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赴宴遇诡事
在那大明万历年间,江南水乡之地,有个名叫云隐镇的地方,镇上有个出了名的秀才,名叫柳逸尘。
柳逸尘自幼聪明好学,满腹经纶,只因家道中落,日子过得清贫,却也未曾放下手中的书卷。
这日,镇上富户赵老爷家办寿宴,遍请乡绅名流,柳逸尘也在受邀之列。
那日清晨,柳逸尘换上仅有一件的青衫,带上几卷心爱的书籍,踏上了前往赵府的路。
一路上,微风拂面,鸟语花香,他心里却暗自思量:“此番赴宴,定要借机结识几位贵人,或许能为日后科举铺路。”
到了赵府门前,只见府邸巍峨,张灯结彩,宾客络绎不绝。
柳逸尘递上请帖,被引至宴会厅。
厅内金碧辉煌,丝竹之声不绝于耳,各路宾客谈笑风生,热闹非凡。
柳逸尘被引至一桌,同桌皆是镇上有头有脸的人物,他心中暗自庆幸,这不正是展示才学的好机会?
宴席开始,珍馐美味一道道摆上,香气扑鼻,令人垂涎欲滴。
柳逸尘正欲动筷,忽觉桌下异样,似有微风拂过,紧接着,一只冰凉的手猛然抓住了他的脚踝!
柳逸尘心中一惊,险些失态,忙低头看去,却只见桌布之下,一只苍白的手紧紧抓着,不见人影。
他强作镇定,借举杯饮酒之机,悄悄用脚蹬了几下,想挣脱那只手,却如铁钳般牢固。
他心中暗自盘算:“此地不宜久留,须得找个机会脱身。”
正当他思索对策之时,同桌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忽然开口:“柳秀才,听闻你学识渊博,老夫有一上联,不知可否对出?”老者面带微笑,眼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狡黠。
柳逸尘心中虽乱,面上却不露声色,微微一笑:“老先生请讲。”
“上联是:云隐山间藏龙卧虎。”老者缓缓说道。
柳逸尘略一思索,随即答道:“下联是:月照水上映凤舞鹤。”
老者闻言,捋须而笑:“妙哉,妙哉!
柳秀才果然才思敏捷。”
柳逸尘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心中却如鼓点般急促。
就在这时,那只桌下的手突然松开,消失得无影无踪。
他趁机起身,向老者及同桌宾客拱手道:“诸位,在下忽感身体不适,需暂离片刻,失礼之处,还望海涵。”
众人见状,纷纷表示理解,柳逸尘趁机快步离开宴会厅,寻了个偏僻角落,心中暗自琢磨:“此事定有蹊跷,赵府乃富甲一方,怎会有这等诡异之事?
莫非是有人暗中作梗?”
正当他沉思之际,忽闻一阵笛声悠扬,如同天籁之音,穿透喧嚣,直击心灵。
柳逸尘循声而去,穿过曲折回廊,来到一处幽静小院。
院中,一名身着素衣的女子正手持长笛,立于月下,笛声便是从她口中流淌而出。
女子容颜清丽脱俗,宛如仙子下凡,柳逸尘一时看得痴了。
一曲终了,女子缓缓转身,目光与柳逸尘相遇,微微一笑:“公子深夜至此,可是被这笛声所引?”
柳逸尘回过神来,拱手道:“在下柳逸尘,适才在宴会上遭遇怪事,心中烦闷,闻笛声而来,不想惊扰了姑娘。”
女子闻言,神色微变:“公子所言怪事,可是桌下伸出人手?”
柳逸尘大吃一惊:“姑娘如何知晓?”
女子轻叹一声:“此事说来话长。
奴家名唤云裳,本是这赵府中的一名丫鬟,因自幼体弱多病,被老爷安排在府中静养。
近日府中确有怪事频发,许多宾客都曾在宴会上遭遇不测,只是无人敢言。”
柳逸尘心中疑惑更甚:“那姑娘可知这怪事究竟是何缘由?”
云裳摇了摇头:“奴家虽不知详情,但曾听府中老人私下议论,说是府中有一件古物,名为‘幽冥珠’,能摄人心魄,引发诡异之事。
老爷得此珠后,府中便不再太平。”
柳逸尘闻言,心中暗自思量:“幽冥珠?
