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骂你的,他做他的!”浙江71岁老人公开宣布:他想重建圆明园

张郃说历史 2023-03-04 23:45:08

2006年,一位年逾七旬的老者公开表示自己打算斥巨资1:1还原圆明园的盛景,让昔日历史瑰宝重现于世。

此言一出却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其中有更多的声音都在对这位老者进行批判。

“圆明园多么难得?就算复制出来也只是一个毫无价值的替代品,不可同日而语”;

“身为商人果然是无利不起早,居然能想到借圆明园的噱头捞一桶金”;

“圆明园被毁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痛与恨,你这样做无异于在国人的伤口上撒盐”。

这样的话越说越难听,但是年迈的老人并未放弃自己心中所想,他这一生仅仅剩下这一个愿望还没有实现。

“你骂你的,我做我的,无论如何我都要重建圆明园。”这是他重复过无数次的一句话。

这位老人是何许人也?他为什么会想要重建圆明园?

这项工程耗资无数且无人担保能带来对等的收益,他为何如此坚定?

从打工到创业

这位年迈的老人名叫徐文荣,1935年出生在浙江东阳,他出生在一个大环境并不乐观的时期,自幼在艰难穷窘的环境中成长。

父母为了满足一家老小的生活需求,在徐文荣3岁那年举家搬迁来到了横店做起小本生意。

可以说徐文荣是在横店长大的,横店早已成为他的故乡。

家境窘困的徐文荣早早来到了社会打工。

他做过许多尝试,种过地也当过会计,每一段事业都在完全不同的领域中跨越,这也证明他自幼就是个敢于尝试不怕失败的人。

1975年,国内经济环境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态势,经历了多番尝试的徐文荣打算借此东风开办一家缫丝厂自主创业。

徐文荣看上了当地一家设备老旧、快要倒闭的工厂。厂里的员工因为拿不到足额的工资有所懈怠,工作的积极性明显下滑。

徐文荣却并不在意,他相信在经过自己的努力,这家缫丝厂一定可以焕发出应有的生机。

徐文荣意识到原本的制度不再适合当下的经济环境,他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在缫丝厂内推行多劳多得的承包责任制。

想要多赚钱就要多干活,偷懒的人是拿不到和别人一样多的工资的。

为了成为国内行业领头羊,徐文荣还聘请到许多专业相关的人士,购入大量的新型机器。

提高工厂的生产效率,减少工人数量以及工作量,带领大家在乘势而起的大环境中好好地闯出一片天来。

实现共同富裕

徐文荣赌对了,他正确判断出当时的社会经济形势,给了缫丝厂和行业发展一剂强心针,也赌赢了自己的未来。

徐文荣接手缫丝厂第一年,工厂就实现了5.6万元的净利润,第二年实现了55%的利润增幅。

第三年竟然一举拿到了30余万元人民币的盈利。

这笔钱在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可是一笔巨款,足够一家人衣食无忧地生活一辈子了。

徐文荣并不满足,他欣喜于自己取得的优异成绩,却总想要带领横店人共同富裕,让当地人民都能过上富足安稳的生活。

为了实现这一愿望,徐文荣先后开办了上百家工厂,包括缫丝厂、纺织厂、化纤厂等等。

当地年轻人既可以留在家乡发展,照顾好父母,又能拿到和在城市工作同样多的工资,谁还会有怨言?

徐文荣真正实现了“先富带动后富”,凭一己之力拉高了整个横店居民的生活水准,实现了更加庞大的经济效益。

但是仅仅做到这些还远远不够,徐文荣希望让横店成为全国闻名的大城市。

就像上海、深圳那样,拥有独具特色的旅游亮点。

在工业发展的推动下带动旅游业蒸蒸日上,彼此相互呼应相互扶持,推动横店飞速发展,让所有人都能过上安稳富裕的生活。

徐文荣的想法虽好,但实践起来却是难上加难。

横店没有吸引人的山水风景,也没有大城市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几乎没有拿得出手的特点吸引游客。

