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接育苗技术是提升植物种质优良性状的重要手段之一。
对于瓜类作物来说,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对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强的瓜类新种质的研究与应用有了更高的要求。
尤其是对瓜类作物来说,嫁接技术在蔬菜育苗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项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瓜类作物的生产性能。
但也有大部分种植户并不会这项技术,所以在黄瓜种植过程中,不能将其真正意义发挥出来。
为此本文将详细报告黄瓜育苗嫁接技术。

温室面积可以根据要育苗数量自行决定,但应当选择日光温室中间部分为主。
一方面是日光温室中部温度高,适合小苗的正常生长和嫁接;而另一方面,由于嫁接操作的复杂性,在日光温室中部进行,可以更方便地进行管理。
大棚的前方则尽量不要选择进行嫁接,前方温度过低将导致苗木生长不良,还可能迫使嫁接死亡。
且日光温室侧墙一定不要有破损,保证白天光线明亮,更容易促进发根。
并且在嫁接之前,日光温室一定要事先进行消毒处理,一般选择空棚通风两至三天即可,防止病虫害入侵。

在嫁接育苗过程中,选择合适的穴盘规格对于幼苗的生长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采用50穴或72穴的穴盘能够满足不同种类和品种植物的生长需求。
其中,50穴穴盘适用于生长速度较快的植物,如某些蔬菜类作物;而72穴穴盘则适用于生长速度较慢的植物,如某些花卉类作物。
同时,还需根据植株特性选择适当的上下径口规格,例如,对于根系比较发达的植物,可选择直径为5cm的孔口规格,从而保证根系能够充分展开,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
基质配比及播种时间。基质对于植物幼苗的生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质量和配比将直接影响到植物幼苗的健康成长。
在选择基质时,应尽量选择透气性好、保湿性强且含有丰富养分的基质类型,以保证幼植物能够健康茁壮地成长。
常用基质类型主要有草炭、珍珠岩和蛭石等,其中,草炭是由植物残骸经过漫长时期腐烂后积累形成的一种黑色泥土状物质,含有丰富养分,但透气性较差;珍珠岩是一种发泡矿石,含养分较少,但透气性好;而蛭石则是由岩石经过高温处理后膨胀而成,兼具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湿性。

因此,为了保证基质能够达到最佳状态,可将草炭和蛭石按照2:1的比例进行混合使用,这样既能够保证基质含有丰富养分,又能具备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湿性。此外,还需根据需要添加营养液,以增加基质中的养分含量,从而满足植物幼苗对于养分的需求。
在播种时间上,应根据植物种类和地区 climatic conditions 进行确定,一般在春季和秋季进行播种最为适宜,此时 temperature moderate,有利于植物幼苗的健康成长。
接穗品种选择及嫁接方法。接穗品种选定后仍需考虑多项因素,比如地域环境、市场需求以及栽培目的等。
若地膜覆盖早且温度高,可以选用早熟品种;若地膜覆盖晚且温度较低,则选用适口型矮秧品种;若当地市场主要以长果型黄瓜为主流,则建议选用长果型品种。
当然,不同上市时间以及不同用途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酌情考虑其他品种。
其次,从海外引进黄瓜品种杂交F1代通常为主流策略,其优良特性不仅在于商品价值高、经济效益高表现突出,还能够以多样性的特征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同时保持一致性和稳定性。
因此,应优先选择海外引进的黄瓜品种杂交F1代进行栽培。
嫁接苗木大小与播种时间相辅相成,在此情况下应采取相应措施以保证嫁接成功率。
如采用插皮法进行嫁接时,考虑到较早播种时间所导致的小苗体积过小,可采用短插皮法进行嫁接;若采用切口插法的时候,就应牺牲部分幼苗量换取更高成功率。
通常情况下,在清明前后播种,当年7~8月份可定植,一般18~22天后定植成活最佳。
关于嫁接方法主要有插皮法、切口插法及切削法等,其中以插皮法使用最为广泛且效果最佳。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准备好移植刀和箱体,并将其消毒处理,以防止细菌滋生;
2. 切削部分位置采用斜面切削口;
3. 嫁接处理后,将顶部切削口用塑料薄膜包裹起来,以确保嫁接部位湿度适宜;
4. 接穗面上涂抹砧木液,以促进愈合;
5. 最后,将箱体放置在接穗周围,以帮助保持湿度和防止水分蒸发。
嫁接后的管理要点。为了保证嫁接后苗木正常生长,需要对其进行一系列管理措施:
1. 嫁接后需要及时将拱棚封闭,并遮荫处理,以防阳光直射造成伤害;
2. 温湿度控制方面,要确保夜间温度保持在18~22℃左右,而白天温度保持在25-28℃左右;
3. 湿度方面,一般保持在95%左右,有利于愈合;
4. 嫁接后7-8小时内要检查伤口愈合情况;
5. 伤口愈合后需要慢慢去掉遮荫;
6. 及时观察是否有病毒病或黄萎病等症状出现,如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7. 最后,在适当时间内将苗木移栽至田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