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食剩骨、正餐奉母,新时代的一个偶发社会现象。
此事发生在我国盛产粮食的中州大地,一位八岁的小男孩,将学校的正餐给智障碍的母亲食用,自己则吃剩下的骨头。
网友将其与历史上的二十四孝相比,称这种行为可算得上第二十五孝。
在作者的观念中,跟其他所有丰功伟绩相比,吃饱饭是最大的功绩,也是五千年历史上是最具意义的文明。
儿食剩骨、正餐奉母,只是一个偶然发生的小事,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遍及,有更多人知晓此事,也有更多人愿意帮助这个家庭。
跟社会个人的慈善行为相比,由国家财力承担的、惠及更多人口、适应范围更广的国家保障体系,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
从宏观角度来看,一个发展水平更高的区域,发生此类事情的概率是更低的,所以类似的事件,大多发生在经济发展欠发达区域。
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事情的发生,是否与社会经济发展滞后有关呢?
我们以人口和GDP这两个最核心的指标为观察基准,观察事发地河南省南阳市过去一些年在全国范围内的变化情况。
过去二三十年间,我国各地绝对指标增长都非常迅速,但并非所有的区域都能跟上全国的步伐,所以用某地指标占全国的比重,更能观察到变化情况。
1983年,南阳GDP占到全国的万分之60,2023年下降到全国的万分之36。
人口占全国比重的峰值,出现时间与GDP差不多,当年南阳人口占全国比重为万分之86,2023年下降到67%。
无论是人口还是GDP,1978年以来的四十多年间,南阳占全国的比重,总体呈现出下降趋势,即南阳的发展速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尤其是2005年以来的近二十年间,这种下降的速度更为明显,这可能与大量人口外流有关。
有网友援引当地统计数据说,2019年,南阳还有1201万人,2023年仅剩下949万人。
咋一算,四年间有252万人离开了南阳,人口流失很严重。
事实上,这种计算方法是错误的,1200万人和949万人,这两种不同统计口径下的数据。
前者是户籍人口,后者是更适合社会经济发展参照的常住人口。
当地《统计年鉴》显示,2022年度,当地共有5万人从本市迁出本人的户籍,属于人口净流出区域。
得益于国家统筹规划,发展水平更低的区域,会得到发达地区的对口帮扶,以避免“儿食剩骨、正餐奉母”现象的出现。
希望当地善用这种政策,以保障治下居民的生存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