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感染爆发,医护人员紧急就位

军势洞察 2022-12-14 21:25:35

“全体医生带病上岗,请宽容对待。”这句话是最近在某社交平台上流传出的北京某医院张贴的告示,日期为12月7日,告示中提到连花清瘟颗粒、布洛芬等药品暂时无货。

或许这家医院的遭遇,只是北京这一波疫情快速蔓延冲击下的一个缩影。当然,目前北京没有那么的夸张,随着防疫政策的优化之后正经受第一波疫情高峰的冲击已成事实。由于不再进行全员核酸筛查,阳性感染者可居家康复,即便开通了抗原结果上传通道,到底北京有多人感染仍然很难掌握一个准确的数字。

再加上“新冠分级诊疗体系”的明确,似乎都在预示着医疗体系正在迎接即将到来的感染冲击波。从当前情况来看,只有医院建立对应转诊关系,双向转诊畅通,才能实现新冠肺炎患者的基层有序转诊。

不过,据南方都市报报道,在紧急搭建新冠分级诊疗体系时,特别是高风险患者、重症患者转诊的规定如何落地,还需地方进一步推进。

随着新闻发布会召开“要求所有的医疗机构接下来接诊阳性患者,不得以核酸的结果来区分是否要接诊”,在接下来病毒持续扩散的高峰期,可能更多城市的三甲医院也会遭受冲击,毕竟,之前三年他们习惯了严防死守甚至将一部分病人拒之门外,而如今开放后,首次正面应对,他们的压力与慌张,可想而知。

随着“国家卫健委公布了‘新十条’,接下来全国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将会面临新的挑战,既要拼工作效率,还要避免感染,在任何情况下不得拒诊,因此,未来的一两个月内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将会是国内医护人员的‘至暗时刻”

面对开放后的首波冲击,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一般采取居家隔离;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网格”作用,推进实施分级分类制管理。

当然,此举可能由两个原因导致,一个是越来越多的无症状或轻微的阳性患者被劝返回家隔离,另一个是所有医院开始收治阳性患者,这样减轻了方舱医院和定点医院的压力。

分层、分级、分流化收治病人,中国医疗体系编织的这张巨网,能否兜住这场疫情带来的冲击波,将在未来一到两个月内就能见分晓。

至少,北京这一波感染高峰期冲击下给出的样本已经预示着,防线虽然已被撕破,但似乎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脆弱。

0 阅读:464

军势洞察

简介:聊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