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历经十四载的抗日战争终于落下帷幕,日本投降的喜讯传遍全国,民众无不欢呼雀跃,仿佛和平的曙光就在眼前。
然而,这份对和平的殷切期盼却被老蒋的权欲之心无情地撕裂。内战之火再度燃起,曾经的抗日战友,如今却被迫放下团结的旗帜,拿起武器,相互视为仇敌。战争的阴影再次笼罩了中华大地,民众的心头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霾。
战役即将开始
1947年三月,老蒋准备让自己的部队把山东攻占,并且让津浦铁路通畅,这样就可以对鲁南的解放区发起进攻。我们的华东野战军肩负起了狙击敌军的任务。原本,这场战斗预期会迅速结束,但敌军此次显得异常谨慎,不再像过去那样鲁莽行事,使得华东野战军的行动受到一定阻碍,未能迅速达成战略目标。
五月间,我军截获重要情报,发现老蒋部队中精锐的74师正在向目标进犯。而这支部队,可是老蒋的王牌部队,对于这支部队的战果,寄予了深深的期望。不过,华东野战军却将此视为一个难得的战机,决定趁74师现身之际,一举歼灭这支王牌部队。尽管74师号称精锐,但在我军眼中,其部署存在明显破绽,战场上的某一部位突出,为我军攻击提供了有利条件。而且,这支部队与其他老蒋的部队相距甚远,即便遭遇围攻,也难以得到及时支援。
若能成功歼灭74师,战局将发生重大转折。此时,74师的指挥官正是老蒋手下的名将张灵甫。他这一路前进,异常的顺利,很多战略要地都被他一一占领。这样的战果,让他自信心爆满,于是就觉得在5月14日的时候,就可以完成老蒋交代的任务,占领坦埠。然而,他并未察觉到,我军已提前策划了对他的秘密行动。
就在张灵甫准备攻取坦埠的前夕,即13日晚上,我军已完成穿插部署,对位于孟良崮一带的张灵甫部队实施了包围。战斗打响后,张灵甫才惊觉自己已成孤军,被包围在狭小区域内。而他的“兄弟部队”已被我军拦截在包围圈外,无法提供援救。
敌军的失败
然而,张灵甫对此并不以为意。尽管他的部队被我军团团围住,但电话电报依然畅通无阻,使他能够与上级——老蒋和顾祝同等人保持联系。经过一番电话中的讨论,他们得出了一个似乎颇为乐观的结论:尽管张灵甫的部队被围困,但74师战斗力强大,配备全套美式装备,且占据高地,拥有地形和火力上的优势,我军难以对其构成威胁。
如今我们回顾这段历史,显然可以看出这个结论的荒谬之处。然而,张灵甫身处其中,无法预知未来。在分析了自己的优势之后,他暂时心安理得,认为这只是一个小小的阻碍。老蒋也并未过分担忧,他计划让张灵甫左右两翼的军队尽快赶来增援,届时张灵甫将从中间配合,对我军发起反攻,甚至有可能一举歼灭我军。
于是,张灵甫向友军发送电报,希望他们能给他空投物资,主要是紧缺的粮食和武器,并且希望他们也能速度支援。这时候,张灵甫的援军还有不到两天的路程,就可以到达孟良崮。因此,最感焦虑的并非张灵甫,而是我军。因为如果援军真的及时赶到,这场战斗的难度将会大大增加。
然而,张灵甫显然高估了友军对他的情谊。在接到他的求援电报后,包围圈外的将领们默契地选择了沉默。他们深知,此刻我军攻势猛烈,若贸然前去救援,很可能自身难保。在多年的战争中,“友军有难,不动如山”的原则被老蒋部队严格遵守。后人对此事感到困惑的是,张灵甫何以会抱有这样的信心,认为友军会伸出援手?
就这样,张灵甫在孟良崮孤立无援,坚守阵地。尽管老蒋曾尝试通过空投提供援助,但据粟裕大将晚年回忆,由于飞行员技术欠佳,这些空投物资十有八九都“精准”地落入了我军的阵地。
面对弹尽粮绝的困境,张灵甫的战友们纷纷退缩不前。即便是神仙转世,张灵甫也无力扭转败局。这场战斗也很快的结束了,整个师可以说是被完全消灭,就连张灵甫也没能幸免。
让人困惑的谜团
当现在我们再去回顾这场战斗的时候,发现了一个令人费解的问题:74师的阵亡人数与缴获的武器数量之间存在显著的不匹配。据我军统计,孟良崮战役中歼灭的74师人数约为3.2万,然而缴获的武器数量却仅有一万多支,少了将近三分之二。这些武器究竟去了哪里?显然不可能凭空消失。
这一问题曾引发过激烈的讨论,甚至有人无端指责我军谎报歼敌人数或存在贪腐行为。然而,这种言论完全基于对军队的无知和误解。事实上,在现代军队中,即使是现在,我国的配枪比率也不足百分之五十。
我们知道,一支军队,有很多军种构成,并不是所有的士兵都是要上阵杀敌的。越是大规模的军队,其中战斗的士兵比例越低。除了他们之外,还有许多后勤人员、情报人员等,这些士兵通常不会人手一把枪。此外,不同兵种的需求也各不相同。例如,炮兵部队人数众多,但并不会给每个人配备武器。
在内战时期,受限于财力,部队全员配枪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然而,张灵甫所率领的74师平均每三个士兵就拥有一把枪,这在当时已经远超过了平均水准。因此,我们缴获的一万支枪并没有短缺,相反,这个数量已经非常可观。
这次战斗的重要性并非在于我们缴获了多少兵器,而是它所带来的深远影响。此战之后,老蒋的军事部署彻底崩溃,他进军山东的梦想也随之破灭。1947年,距离新时代的曙光已经不远,那些在孟良崮浴血奋战的战士们,以及那些全力支持我军的老百姓们,很快就能够摆脱旧社会的束缚。
战争确实带来了流血与牺牲,但同时,它也孕育着希望。这才是这场战役最大的意义所在。
呵呵,真是胡编乱造,三个人士兵一支枪还五大主力呢???此战缴获少,只是因为虽然歼灭74师,但是我军部队周边也有敌人几十万有生力量活动,试图反包围我军,而我军大部经过短时间高强度主攻,阻击战斗任务后,也是消耗极大,将士疲惫,需要快速脱离,重新调整部署,没时间仔细打扫战场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