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介绍轻武器的权威军事刊物
我国观众对于前苏联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非常熟悉。该片讲述了二战时期5名苏军女子高炮部队成员与法西斯德军空降兵战斗,并壮烈牺牲的故事。两年前,俄罗斯上映了一部可以看作是“男版”《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电影——这就是《安静的前哨》。该片的背景为前苏联解体后,一个在俄罗斯边境上的边防军哨所与企图越过边境袭击莫斯科的非法武装之间的战斗,最后以俄军多数成员阵亡为代价粉碎了非法武装的企图。之所以将两部影片联系在一起,是因为两者都是以寡敌众悬殊的兵力对抗,都是发生在一个相对比较封闭的环境中的战斗,都是以惨重的伤亡为代价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影片的故事背景
影片的故事发生在1993年7月1日,即前苏联解体一年半以后。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俄罗斯(也包括其他的前苏联加盟共和国)正经历着前苏联解体所带来的“剧痛”折磨。这种“剧痛”表现在其社会的全部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莫不如此,俄罗斯军队更是深受其害。
前苏联解体不仅意味着一个与美国平起平坐的超级大国消失,也意味着其解体后的各个加盟共和国军队要承受巨大的“痛苦”。原来统一的前苏联红军分裂成独联体内各个独立国家的军队,原来并肩作战的战友变成了相互提防的“敌人”;原来统一的边境也变得支离破碎,随之而来的是边境管控能力的严重下降。
影片中的主角是一支守卫边境哨所的俄罗斯边防军(边防军戴蓝色军帽,这是区别于陆军的主要标志,而且边防军归属内务部管理而非归属国防部),他们守卫的边境不时受到来自阿富汗和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塔吉克斯坦穆斯林非法武装的渗透和攻击。在前苏联时期,苏军的边境防卫线与塔吉克斯坦是一体的,现在塔吉克斯坦成了独立的国家,加上塔吉克斯坦对边境管控能力的下降,非法武装也就直接威胁到了俄罗斯的边境。而俄罗斯一支数十人的边防军小队面对莽莽群山,其所能发挥的作用也是非常有限的。
前苏联解体后,俄军军费短缺,甚至军队的伙食供应都面临问题。影片中表现了打猎获得的胜利品让饥饿的士兵们欣喜若狂的场景
此时的俄罗斯军队已是一支内部严重“失血”的军队。当时,俄军不要说参加一场大规模的实战行动,就连吃饭、训练和正常的战备活动都成了问题。对于从国外军事基地撤回的驻军,国家连最基本的营房都不能提供,有些部队甚至被迫住在集装箱内。军费的严重短缺甚至影响到了军队的伙食供应,很多部队面临着“断顿”的危险,甚至出现了数起士兵被饿死的惨剧。有些饥饿的士兵只得走上街头向老百姓讨饭。这种情况直到1990年代后期至21世纪初期才逐步得到解决。《安静的前哨》中就有几个镜头可以反映上述情况:一架直升机飞过哨所时空投了半片猪肉下来,让官兵们高兴地呼喊“有肉吃了”;一名边防军中将乘直升机视察,哨所指挥官塞尔基大尉报告说粮食已经不够了,而中将除了随直升机带来的可以支撑几天的粮食外也毫无办法;塞尔基大尉为了给大家改善生活,带人出去打了一只野猪回来,令哨所官兵高兴得不得了。可以说,片中的俄军是在被国家“半抛弃”的状态中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片中苏联时代的特征随处可见,如矗立的列宁像,飘扬的苏联国旗等
1993年,前苏联解体仅仅一年半的时间,前苏联的影子在当时的俄罗斯仍然随处可见,这在影片中也得到了体现。如营区中仍然飘扬着前苏联的镰刀锤子加红五星的国旗;列宁像仍然在哨所中矗立;红色地图上仍然写着苏联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简写“CCCP”;边防军帽徽上仍然有前苏联时代红五星加镰刀锤子的图案。但是,所有官兵的臂章上已经不是前苏联的国旗标志,而是换成了俄罗斯的白、蓝、红三色旗标志。片中,那位对前苏联国旗有着深厚感情的军官以及那名佩戴着卫国战争纪念章的穆斯林老人,无不显示着苏联时代带给俄罗斯人的巨大自豪感。然而,无论是前苏联时代还是俄罗斯时代,他们都面临着同样的敌人——高加索地区的分裂势力。
注意士兵臂章已换成俄罗斯的白、蓝、红三色国旗标志
俄军边防军哨所面临的困境
众所周知,前苏联是当时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即使是其解体后的主要继承者——俄罗斯,仍然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面积最,边境线也最长,因此俄罗斯对于漫长边境线的守卫是非常重视的。各国的边防部队通常属于陆军管理(有些则属于武装警察性质),而俄罗斯却有一支独立的归属内务部的边防军,其编制之大、装备之全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即使是有这样一支强大的边防军,俄罗斯的边境管控形势仍然非常严峻,其主要原因就是边境线过于漫长,相对有限的兵力分布在边境线上显得力不从心。《安静的前哨》中的俄军哨所只有十几个人,虽然战斗打响前有一支特种兵小分队前来支援,但总的兵力不会超过一个加强排。
