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届人大前,周总理对人事安排的情况,吴德回忆:用心良苦

蔡妹子 2024-11-06 15:59:25

四届人大前,周总理大智若虚

1974年,随着四届人大召开的临近,病重的周恩来总理在305医院竭尽全力布局人事安排。面对"四人帮"对重要部门部长人选的干预,周总理运筹帷幄,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化解危局。当时担任北京市委第一书记的吴德,在一次与总理的谈话中被告知要到人大任职。起初,吴德并不理解总理的良苦用心,直到李先念向他点明:这是总理为他避开"四人帮"掌控的文化组而精心设计的调动。这一细节,折射出周总理在四届人大人事安排中与"四人帮"斗智斗勇的历史画面,也展现了他对干部的深切关怀。最终,在毛主席的支持下,四届人大选举产生了以周恩来、邓小平为代表的新一届国务院领导核心,粉碎了"四人帮"企图把持"组阁"大权的阴谋。

力挽狂澜显政治智慧

1974年1月下旬,周恩来总理的病情日趋严重,但他心中始终惦记着一件大事。这件大事就是为党和国家找一位可靠的"接班人"。

在他心目中,邓小平是最合适的人选。周总理深知,要巩固邓小平的实际权力,必须为他创造各种有利条件。

1月18日,一场重要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周总理的主持下召开。会议决定成立中央军委五人小组,成员包括叶帅、王洪文、张春桥、邓小平和陈锡联,这让邓小平顺利进入军队领导核心。

3月,一场关于联大六届特别会议人选的讨论引发了激烈争论。"四人帮"竭力反对由邓小平率团出席的提议,并提出种种借口进行阻挠。

面对"四人帮"的阻挠,周总理毫不退缩。他在外交部的报告上直接批示"同意",并将报告送至毛主席和其他政治局成员手中。

"四人帮"不甘心失败,竟然下令外交部撤回报告。江青更是在政治局会议上大闹一场,但毛主席对江青的行为提出了批评。

邓小平最终率团出席联大,他的发言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4月19日,邓小平凯旋归来,周总理为他举办了接风洗尘宴。

6月1日,因为长期操劳过度,周总理不得不住进了解放军305医院。但他仍然坚持工作,7月17日还抱病参加了毛主席召集的中央政治局成员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毛主席不仅提出要召开四届人大的建议,还明确表态由邓小平出任国务院第一副总理。这一决定为邓小平接替重病中的周总理铺平了道路。

这些安排让"四人帮"感到极度不安。他们认为要打败政治对手,必须抢到"组阁"的决定权。10月6日晚,江青匆匆赶到医院,和刚见完外宾的周总理谈了整整两个小时。

尽管江青喋喋不休地提出她对四届人大人事安排的种种"建议",但周总理对所有实质性问题都未作回应。这让江青空手而归,只能对王洪文发泄不满。

在这关键时刻,周总理找来了邓小平,与他共同商议人大人事安排问题。这标志着一场关乎国家命运的重要布局正式展开。

周总理布局人事费心思

在四届人大召开前,周总理对人大和国务院的人事安排进行了精心考量。他多次邀请不同的同志前来商谈,每次都是三四个人一批,分批进行谈话。

周总理对人大副委员长人选提出了明确要求,他强调必须有工人代表,还要有妇女代表。王洪文向周总理推荐了东北的工人劳动模范王崇伦,但周总理并未采纳这个建议。

经过慎重考虑,周总理选择了李素文作为副委员长人选。李素文既是工人,又是女性,完美符合了两个条件的要求。

在这期间,周总理还提议让谢静宜担任副委员长。在做这个决定之前,他专门征询了吴德的意见。吴德表示赞同,因为谢静宜是毛主席亲自指定的北京市委书记。

对于部长人选的安排,周总理也格外用心。李先念向他推荐万里担任铁道部部长,周总理则点将周荣鑫出任教育部部长。这些安排都显示出他对人才的精准识别。

人大秘书长的人选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在"四人帮"步步紧逼的情况下,吴德提出要找一位能够处理外事活动的同志担任这个职务。经过邓小平向毛主席传达,最终确定由原外交部部长姬鹏飞出任秘书长。

对于副秘书长的人选,周总理提出了四个人的名字:罗青长、武新宇、李金德和沙千里。这些安排都体现出他对人大工作的重视。

在四届人大筹备期间,吴德作为秘书长负责组织开会工作。由于他对许多情况并不熟悉,周总理总是非常耐心地一个人一个人地为他讲解应该如何安排。

在与"四人帮"商议人事安排时,周总理表现得极为谨慎。据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总理每次与"四人帮"商量时都显得很为难,不得不反复权衡。

经过多方征询意见后,周总理将拟定的人事安排名单上报给了毛主席。当时毛主席正在外地,在审阅名单时,他将谢静宜任副委员长的提议划掉了。

这些人事安排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周总理的政治智慧。他既要考虑各方面的力量平衡,又要确保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每一个决定背后,都饱含着他对国家发展的深思熟虑。

在这个过程中,周总理表现出了高超的平衡艺术。他既要应对"四人帮"的各种干扰,又要维护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通过一系列精心安排,他成功地为新一届政府的组建奠定了基础。

