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底线培养竞争意识和狼性精神,你确定这是好事儿?

康康双旗 2024-12-24 04:05:50

文丨双旗镇客栈 (我们在这个尘世上的时日不多,不值得浪费时间去取悦那些庸俗卑劣的流氓!)

纪元:初级职称二十六年,中级职称元年。

近来我有很多事情要做,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所以就没有太多时间来码字儿,码字儿时间被大大压缩了。

昨晚我码了一篇文字儿,主要谈了谈自己对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孔融让梨”的认识。

就算不谈孔融可能在其中贯彻的博弈论:面对体力较自己强势的哥哥,通过让梨为自己构建起和谐人际关系——哥哥的尊重和长辈的赞许,我也还想说明一点:去掉其中的作秀等虚伪成分,孔融让梨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可取,应该被视作道德典范!

尤其在这个极度商业化的当下,“孔融让梨”的谦让精神更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润滑剂。

当然,我想说:“孔融让梨”中的“孔融”不该是弱势一方,而应该是强势一方!只要强势一方从小就习得了孔融让梨的精神,我们生活中的戾气一定会消减不少,“坑蒙拐骗偷”的现象发生几率也会大为降低。

反之,如果我们一定认为“人性本善”,而不是奥古斯丁和荀子认定的“人性本恶”,不用进行“孔融让梨”的教育,那么,我们只会看到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每一个人都开始怀恋过去那个纯真质朴的年代,怀念乡村和远山;每个人内心里都视他人为敌人,人情越来越淡薄,戒备心越来越强;又或者,婚姻和家庭关系越来越不稳定,每个人在婚姻和家庭中也找不到梦寐以求的安全感。

当我那一篇拙劣的文字写出来之后,在某一个叫做百某某度的自媒体平台上,竟然有不少网友不吝笔墨地进行了评论。

其中一些评论是这样的:“难道培养竞争意识和狼性精神不好吗?你遮住眼睛,真理就不存在了吗?”——原话基本就是这样。

看到这一则评论,我只有一个感觉:我不敢说自己水平有多高,但很明显,很多人的素质真是低到没有底线,低得可怕!

持有上述评论的人,他们一定不知道一个词语——社会达尔文主义!我建议这些人去翻看一下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定义,然后再来重新写评论!

再写评论的时候,我想,这些人应该就不会张口闭口“弱肉强食是自然法则”了!

除此之外,关于这个提到的“狼性精神”,我总想说:看到最近三十年来道德的一再滑坡吗?这就是狼性精神的结果!

口口声声“狼性精神”,你知道什么叫“狼性精神”?

真正的“狼性精神”应该是杰克·伦敦笔下的“狼性精神”!如果你不熟悉杰克·伦敦,那你一定熟悉那个叫做姜戎(艺术水准差多了,但宣发做得很好)的《狼图腾》。真正的“狼性精神”应该是:团结、协作、隐忍、恪守纪律、接受规则内最严厉的惩罚!

可你理解的“狼性精神”是什么?你所理解的“狼性精神”不如叫做“豺性精神”、“掏肛猎手鬣狗精神”最贴切,哪里是什么“狼性精神”?!

你所理解的“狼性精神”就是不择一切手段、不讲道德、没有敬畏之心,只为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

或者说,在你的眼里,慈禧老太后的“谁让我一时不痛快,我就让他一辈子不痛快”最为你所推崇!

这些道理能不能说服这些人?我认为不能!因为这些人总觉得自己在这个现实里面就是一匹战无不胜的狼,根本不是什么牛马!

既然如此,我希望这些人看到未成年人之间的霸凌和被霸凌事件时,不要那么愤怒,因为这就是你们所推崇的“狼性精神”!

我一直以来都坚持一个看法:未成年人之间的霸凌和被霸凌事件的出现是必然的,不是偶然的——成年人极力推崇“狼性精神”的结果,必然是霸凌和被霸凌惨烈出现!

再比如,这些人遇到这两天让人触目惊心的“养狗人放任自己的狗撕扯母女,并吃掉撕扯下来的肉,伤者伤口可以放进一只手”的类似事件,同样不要愤怒——这怎么就不是你们要的“狼性精神”呢?!

至于“竞争意识”,真巧,我可以结合我今天的经历,含含糊糊地跟你举个例子——我不敢说太明白,我怕被对号入座!如果你想知道详细经过,等到寒假时候,事情冷却一段,很多人淡忘以后再说吧!

事情大概经过是这样的——今天,我忽然接到了一名“当面是人,背后是鬼”的高情商、广人脉教师的电话,他直截了当告诉我:学校方面有一个中等职位的教育管理者空了出来,要走一个“教师投票”的流程,推选一名教师成为这个中等职位的教育管理者。

在众多参选人员中,有一名“杈杆儿”和他有千丝万缕的社交关系,另一名“杈杆儿”也知会过他,都让他利用自己的情商和人脉网络选票。

你怎么看待这种“竞争意识”和“狼性精神”?你又在喝彩?那你只管喝彩吧!

当下的教育生态已经严重行政化,虽然人人都说什么“‘杈杆儿’苦,‘杈杆儿’累,‘杈杆儿’的活儿的泔水桶”,但是,这些人削尖了脑袋也要成为“杈杆儿”,那是因为他们都知道:三年教育管理者,几十万、几百万白花花的雪花银!

这些钱从哪里来,还用我说吗?!羊毛出在我的身上,而不是出在你的身上吗?

你如果一直为这种“竞争意识”和“狼性精神”而喝彩,那么,等到你的孩子吃着从狗食桶里捞出来的饭菜时候,请你不要说什么良心!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