除了相对漫长的边境线而显得捉襟见肘的兵力外,更复杂的是哨所所处的外部环境。片中哨所所在的地区属于聚居区,附近的村民都是穆斯林,包括本文提到的那名佩戴着卫国战争纪念章的老人。而俄军面临的主要敌人也是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非法武装,相同的宗教信仰使得非法武装与哨所附近的村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片中,非法武装的一名头目以平民身份跑到村内一名俄军士兵的姐姐——梅特的家中进行威胁,并且侦察哨所的部署情况;而塞尔基大尉率人到村内时,将受到威胁的梅特解救下来却不能采取进一步行动。正是由于这一环境的限制,非法武装往往能够在哨所周围自由活动而不必担心受到大的威胁。虽然片中表现了哨所中的俄军与穆斯林村民的良好关系,但穆斯林居民中肯定存在仇视俄军或者同情非法武装的人,而这些人正是非法武装在这一地区活动的基础,也是俄军所处环境中最危险的一个方面。
两位军官身后就是粮食和弹药仓库,这些仓库只是简陋的木板房,一旦发生战斗则不堪一击
从片中的画面来看,俄军的边防建设严重不足。俄军的营房都是用木板建造的简易房,而不是永久性营房——这样的木质房屋在作战时不能提供起码的防护力,并且被击中后极易引起燃烧,根本不能作为作战依托之用。而边防管控的特点是长期战备和应付突发事件,边防部队很有可能遭到对方的突然袭击。在这种情况下,部队往往不可能及时占领预设阵地,有时需要依托营房进行对抗,而营房的坚固与否就成为一个关键。片中的俄军营房过于简陋,根本达不到这样的要求,甚至俄军存储武器弹药和粮食的仓库,也以木质简易房充任,这就很容易遭到对方的炮击而被击毁。片中,非法武装的迫击炮很快将哨所内的建筑物夷为平地,就证明了这一点。所幸的是,俄军特种兵小分队提前抓获俘虏,得知了对方的攻击计划,使部队提前进入预设阵地,才没有受到突然袭击而损失惨重。
片中俄军的预设阵地看起来也是仓促中修筑起来的,其堑壕深度不够,而且表面覆有大量石块——这是非常危险的,因为被炮弹击中后很可能造成石块乱飞伤己,等于增加了对方炮弹的弹片数量,应该以沙袋或沙土覆盖工事表面,这样就能够避免上述弊端。另外,俄军预设阵地内掩蔽部的数量太少,看起来只有一个,空间也太小,只能供报话机员一人在其中隐蔽,这使得绝大部分官兵只能在堑壕内躲避对方炮击,加上堑壕深度不够,结果不少官兵被炸伤亡。
俄军预设阵地表面有大量石块,这十分危险,如果炮弹打来,这些石块乱飞,相当于增加了弹片数量,会对己方造成极大伤害
影片中,哨所的俄军与非法武装的兵力悬殊实在是太大了。这就涉及到了一个作战方针的问题,即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与非法武装作战。俄军方面的优势是,可以得到后方的增援和火力支援,这是非法武装所不能比拟的。但俄军的哨所距离自己的后方基地和增援部队距离很远,俄军面临的问题是能否坚持到后方增援到达的时候——这就是整个战斗胜利与否的关键一环。片中的俄军非常清楚这一点,他们并没有采取坚守阵地防御方式,而是采取了运动防御的方式——即不在一个固定的阵地上与占绝对优势的敌军硬拼,而是在每一道防线上给敌方一定的杀伤后就退守下一道防线,也就是军中所说的“以空间换时间”。应该说,这一作战方针是非常适合当时的战场态势的。至于后方的增援,最快速的方式是以空中战斗机和直升机进行火力支援,然后以直升机运载地面部队前往哨所增援。片中正是这样表现的——总是在最后的危急关头,有增援部队赶到。
俄军对非法武装诱杀陷阱的处置
前文提到,俄军哨所以有限的兵力管控漫长的边境线是非常困难的,因此俄军必须采取一些技术性措施来封闭可能被非法武装利用的通道。片中的俄军就在一些通道上布设了绊发信号雷,但是这些信号雷却被非法武装利用设置了针对俄军的陷阱。
片中,俄军正在哨所内正常活动时,突然发现之前设置的信号雷被触发了——这表明有人通过了控制的通道,因此俄军紧急集合前往信号雷处。到达这一位置后,俄军发现现场已经空无一人。这时,经验丰富的塞尔基大尉并没有让队伍直接上前搜索,而是命令部队隐蔽在一个土坡后面,只派两名士兵(看起来像是工兵)前出搜索。两名士兵很快发现了非法武装设置在乱石堆中靠近信号雷的一个用迫击炮弹改装的简易爆炸装置,随后返回向指挥员报告。塞尔基随即命令一名士兵前去销毁爆炸装置,这名士兵将一块炸药小心地安放在迫击炮弹上面,点燃了导火索后快速返回。炸药的爆炸将简易爆炸装置销毁了。
被触发的信号雷
俄军士兵在简易爆炸装置上安装炸药准备将其摧毁
在这次行动中,俄军指挥员表现出了很好的指挥能力。首先,俄军发现信号雷被触发后能够快速反应,部队很快就赶到了事发地点;其次,塞尔基大尉非常谨慎,没有让部队冒冒失失地冲上去搜索,而是派有爆炸物处理经验的士兵先去探查,如果当时部队贸然进入,很有可能触发简易爆炸装置而遭到严重伤之。事实证明,正是俄军的正确处置使得非法武装的诱杀陷阱最终没有得逞。(待续)
2023年合订本已上架,扫码进入链接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