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科医生揭秘:血常规检查中最怕看见的两种提示!

诗槐聊健康 2024-11-30 09:05:10

35岁的李先生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工程师,工作繁忙,常年加班。他自嘲是个“空调房里坐着的运动废柴”,每天靠咖啡续命,饮食也很不规律。最近,公司组织了一次年度体检。李先生在拿到报告时,习惯性地扫了一眼,顿时愣住了:几个项目的数值旁边赫然标着“↑”和“↓”的红字。

“血红蛋白偏低、白细胞增高……”李先生嘟囔着,心里泛起一阵不安。他拿着报告问同事,对方随口说:“不就是血常规嘛,没什么大事,可能是上火或者熬夜吧。”

可到了晚上,李先生越想越不踏实:万一真是大问题怎么办?第二天,他决定去市中心医院的血液科找医生看看。

初诊:医生的第一反应

接诊李先生的是张医生,一位血液科的主治医师。他耐心地翻看着李先生的体检报告,抬起头问道:“李先生,最近有没有出现乏力、头晕,或者出血不容易止住的情况?”

李先生点了点头:“最近确实感觉有点累,但以为是工作太忙的缘故。出血倒没有,就是脸色好像比以前苍白了点。”

张医生皱了皱眉,说:“血常规检查中的异常提示有时候是身体早期发出的信号,尤其是两个常见但容易被忽视的标志,需要特别警惕。”

科普:血常规中最怕的两种提示

张医生拿出一张血常规解读图表,耐心地向李先生科普。

提示一:白细胞异常(增多或减少)

“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士兵’,主要负责抵御感染。正常情况下,白细胞总数应在4×10⁹/L到10×10⁹/L之间。如果超出这个范围,可能提示以下问题:”

白细胞增多张医生解释:“增多最常见的是感染,比如细菌性或病毒性感染。此外,过度劳累、情绪紧张,甚至一些药物也可能导致白细胞暂时性升高。”“但如果白细胞数值特别高,比如超过20×10⁹/L,就要考虑更严重的疾病,比如白血病或骨髓异常增殖性疾病。”白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则常见于病毒感染、免疫性疾病,或者是由于某些药物(比如化疗药物)抑制了骨髓造血功能。”

提示二:血红蛋白异常(贫血)

张医生继续说道:“血红蛋白负责把氧气运送到全身。如果它的数值低于正常范围(男性120-160 g/L,女性110-150 g/L),就提示贫血。贫血虽然听起来很常见,但背后可能藏着很多原因。”

缺铁性贫血“这是最常见的贫血类型,通常与饮食中铁摄入不足、胃肠道吸收障碍,或者慢性失血(如女性月经量多、胃肠道溃疡)有关。”溶血性贫血“如果是红细胞过早被破坏,导致血红蛋白快速下降,那可能是溶血性贫血。这类贫血常见于遗传性疾病(如地中海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等。”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这种情况是骨髓造血功能出现了问题,可能和某些药物、化学品暴露或者病毒感染有关。”检查:一步步确认病因

为了查明李先生的具体问题,张医生为他安排了几项进一步检查:

血涂片检查:观察白细胞、红细胞的形态,是否存在异常。铁蛋白和维生素B12检测:评估是否缺铁或其他微量营养素缺乏。骨髓穿刺:如果怀疑骨髓造血问题,需要进一步检查骨髓形态。

检查报告出来后,张医生向李先生说明了结果:“您的白细胞增高,但形态正常,提示可能是感染或者压力过大引起的。而血红蛋白低的原因是缺铁性贫血,可能与饮食不均衡和长期熬夜有关。”

治疗方案:调整生活与营养

张医生给李先生开了一份详细的治疗和调理方案:

补铁治疗

口服铁剂:张医生建议李先生每天服用硫酸亚铁片,并搭配维生素C(如橙汁)以促进铁的吸收。

饮食调整:多吃富含铁的食物,比如动物肝脏、瘦肉、深绿色蔬菜和红枣。

改善免疫功能

保证充足睡眠,减少熬夜。

增强饮食多样性,补充优质蛋白质(如鸡蛋、鱼类)和富含锌的食物(如坚果)。

如果白细胞持续异常,需要定期复查血常规,排除更严重的问题。

生活方式调整

每天坚持适度运动,比如快走或瑜伽,改善血液循环。

戒烟限酒,减少对骨髓和免疫系统的损伤。

健康的开始

两个月后,李先生再次来到诊室。他的脸色明显红润了许多,精神状态也大为好转。

“医生,我按您的建议改了饮食,还每天早点睡觉,现在觉得身体比以前有劲儿多了。”李先生笑着说。

张医生复查了他的血常规报告,发现白细胞恢复正常,血红蛋白也升到了130 g/L。他满意地说道:“这说明您的调整很有效!不过要记住,健康是长期管理的过程,不要因为好转就掉以轻心。”

血常规中的“健康密码”

走出医院时,李先生感慨道:“以前觉得体检就是走个过场,这次才知道,体检报告上的那些红字,可能藏着大问题。”

其实,血常规是一项简单却非常重要的检查,它是身体健康的“晴雨表”。正如张医生所说:“血常规中的异常提示,可能是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如果早发现、早干预,很多健康问题完全可以避免。”

健康管理不需要复杂的仪式,从关注体检、调理生活开始,你就已经迈出了改变命运的第一步。

4 阅读:5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