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众瞩目的高考已经落下帷幕,但是高考工作却并没结束,当下已经进入了紧张的阅卷阶段,那么让众多家长考生都翘首以盼的高考分数究竟是如何出炉的呢?
说起高考阅卷,大家最为关心的恐怕就是如何保证阅卷过程的保公平公正,会不会出现误判,判卷过程中又是来如何减少阅卷老师主观判断对于考生分数的影响。
其实在古代科举制度中,为了防止阅卷过程中出现作弊,就采取了很多的预防措施。科举考试中,呈现在阅卷官面前的试卷,并不是考生的原卷,而是经过誊抄的,整个过程叫作“糊名易书”。
考生的试卷收上来之后,弥封官们把考卷上的考生姓名、籍贯等个人信息折叠掩盖起来,用空白纸弥封后,再加盖骑缝章,此所谓“糊名”。为了防止考生在试卷上留下记号,或者是阅卷官认出自己熟悉的考生的字迹而影响判卷。会由专门人员将弥封后的考卷原原本本抄一遍,此为“易书”。
古代的科举的阅卷都能做到如此严密,现代高考阅卷自然考虑得更加周到!一般来说,高考的阅卷工作会在各省的一些重点院校内进行,比如北京高考阅卷就会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知名高校内进行。
整个阅卷场所都会采取全封闭管理,禁止一切录音录像,储存等电子产品入内,阅卷老师和工作人员入场也是需要经过层层安检。
而参与阅卷的老师也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都是优秀的,具有较高的本学科业务水平的大学教师,或有3年以上教学教研经验和一定评卷经验、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在职在编高中现任教师。
而题组长和学科评卷组组长的要求就更高了。不少省份规定题组长须具有5年以上教学教研经验和2年以上评卷经验,副高级及以上职称。学科评卷组组长须具有7年以上教学教研经验和3年以上评卷经验,副教授及以上职称。
评卷流程大概来说是这样的:答卷扫描入库,按评卷要求划分题块。客观题填涂由光电阅读器扫描以后由电脑批改和评分,不仅效率高而且确保万无一失。
主观题在正式评卷前,专家组对评分参考讨论定标然后抽取答卷试评,与学科组在充分试评的基础上,共同完善评分细则,再正式开始评卷。
评卷过程是由系统随机向评卷教师提供考生答卷图像供评阅打分。整个过程阅卷老师是看不到任何考生个人信息。高考阅卷采用“流水线”作业方式,每位老师只负责一部分题目的评阅,比如第一位老师评阅17、18题,下一位老师阅19、20题……
为了增加公平性,高考的阅卷评分实行“二评给分”。也就是说,一道题由两名老师“背靠背”独立给分,分差在一定的“阈值”内,则取中位数,一旦分差超出规定的“阈值”,系统将答题自动提交给第三位老师评阅,如果三评仍不满足要求,则会由专家组评阅。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机辅助改卷”模式也逐渐开始运用,计算机将用大数据检索出过度依赖以往范文的作文,这对于盲目靠背模板范文的考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正式评卷结束后,还要分科目进行人工抽查,核对考生信息,对客观题和主观题评卷数据进行校验,人工计算总分并与系统总成绩核对是否一致。
所以,在这重重设置的保障体系中,广大家长和考生大可不必担心自己的试卷会被误判,高考的阅卷工作是非常严谨,科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