此等邪物,若不除去,必成大患。”
正当他思索之际,云裳忽然脸色苍白,身体摇摇欲坠:“公子,奴家言尽于此,恐命不久矣。
那幽冥珠之力,已渐渐侵蚀奴家心神,望公子速速离去,莫再卷入此事。”
柳逸尘见状,忙上前扶住云裳:“姑娘莫急,在下定当设法解救姑娘。”
云裳苦笑:“公子好意,奴家心领了。
只是这幽冥珠之力,非人力所能抗衡。”
柳逸尘心中涌起一股豪情:“姑娘放心,在下虽是一介书生,却也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此事我管定了!”
云裳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感激之色:“公子若真能除去幽冥珠,救赵府于水火,奴家便是做牛做马,也愿报答公子大恩。”
柳逸尘摇了摇头:“姑娘言重了。
在下只为伸张正义,不求回报。”
说罢,他扶云裳坐下,转身欲走:“姑娘在此稍等,在下这就去寻那幽冥珠。”
云裳望着柳逸尘离去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这柳秀才,看似文弱,却有一股子倔强劲儿,但愿他能平安归来。”
柳逸尘离开小院,回到宴会厅,只见宾客们仍沉浸在欢声笑语之中,似乎全然不知那隐藏在繁华背后的黑暗。
他心中暗自盘算:“那幽冥珠既是古物,必藏于府中密室。
我得找个机会,悄悄探查。”
正当他四处张望,寻找机会之时,忽见一名身形魁梧的黑衣人从宴会厅角落匆匆而过,神色鬼祟。
柳逸尘心中一动:“此人行踪可疑,莫非与那幽冥珠有关?”
他悄悄跟上黑衣人,只见其穿过几道回廊,来到一处偏僻的院落前,左右张望一番后,轻轻推开院门,闪身而入。
柳逸尘心中好奇,蹑手蹑脚地靠近院门,透过门缝向内望去。
只见院内灯火昏黄,中央摆放着一只古朴的石台,石台上,一颗散发着幽幽蓝光的珠子正静静地躺在那里,散发出阵阵寒气,令人心悸。
“这便是幽冥珠?”柳逸尘心中暗惊,“看来,那黑衣人定是与幽冥珠有关之人。”
正当他凝视幽冥珠之时,忽觉身后一阵冷风袭来,他心中暗叫不好,忙转身躲避。
只见一把寒光闪闪的匕首擦着他的衣角飞过,钉在门框之上。
“何人胆敢窥视幽冥珠?”一个阴冷的声音在院中响起。
柳逸尘心中一紧,忙施展轻功,跃上墙头,借着夜色掩护,逃离了那个院落。
一路狂奔,直至远离赵府,他才停下脚步,气喘吁吁地靠在一棵大树旁。
回想起刚才的惊险一幕,他心中仍有余悸:“那幽冥珠之力,果然非同小可。
若非我反应及时,恐怕已命丧匕首之下。”
正当他暗自庆幸之时,忽闻远处传来阵阵钟声,悠扬而深沉,似乎蕴含着某种神秘的力量。
他心中一动:“这钟声,似乎能压制那幽冥珠的邪气。”
他循声而去,只见前方一座古刹隐于山林之间,钟声便是从那古刹中传出。
他心中暗自思量:“古刹之中,必有高人。
我若前去求助,或许能寻得除去幽冥珠之法。”
主意已定,他加快脚步,向古刹走去。
古刹门前,一名老僧正闭目打坐,仿佛已与外界隔绝。
柳逸尘上前施礼:“大师,在下柳逸尘,有要事相求。”
老僧缓缓睁开眼,目光如炬,仿佛能洞察人心:“施主请讲。”
柳逸尘将赵府怪事及幽冥珠之事一五一十地告知老僧。
老僧闻言,眉头微皱:“幽冥珠乃上古邪物,能摄人心魄,引发诡异之事。
施主能发现此珠,已是万幸。
只是,要除去此珠,需付出极大代价。”
柳逸尘闻言,毫不犹豫:“大师,在下虽是一介书生,却也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只要能除去幽冥珠,救赵府于水火,在下在所不辞。”
