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假18年,收割4万人,700亿灰飞烟灭。
更咋舌的是,这家公司竟用22家空壳公司做局,底层资产“查无此人”,投资者连打官司都不知道找谁去。
如今随着700亿资金灰飞烟灭,海银财富轰然倒塌,才发现创始人韩宏伟玩的竟是“退出骗局”的把戏。
为何这场骗局能够持续近20年而不被发现?
——【·18年造假之路·】——
你有没有想过,一场奢华盛宴能值多少钱?对海银财富来说,这可能值几个亿。
2021年的一个晚上,上海外滩一座豪华酒店里灯火通明,宾客们穿着盛装陆续到场,红毯、香槟、小提琴演奏,处处彰显着高端品味。
这不是什么明星party,而是海银财富举办的一场投资交流会。
海银财富成立于2005年,从一开始就走的是高端路线。
他们深谙“人靠衣装”的道理,花费巨资打造自己的品牌形象。
这种大手笔的投入很快就见效了,海银财富迅速成为了上海乃至全国金融圈的“网红”。
你可能会问,一家理财公司为什么要如此大张旗鼓?答案很简单:为了吸引高净值人群的目光。
在金融圈,有一句话叫“钱生钱”,海银财富深谙此道,他们知道要赚大钱,就得先找到有钱人。
这场盛宴只是海银财富品牌重塑的冰山一角,据了解,他们每年在类似活动上的投入高达上千万元。
但是,谁能想到,这些光鲜亮丽的外表下,隐藏着一个惊天的秘密?
——【·狼狈为奸的投资并购·】——
2010年,海银财富开始涉足房地产债权投资领域,他们与当时如日中天的恒大集团和融创中国展开了密切合作。
这个决定看似明智,毕竟,大多数人可能会觉得,这是一个稳赚不赔的好机会。
海银财富借助恒大和融创的名气,吸引了大量投资者。
甚至海银财富向投资者承诺7-10%的年化收益率,远高于银行存款利率,很多人心动了,毕竟谁不想躺着就能赚大钱呢?
然而,事情的发展并没有像他们预期的那样顺利。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降温,恒大和融创陷入了困境,这也让与之紧密合作的海银财富岌岌可危。
但海银财富并没有就此收手。
相反,他们开始了一场更大规模的骗局。
——【·18年谎言的22家空壳公司·】——
据调查显示,海银财富旗下有22家发行人公司。
这些公司表面上看起来实力雄厚,注册资金动辄上亿元,但实际上,它们都是空壳公司,实际注资几乎为零。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些公司的注册地址和收款账户竟然都是相同的,这种做法在金融行业是极其罕见的,也是非常危险的。
通过这些空壳公司,海银财富发行了465只产品,总规模高达716.9亿元,这些产品通过层层嵌套包装,让投资者难以看清其中的风险。
海银财富的野心并不止步于空壳公司和复杂产品。
2015年,他们将目光投向了一个更大的“猎物”——股权交易中心。
这一步棋,堪称他们骗局中的点睛之笔。
他们敏锐地发现,一些地方股权交易中心拥有“国有背景”。
这个身份,就像是一块金字招牌,能让他们的产
品在投资者眼中增色不少,于是,海银财富开始精心策划,如何利用这个“国资”背景。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他们花了大价钱,聘请了顶级的公关团队,目的就是要把这个“国有背景”包装得天衣无缝,让人无法质疑。”
就这样,海银财富打造了一个所谓的“权益交易平台”。
这个平台表面上有着光鲜的“国资”背景,实际上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局。
为了吸引投资者,他们开出了极具诱惑力的条件——7%到10%的年化收益率,在当时的低利率环境下,这样的回报率无疑是令人垂涎的。
然而,好景不长。
2017年,国家开始对互联网金融进行全面整治。
许多平台在这次风暴中倒下,但海银财富却凭借其“国资”背景,成功全身而退。
不仅如此,他们还巧妙地将互联网平台的出借人转化为了线下理财客户,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地盘”。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持续低迷和合作伙伴的相继爆雷,海银财富的问题开始暴露。
2023年7月,海银财富突然宣布暂停赎回,这个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引爆了整个金融圈。
投资者们这才惊觉,自己可能陷入了一个巨大的骗局,但为时已晚,他们的钱早已被层层转移,不知去向。
随着调查的深入,海银财富的真面目逐渐浮出水面。
这个看似高大上的金融集团,实际上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庞氏骗局。
他们利用高端形象吸引投资者,用虚假项目骗取资金,再用新投资者的钱来支付旧投资者的收益。
这个骗局持续了18年之久,直到再也无法维系才轰然倒塌。
现在,海银财富的创始人和高管们已经被警方控制。
但对于那些失去毕生积蓄的投资者来说,这个结果无疑是杯水车薪。
——【·海银财富的历史·】——
海银财富的发展史,可以说是一部“钻空子”的历史。
2015年,他们开始涉足互联网金融平台撮合业务,当时,这个领域还处于监管的灰色地带。
2017年,互联网金融整治开始,很多平台倒闭了,但海银财富却全身而退,他们巧妙地将互联网平台的出借人转化为线下理财客户。
这种操作,不得不说是相当高明,他们总是能在监管的夹缝中生存,并不断壮大自己的业务。
但是,这种“钻空子”的行为终究是难以持续的,当监管真正收紧时,海银财富的问题就全部暴露出来了。
为此,当海银财富的问题最终暴露时,投资者们才惊觉,他们信赖的“国资”背景,不过是一层华丽的外衣,掩盖着一个巨大的骗局。
这个案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它告诉我们,在投资时不能仅仅看表面,即使是看似有“国资”背景的平台,也可能存在风险,我们需要更加谨慎,更加理性,才能真正保护自己的财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