在逃跑的时候,躲进了主父的寝宫。

公子成和李兑为了彻底清除叛军,也担心自己会被主父责怪,就下令包围了寝宫,并且不准任何人出来。

结果,主父被困在里面,没有食物和水,最后活活饿死了。

这场变故之后,公子成和李兑掌握了赵国的政权。

整个赵国经历了一场大动荡,才慢慢恢复了稳定。

《史记·春申君列传》道: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一个人如果不能在关键时刻做出决断,反而会因此受到更大的祸乱。

在处理事情时,如果能够多次果断决策,就能明确安危形势;而犹豫不决则会导致事情无法成功。

贪婪愚蠢不扔,只会落得失败下场

公元前251年,燕王姬喜派了一个叫粟腹的大臣去赵国,想和他们搞好关系。

还送了五百金给赵国的国王,说是请他们喝酒的钱。

粟腹从赵国回来后,对燕王说:

“赵国那些能打仗的年轻人都在长平那场大战中死光了,现在剩下的都是些小孩子,我们可以趁机打他们。”

燕王一听,觉得很有道理,就找来他的重要大臣昌国君乐闲商量。

乐闲说:“赵国虽然总是打仗,但老百姓都很能打,我们现在打他们不太合适。”

燕王却说:

“我们出兵比他们多五倍,一定能赢。”

其他大臣也都觉得这是个好机会,可以攻打赵国。

于是,燕王就派了两支军队,大概有一万五千人,一支由粟腹带领去攻打赵国的鄗城,另一支由卿秦带领去攻打代城。

但有个叫将渠的大臣站出来反对,他说:

“我们刚开始是派使者去和他们交好的,还送了钱,现在突然又要打他们,这是不吉利的,我们肯定打不过他们。”

将渠拉着燕王的衣服不让他去,燕王还踢了他一脚。

结果,燕国的军队到了宋子县,就被赵国的军队打败了。

赵国的将军廉颇非常厉害,他在鄗城打败了粟腹,又在代城打败了卿秦和其他将领。

燕国的军队逃得远远的,廉颇还一直追了五百里,把燕国的都城蓟城都包围了。

燕王没办法,只好向赵国求和。

韩非子说:

“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不狃于近利。”

燕王在贪婪和短视的驱使下,未能审慎评估形势,轻信了粟腹的谬论,决定发动对赵国的战争。

这一决策完全基于不切实际的幻想和对自身力量的盲目自信。

聪明的人应该具备远见卓识,不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如此才能洞察长远。

那些懂得适时放手,勇于舍弃的人,则能在人生的旅途中轻装上阵,拥抱更加广阔的天空。

在舍弃中学会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智慧,人生因此而丰富多彩。

最终,不仅避免了因固执、犹豫或贪婪导致的种种困境,反而能够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坚定的步伐,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作者 | 幕灯·圆圆

3 阅读: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