老僧望着柳逸尘坚定的眼神,微微点头:“好,施主既有此决心,老衲便助你一臂之力。
只是,此事还需从长计议,施主且先在寺中住下,待老衲准备一番。”
柳逸尘躬身行礼:“多谢大师。”
于是,柳逸尘便在古刹中住了下来。
每日里,他除了研读经书,便是跟随老僧修炼武艺,以备不时之需。
老僧见他勤奋好学,心中甚是欣慰,便将自己的毕生所学倾囊相授。
转眼间,月余已过。
柳逸尘的武艺与修为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心中对除去幽冥珠也更有信心。
这一日,老僧将他唤至跟前:“施主,时机已到,我们这就前往赵府。”
柳逸尘闻言,精神一振:“大师,我们这就出发。”两人趁着夜色,悄无声息地来到了赵府附近。
老僧望着那灯火通明的府邸,眼中闪过一丝凝重:“那幽冥珠邪性极重,今夜我们务必小心行事。”
柳逸尘点了点头,心中暗自盘算:“那黑衣人既与幽冥珠有关,今夜必会现身。
我得找个机会,将其拿下。”
正当他思索之际,忽见一道黑影从赵府墙头跃出,直奔远处而去。
柳逸尘心中一动:“此人定是黑衣人,我且跟上他,看其有何动作。”
他施展轻功,紧紧跟上那道黑影。
一路上,两人穿街过巷,来到了一处偏僻的废弃仓库前。
那黑影停下脚步,回头望了望,见无人跟踪,这才推门而入。
柳逸尘悄悄靠近仓库大门,从门缝向内望去。
只见仓库内烛火摇曳,黑衣人正站在一张石台前,手中把玩着一颗散发着幽幽蓝光的珠子,正是那幽冥珠!
柳逸尘心中大喜:“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今夜,我定要拿下这幽冥珠!”
他正要推门而入,忽觉一股强大的力量从仓库内涌出,将他震得倒退数步。
他心中暗惊:“这幽冥珠之力,竟如此强大!”
就在这时,老僧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施主莫急,那幽冥珠邪性极重,需用佛法化解。
你且退后,待老衲施展法术。”
说罢,老僧从怀中掏出一串佛珠,口中念念有词。
只见那佛珠上光芒大放,化作一道金光,直射入仓库之内。
仓库内,黑衣人见状大惊,忙将幽冥珠紧紧握在手中,企图抵挡那金光。
然而,那金光却如同潮水般汹涌而来,将他团团围住。
黑衣人痛苦地呻吟着,身体逐渐变得透明,最终化为一缕青烟,消散在空气中。
与此同时,幽冥珠上的蓝光也渐渐黯淡下去,最终化为一颗普通的石子,掉落在地。
老僧见状,长舒一口气:“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幽冥珠已除,赵府从此可太平矣。”
柳逸尘望着那化为石子的幽冥珠,心中感慨万千:“多亏大师相助,否则在下恐怕难以成功。”
老僧微微一笑:“施主不必客气。
那幽冥珠虽除,但赵府中的邪气仍未完全消散。
明日,你且随老衲前往赵府,为府中众人诵经祈福,以彻底消除邪气。”
柳逸尘躬身行礼:“一切听从大师安排。”
次日清晨,两人来到赵府门前。
赵老爷闻讯赶来,见是老僧与柳逸尘,忙施礼道:“大师,柳秀才,你们终于来了。
府中近日怪事频发,老夫心中甚是忧虑。”
老僧双手合十:“赵施主不必忧虑。
那幽冥珠已除,老衲与柳施主今日前来,便是为府中众人诵经祈福,以彻底消除邪气。”
赵老爷闻言大喜:“如此甚好,如此甚好。
二位请随我来。”
于是,在老僧的带领下,众人来到赵府的大厅中。
老僧盘膝而坐,口中念念有词,开始诵经。
柳逸尘则站在一旁,心中暗自思量:“这赵府中的邪气,究竟从何而来?
莫非与那幽冥珠有关?”