巧解吴德困境显真情意

在四届人大召开前夕,"四人帮"中的张春桥和江青向周总理提议,要设立文化部,并让时任北京市委第一书记的吴德担任部长。这个提议立即让吴德感到不安。

吴德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前往找周总理"请辞"。他向周总理陈述了两个理由:一是北京市的工作任务繁重,二是他对文化工作并不熟悉,此前在文化组的工作也没做好。

从总理那里出来后,吴德又找到了李先念同志,请他帮忙向周总理说明情况。然而事态并未就此平息,张春桥很快又抛出新的提议,要让吴德出任副总理兼文化部长。

这个新提议显然是"四人帮"商议后的结果。面对这种局面,吴德再次找到李先念,表达了自己无法胜任的困难。李先念随后将吴德的想法转达给了周总理。

周总理对吴德在文化组的处境了如指掌。在一次谈话中,周总理提出让吴德到人大任职。但是刚开始吴德并不愿意接受这个安排。

这时,李先念向吴德解释了其中的深意。根据规定,人大的工作人员是不能兼任政府部门工作的。这样一来,吴德就能合情合理地脱离文化组。

吴德听完李先念的解释后才恍然大悟,明白了周总理的良苦用心。在处理文化部人选问题上,吴德曾建议由文化界知名人士担任部长,还具体推荐了刘大杰教授。

但是这个建议很快就被"四人帮"否决了。江青随后提出由于会泳担任文化部长,周总理考虑了这个意见。这段经历让吴德更加感激周总理的周到安排。

在吴德调任人大工作后,他被任命为常务副委员长。在四届人大开会期间,他还兼任秘书长职务。但是吴德表示,大会闭幕后就不能再担任秘书长了,因为工作负担太重。

于是,新的秘书长人选又成为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吴德提出要找一位能够处理外事活动的同志担任这个职务。在"四人帮"施压的情况下,他提到毛主席可能考虑让姬鹏飞担任秘书长。

这个提议让"四人帮"感到意外,他们表示从未听说过主席有这个想法。关键时刻,邓小平站了出来,提议直接向毛主席请示。最终,经过邓小平转达,毛主席同意由原外交部部长姬鹏飞担任这一职务。

这一系列事件充分展现了周总理对干部的关怀和政治智慧。他不仅帮助吴德摆脱了困境,还通过合理的人事安排,确保了人大工作的顺利进行。周总理的这份良苦用心,让吴德终生难忘。

四人帮翻船月月日日

一场围绕"风庆轮事件"的政治斗争正在上演。1974年10月17日晚,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江青突然对周总理、邓小平领导下的国务院发起猛烈攻击。

散会后,"四人帮"在江青处密谋,决定派王洪文前往长沙,向毛主席告周总理和邓小平的"状"。王洪文背着中央政治局多数成员,擅自前往长沙。

在向毛主席汇报时,王洪文按照"四人帮"事先商量好的说辞进行陈述。但毛主席听完后,对他进行了严厉批评,要求他与邓小平同志搞好团结,遇事多与总理和叶剑英同志商量。

江青不甘心依靠王洪文一人,还布置了另一手棋。得知外交部的王海容、唐闻生要随邓小平陪同外宾去长沙见毛主席,她立即召见了这两位同志。

江青要求王海容和唐闻生见到毛主席后,一定要提及"风庆轮事件",并让她们把矛头指向国务院。然而,王海容和唐闻生在动身去长沙前,连夜赶到305医院,将江青的图谋告知了周总理。

周总理也让两位同志向毛主席转达他对"风庆轮事件"的看法。10月20日,毛主席在接见外宾后,听取了王海容和唐闻生的汇报,顿时大怒。

毛主席让两位同志回京后转告周总理:总理还是总理,开人大的时间要视总理的病情而定。11月初,周总理忍着病痛,向在长沙的毛主席详细汇报了四届人大的各项准备工作。

12月23日,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周总理抱病飞往长沙,亲自向毛主席汇报四届人大的筹备情况。当天,王洪文也随同前往。

在湖南省委九所宾馆6号楼会议室,毛主席、周总理、王洪文进行了一次重要谈话。从23日到27日,毛主席与周恩来、王洪文共谈了四次话。

在谈话中,毛主席再次严厉批评王洪文,要求他不要搞"四人帮",不要搞宗派,并警告他搞宗派是要摔跤的。对于周总理的病情,毛主席体贴地说,让他在四届人大后安心养病,国务院的工作交给邓小平。

12月26日是毛主席81岁生日。这一天,毛主席特意安排王洪文去了韶山,自己则和周总理进行了一次长谈,这次谈话后来被称为"长沙决策"。

这次长谈在历史上留下了重要印记。半个月后,四届人大第一次会议胜利召开,选举产生了以周总理、邓小平为代表的新一届国务院领导核心。

"四人帮"梦寐以求的"组阁"阴谋就此破产。这场关系重大的政治斗争,最终以周总理和邓小平的胜利而告终,为国家的政治稳定打下了坚实基础。

这一系列事件展现了周总理高超的政治智慧,也反映了毛主席对"四人帮"图谋的明确态度。四届人大的胜利召开,成为了我国政治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7 阅读:944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