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丨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毛岸青在哥哥去世后,毛岸青就成了毛主席唯一在世的儿子。
虽说如此,但毛主席依旧没有给他过高的待遇,甚至相当低调,低调到许多百姓不知道他的存在。
一直到2007年3月毛岸青在弥留的时候嘱咐毛新宇,让他将自己葬在自己母亲的身旁,千万不要送去韶山。
对他来说,难道母亲杨开慧的影响要比父亲还要大吗?还是他觉得自己天生就与母亲亲昵?
最后的夙愿在毛岸青晚年,他时常回忆起自己的一生。每每想到家人,都还是会会忍不住流泪,那些回忆给他留下了终生的痛苦。
2007年的毛岸青觉得自己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毕竟年岁已高,所以在最好的时刻非常想念自己的家人。
3月底,毛岸青的情况开始恶化,他在临终前对自己的家人表示不要将自己送到韶山安葬,一定要送到母亲的身边。
这么多年来,自己十分想念母亲,想念当初自己始终都没吃上母亲做的面条。毛岸青想念母亲,连他对母亲最后的记忆也是母亲临刑前的笑脸。
毛岸青去世后,家人将他的骨灰送到了长沙的杨开慧烈士陵园,算是圆了他的最终夙愿。对于毛岸青来说,这就是他最幸福的归宿。
对母亲的影响据毛岸青当年回忆:在1930年的10月底,母亲杨开慧想提前给毛岸青过生日,就下锅煮了面条。可没等面条盛到碗里,杨开慧与兄弟3人就被军阀何健给抓了起来。
当时牢笼里经常有人提审,兄弟3人看着母亲和其他阿姨被拖拽出去,他们连哭带喊地拖住母亲的腿。可牢房里其他阿姨将他们抱回来,生怕敌人会打死这些小孩。
每次母亲被提审完都是一身伤,但回到牢房里母亲还劝兄弟几人不要哭。后来敌人喊了几个名字,杨开慧就被带了出去。
在临走前,母亲搂住3个孩子们没有说话,只是笑了笑,但眼神中充满了不舍。此时的兄弟3人还不知道这就是与母亲的最后一次见面。
后来杨开慧被秘密处决,毛岸青兄弟被保释,跟着外婆生活在乡下。后来害怕军阀迫害,组织上让人将兄弟几人接到上海。
当时化名的几兄弟送到董健吾组织的幼稚园看护了起来。可没想到最小的弟弟毛岸龙得了病,就被送到广慈医院。
有一天毛岸青醒后发现毛岸龙的床空了,就问保育员弟弟哪去了。保育员表示:毛岸龙送医院了。可是当他过几天再问的时候,保育员就表示毛岸龙已经病死在医院里。
这件事对毛岸英兄弟俩的打击很大,他们在事后相当自责没有照顾好年幼的弟弟。后来在1932年,因为叛徒的出卖,幼稚园被解散。
董健吾将兄弟俩送到当时的妻子黄慧光家中抚养。当时组织上的情况也不好,上海整个地下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毛泽东对兄弟俩的生活费用就此中断。
此时黄慧光原本就有4个孩子,再加上毛岸青兄弟俩,生活极度困苦。再加上她害怕反动派找到家里,还严格控制着兄弟。
结果倔强的毛岸英就带着毛岸青离家出走,在街头讨饭。当时恢复运转的地下党在街头找了大半年才找到兄弟俩,将他们送到苏联的儿童院生活。
此时的毛岸青还没见过父亲,毕竟自己还小的时候父亲就出去革命。而在最危急的时刻又送出国。兄弟俩都没上过学,后来到苏联只能学习俄文,以至于他们给毛泽东写信用的都是俄文。
这段记忆深深刻在毛岸青的脑海里,当时流浪的时候,讨饭不成还被人打破了头。后来这就成了旧疾,时不时会头疼发作。
当年哥哥毛岸英牺牲在朝鲜战场上,听到这个消息的毛岸青顿时头疼欲裂,直接晕了过去。
最后的归宿毛岸青一直到1949年7月,他才真正见到自己的父亲。此时多年未见的父子俩抱头痛哭,此时他更加想念自己的母亲。
革命胜利了,母亲却再也回不来了。毛岸青按照父亲的意思去参军,但他没有向任何人透露过自己身份。对他来说,自己就是一名普通革命的后代,他想走父母曾经走过的老路。
因为俄语特别好,毛岸青退伍后分配到军事科学院开始接手马列主义的翻译工作。后来在中宣部担任俄文翻译,一直低调地生活。
在自己的一生中,母亲的身影时常伴随着自己。毛岸青的心里,毛家多位革命牺牲的烈士都是自己榜样。后来他的儿子毛新宇也按照父亲的意思进入部队,从基层磨练。
晚年的毛岸青经常将自己的工资拿出来贴补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对他来说,母亲的影响尤为深远。
在他弥留之际,毛岸青再次回想起儿时母亲的笑容。对他来说母亲的怀抱是最温暖的,所以毛岸青就做出了要与母亲葬在一起的念头。
参考资料:
1·腾讯网-《2007年毛岸青追悼会:刘思齐、李敏、李讷罕见同框,邵华哭成泪人》2·央视网-《毛岸青:不因离别而褪色》3·中央政府门户网-《毛岸青同志遗体在京火化 胡锦涛等到八宝山送别》4·百度百科-《毛岸青》
5·红色文化网-《毛岸青夫人邵华:我们家的风雨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