诵经完毕,老僧站起身来,对赵老爷说道:“赵施主,那幽冥珠虽除,但府中仍需注意防范。
你且命人在府中各处悬挂艾草,以驱邪避凶。
同时,让府中众人多行善事,积累功德,方可保府中长久太平。”
赵老爷连连点头:“大师所言极是,老夫定当照办。”
说罢,他命人取来艾草,开始在府中各处悬挂。
柳逸尘望着忙碌的众人,心中暗自感慨:“这世间的邪恶,往往源于人心的贪婪与欲望。
只有心存善念,方能抵御一切邪恶。”
就在这时,云裳从人群中走出,来到柳逸尘面前,深深施了一礼:“柳公子,大恩大德,奴家永生难忘。”
柳逸尘忙扶起她:“姑娘不必如此。
那幽冥珠既除,姑娘也可安心养病了。”
云裳微微一笑:“奴家自知身体孱弱,恐难长久。
只愿在余生之中,能多为府中众人做些善事,以积功德。”
柳逸尘闻言,心中对云裳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姑娘心地善良,定能逢凶化吉。”
时光荏苒,转眼间数月已过。
赵府中的邪气果然渐渐消散,府中众人也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与和谐。
柳逸尘在赵府中住了些时日,与云裳也渐渐熟络起来。
两人时常一起品茶论诗,探讨学问,感情日益深厚。
然而,好景不长。
一日,云裳突然病倒,高烧不退,昏迷不醒。
柳逸尘心急如焚,忙请来镇上最好的大夫。
大夫把脉后,摇头叹息:“姑娘这病,乃是陈年旧疾复发,恐怕难以根治。”
柳逸尘闻言,如遭雷击。
他望着躺在床上面色苍白的云裳,心中暗自发誓:“我定要寻遍天下名医,治好姑娘的病。”
于是,他收拾行囊,告别了赵府众人,踏上了寻医问药之路。
一路上,他历经千辛万苦,访遍了名医高人,却始终未能找到根治云裳之病的方法。
这一日,他来到了一座深山之中。
山中有一座古庙,庙中住着一位老僧。
柳逸尘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上前求见。
老僧闻言,微微一笑:“施主所求,乃是世间难得之物。
不过,老衲倒是知道一处灵泉,或许对姑娘的病情有所帮助。”
柳逸尘闻言大喜:“大师,那灵泉在何处?”
老僧指了指山中的一处密林:“那灵泉便在密林深处,只是路途艰险,施主需小心行事。”
柳逸尘躬身行礼:“多谢大师指点。”
于是,他带着老僧赠予的地图,踏上了寻找灵泉之路。
一路上,他披荆斩棘,历经重重困难,终于在那密林深处找到了那处灵泉。
只见那泉水清澈见底,散发着淡淡的香气,仿佛能洗净世间一切尘埃。
他小心翼翼地取了些泉水,装入瓶中,日夜兼程地赶回了赵府。
将泉水喂给云裳喝下后,奇迹般地,云裳的病情渐渐好转,最终彻底痊愈。
赵府中众人闻讯赶来,纷纷向柳逸尘表示感谢。
云裳更是泪眼婆娑,紧紧握住柳逸尘的手:“柳公子,你为了奴家,历经千辛万苦。
这份恩情,奴家永生难忘。”
柳逸尘微微一笑:“姑娘言重了。
能治好你的病,是在下最大的心愿。”
两人相视一笑,心中都明白彼此的心意。
从此,云裳与柳逸尘便定下了终身。
赵老爷见二人情投意合,也欣然答应了这门亲事。
婚礼之日,赵府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柳逸尘身着红袍,骑着高头大马,迎娶了美丽的新娘云裳。
镇上的乡亲们也都纷纷前来祝贺,为这对有情人送上了最真挚的祝福。
从此,柳逸尘与云裳在赵府中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他们时常一起品茶论诗,探讨学问,也时常一起做好事,积功德。
在他们的努力下,赵府中的邪气彻底消散,府中众人也都过上了安宁祥和的生活。
而那段关于幽冥珠的往事,也渐渐成为了镇上的传说。
每当夜幕降临,镇上的老人们便会围坐在火堆旁,讲述着那段离奇的故事,为孩子们带来无尽的遐想与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