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由于各个方面因素影响,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有些停滞不前了。很多专家、教授为此提出很多建议、看法,想要帮助国家改变房地产市场的状况。
中国房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知名学者孟晓苏指出:“当前数据显示,去年中国老百姓增加了十五万亿存款,如果将这十五万存款拿出三分之一,恢复咱们对房屋的购买,装修和其他购买,中国经济不就能顺利恢复了吗?”
孟晓苏这段话被爆出后,立马成为了各大平台的热搜头条,引来了社会各界的质疑。孟晓苏为什么说这样的话?他的目的是什么?我们该如何评价他的言论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孟晓苏有着“房地产之父”之称,各大房产开发商的商品房预售、公摊面积和七十年产权等制度,正是他提出的。但是这让很多居民在买房子的时候都很痛苦。除此之外,孟晓苏还投资了天津和北京两家有名的房产公司,担任着比较重要的职位。
他的一系列话术混淆视听,使行业风气败坏。自己在知名房地产公司做高层管理,持有公司的股份,手持高额分红,薪水极高,却还在剥削百姓,真是有损人民公仆的形象!自己得到了巨额利润,这应该算是不当得利了吧,建议有关部门介入并好好调查。
孟晓苏对近两年的中国房地产数据进行了分析,据统计,二零二二年房地产销售额约为13.3万亿元,相比二零二一年的18.2万亿元,减少了五万亿元!楼市销售量的巨大下降对中国经济显然产生了较大的打击。
他甚至将二零二二年房地产市场销售额较二零二一年的销售额的下降值除以二零二二年居民储蓄总金额,得到三分之一这个结果。他得出结论:如果居民拿出三分之一的储蓄金额来买房,刚好能补上销售下滑的空缺。那么房地产行业遇到的困难自然能迎刃而解。虽然看似有道理,实际上是在偷换概念,发生了严重的谬误。
问题真有他所说的那么简单吗?显然不是的。国家房地产销售量的下降,影响因素有很多,例如供需的变化、国家经济的衰退、严厉打压“炒房”等等。孟晓苏单单把房地产销售量的下降推诿到居民存款上,给人一种“因为百姓把钱都存银行而没钱买房,房地产行业陷入困境”的错觉。
近三年由于疫情的缘故,物价上涨,失业率高,就业压力不断增加等因素导致百姓收入减少、存款减少。加之二胎三胎政策放开,百姓真的没有多少额外的钱。存钱是为了给孩子上学,给儿女买房,生病就医等等。
相信很多家庭都背负着以上的压力。而中国房价二十年来猛涨,有些家庭一生的收入也未必能全款买下房子,整个家庭必须倾囊才有能力买下,更别说拿出百姓存款的三分之一!况且需要购买房子的家庭,都是分散到不同年份的,相信有些农村家庭暂时没这个需求。只能说孟晓苏的理论真是谬误百出!
孟晓苏认为,需要鼓励有支付能力的居民购房,才能够带动经济、收入、就业的增长,低收入人群也能从中受益。但是有什么理由鼓励居民买房呢?根本上是要回到居民的需求,因为居民的需求才是经济复苏的动力。
有些专家显然是闭门学术,没有真正体会过百姓的生活,所以有些建议是不切实际的。所以,应该禁止专家投资实体公司、建立相关专家从业和交往禁令,禁止与企业负责人有太过密切的交往。
还应该加强对所谓“专家”的制约和道德教育。若有编造数据、输送利益、弄虚作假等原因随意发言、误导民众的专家应该严格追究责任。同时,将专家发言与其工资考核严格挂钩,避免口无遮拦。
专家的话在网上总能够引来很多关注,产生分歧时很多解释是说百姓误读误解,但有没有想过也有可能是专家没有表达清楚呢?孟晓苏的言论,故意混淆视听,其本质不过是一个奸商罢了!
正在读文章的您相信所谓的“专家言论”吗?我们又该如何解决专家乱建议的乱象?欢迎您在评论区谈谈您的看法,我们一起交流和讨论。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这篇文章,是为了给读者提供更多信息和资讯。文章的观点仅是参考作用,所涉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消费建议。若您对文章事实存在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
我们村房价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