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马谡当道下寨,能不能守住街亭?司马懿说得再清楚不过

东场的校尉 2024-06-23 09:37:31

街亭之战,是诸葛亮北伐史册上一抹深刻的遗憾。

其影响之深远,足以让人扼腕叹息。

这场战役。

发生在蜀汉最为脆弱,却又充满希望的转折点上。

刘备逝世,使得蜀汉,仿佛一夜之间失去了主心骨。

曹魏误以为蜀汉已是强弩之末,不再构成威胁。

便放心大胆地,将重兵调往东部,对付孙吴。

这,无疑给了诸葛亮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

诸葛亮抓住了这个时机,发起首次北伐。

就如同冬天的一把烈火,突然而迅猛,让曹魏措手不及。

那时的曹魏边境。

守备松懈,面对蜀汉军队的突袭,如纸糊一般,一触即溃。

诸葛亮,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横扫陇右。

众多郡县纷纷望风而降,似乎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

整个陇右地区,眼看就要成为蜀汉的囊中之物。

这样的开局,让所有人始料未及。

第一次北伐,因此被视为最有可能成功的北伐行动。

然而,就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

街亭之战,如同一盆冷水。

浇熄了蜀汉北伐的熊熊战火。

街亭,这个原本不起眼的咽喉之地,一时间成了决定战局的关键。

诸葛亮精心策划的北伐大计,需要一个稳固的后方和畅通的补给线。

而街亭,正是连接前线与后方的桥梁。

遗憾的是。

街亭的失守,如同断了蜀军的臂膀。

不仅打断了诸葛亮前进的步伐,也让之前取得的所有优势,瞬间瓦解。

胜利的果实。

指缝间滑落,留下的只有深深的反思与教训。

那很多人就有个疑问,如果当时马谡听从诸葛亮安排。

当道下寨,能不能守住街亭?

一步险棋

陇右地区,尽管已被诸葛亮的北伐大军打得摇摇欲坠。

但仍有个别郡县负隅顽抗,不肯轻易低头。

曹魏,意识到陇右的重要性,自然不会坐视不理。

一场大规模的援军行动,悄然展开。

目标直指街亭,意在打通援救陇右的通道。

而诸葛亮,这位运筹帷幄的智者。

早已料到此步,他计划在街亭布下重兵。

力图阻截魏军,确保能够彻底平定陇右,再集中力量迎战魏军主力。

魏国方面,派出了智勇双全的司马懿作为总指挥。

这位老谋深算的统领,是魏国的中流砥柱。

而先锋官,则是勇冠三军的张郃。

他的名字,在战场上就意味着无坚不摧,这对组合无疑让魏军士气大振。

反观蜀汉,诸葛亮在选将上却走了一步险棋。

他任命了饱读兵书,却实战经验不足的马谡担任主将。

期望他能将平日所学,转化为战场上的胜利。

马谡身边,有王平作为副将。

街亭有兵把守

魏军在司马懿的调度下,如潮水般涌向街亭。

张郃,如箭在弦上,率军疾驰,满心期望能在蜀军之前占据街亭。

然而,当魏军风尘仆仆抵达街亭时。

眼前的一切,却如冷水浇头。

蜀军的旗帜已在风中猎猎作响,防守工事已筑。

这意味着司马懿精心策划的先手棋,被诸葛亮预判并提前布局了。

司马昭作为司马懿的儿子,奉命前去探查。

回来报告时,只简单几个字:

“街亭有兵把守。”

这几个字,如巨石砸在司马懿心头,让他原本紧绷的神经瞬间松弛,随之而来的是深深的挫败感。

他不由自主地叹道:

“诸葛亮真乃神人,吾不如也!”

这句话,既是司马懿对诸葛亮深谋远虑的由衷赞叹,也是对自己未能抢占先机的遗憾自责。

时局瞬息万变。

司马懿的心情,也如同过山车一般起伏不定。

正当他为街亭,已有蜀军驻守而感到沮丧之际。

一个新的情报,如同春风吹皱了一池春水。

让他的心境豁然开朗。

原来,探子回报,马谡并没有遵循兵法,将大军稳稳当当地部署在必经之路上。

反而将大部兵马,安置在了山巅之上。

这一消息,如同甘露滋润了司马懿焦渴的心田。

他心中暗喜,仿佛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司马懿深知,街亭的地势对战局至关重要。

而马谡的这一决策,无疑是将天赐良机拱手相让。

错失了,当道下寨的良机。

无疑是犯下了兵家大忌。

在司马懿看来,唯有扼守道路,控制咽喉,才能真正发挥街亭的战略价值。

而马谡的布阵,显然违背了这一基本原则。

为确保万无一失。

司马懿决定亲自前往前线,实地考察一番。

当他亲眼目睹到蜀军在山顶扎营,四周地形开阔,易攻难守。

不禁摇头叹息:

“马谡,马谡,你空有其名,实为庸才矣!”

把大军拉上山,看似占据了高地。

实际上却孤立无援,补给困难。

在司马懿眼中,这样的布阵无异于将胜利的果实,亲手送到了魏军的面前。

于是,司马懿利用马谡布阵的失误。

指挥魏军从山下发起猛攻,利用地形优势,对蜀军形成了包围态势。

蜀军虽勇,却因地形不利。

补给困难,士气逐渐低落。

最终,马谡的军队在魏军的步步紧逼下,防线崩溃,街亭之战以司马懿的大获全胜告终。

阻击战,不是歼灭战

如果马谡能够遵循诸葛亮的指令:当道下寨。

那么街亭的局势,或许会有另一番景象。

当道下寨,相当于在咽喉要道上设置了一道屏障。

这样的布阵,虽不及城池坚固。

但足以迟滞,敌军的行进速度,为己方赢得宝贵的时间。

曹魏的援军。

尤其是先锋部队,多为机动性强的骑兵。

他们擅长快速突袭,但携带攻城器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面对一座“简配版的城池”,他们只能望而兴叹。

或选择硬攻,但这无疑会大大消耗其战斗力。

而且在没有后续步兵携带攻城器械支援的情况下,想要突破这道防线,绝非易事。

这样,马谡的部队就能有效拖延魏军。

为诸葛亮主力部队的到来争取时间,以便进行最后的决战。

但马谡的想法,却偏离了诸葛亮的初衷。

他没有理解到自己的任务是打一场阻击战,目的是牵制和延迟敌人,而不是寻求一战定乾坤的歼灭战。

从司马懿的反应来看。

如果当道下寨,是能守住街亭的。

街亭的易手,不仅改变了北伐的局势,也让司马懿的军事才能再次得到了证明。

而马谡的失策,不仅葬送了一次重要的战略机遇。

更让后世在谈论兵法时,多了一个失败的案例。

警醒后来的将领:

战场之上,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