建造高楼大厦不是徐文荣一人之力就可以完成的,于是他便将目光放到了修建山水景观之上。

既然没有山水,那就自己建造山水景色。

徐文荣一口气呈现出五大人造景观,小桥流水、园林建筑通通被融合吸纳进去。

还配备了占地上千亩的度假村和文化村,横店渐渐有了旅游城市的苗头。

只凭借这些人造景观远远不够,毕竟大家更喜欢具有历史年代感的名胜古迹。

人造建筑美则美矣,却不能呈现出历史文化沉淀的效果,很难吸引到庞大的游客群体。

正在徐文荣有些犯难的时候,一个机会从天而降,打开了横店旅游业的生路。

成立影视基地

一位名叫谢晋的导演打算拍摄一部关于鸦片战争的电影,并赶在香港回归之时上映。

谢晋希望能将电影中的广州街更加完美地呈现出来。

他跑遍很多地方都没有找到符合自己心中构想的十九世纪街景,于是便将主意打到了横店身上。

谢晋知道徐文荣擅长人工造景,希望与他达成合作。

在最短时间内建造出一条最大程度上还原的广州街景,内部的民宅、府衙包括妓院等大大小小的建筑都需要一比一进行还原。

徐文荣深知这是个难得的机会,一旦横店造景被用于影视作品当中,电影播出之后一定会引来大量的观众与游客,带动当地的经济效益,横店也就找到了新的出路。

于是两个人一拍即合。

谢晋给了徐文荣三个月的时间建造街景,好让电影赶在1997年7月1日香港正式回归之际按时上映。

徐文荣立刻承包了一百多个施工队,每个队伍负责一栋建筑,不仅要要风雨兼程地做下去,还要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在诸多艰难险阻的影响之下,徐文荣顺利在交付时间内呈现出了大量还原的广州街景。

电影《鸦片战争》于1997年6月9日成功上映。

此后大量观众前去电影拍摄地拍照留念,横店凭借一部电影火了起来,也让更多电影制片人注意到横店的存在。

在徐文荣的不断努力之下,横店建造出了越来越多的街景建筑。

其中取景于横店的《荆轲刺秦王》还在戛纳国际电影节上荣获技术大奖,这显然离不开徐文荣人造景观的功劳。

此后几年横店成为了著名的打卡胜地,每年可以吸引到上亿人次游客。

徐文荣的身家随之水涨船高,当地居民也都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富足生活。

正当大家以为一切已经步入正轨,往后可以踏踏实实坐享其成的时候,徐文荣又提出了一个惊人的想法。

复刻昔日强盛

“重建圆明园。”

面对镜头,徐文荣表示这是他此生最大的愿望。很多人不理解他,他也明白。

毕竟圆明园被毁,大量文物流失海外,圆明园遗址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中国人不要忘记那段屈辱的历史。

徐文荣也没有忘记,相反,他希望通过还原圆明园的方式让大家看到往日辉煌磅礴的圆明园盛况。

也好更深刻地认识到昔日列强对中国犯下了多么沉重的罪行。

也有人认为他是在哗众取宠,借圆明园的名声搞自己的事业,最后赚得盆满钵满,果然是个利欲熏心的商人。

对待外界数不清的流言与谩骂,徐文荣只是说了一句“你骂你的,我做我的”。

他已经成功过带领横店人民过上了更好的日子。

重建圆明园是希望大家的灵魂也能跟得上经济发展的速度,不要忘记国耻,更不要满足于现状。

2006年,徐文荣面对镜头提出重建圆明园的想法之时就已经决定要这样去做了。

2008年项目正式启动,在攻克了选址、买地、审批流程、造景如何还原等难题之后。

2012年项目终于开始动工。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四年的辛苦打磨还是很有效果的。

有了圆明园内部细节的探讨、商定,以及专业人士意见的参与,徐文荣最终在短短4年时间内成功将圆明园1:1复原,让昔日奇迹重见天日。

不过令人惋惜的是,原先圆明园内部的大量遗迹珍宝已经流失了。

1960年,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肆无忌惮地在中国人的土地上烧杀抢掠,还偷走了圆明园内数不清的珍宝。

圆明园被称为“万园之园”,其中珍藏的瑰宝数不胜数。

队伍庞大的英法联军眼见无法全部带走,干脆一把火烧得一干二净,就算带不走也不给别人留下。

那场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不止。

有人统计过,圆明园中至少有150万件瑰宝至今流落海外尚未追回,只能出现在大大小小的拍卖会上。

为了追回国家的财产,徐文荣东奔西走去过很多地方,参加过很多场拍卖会,想要将国家遗落在外的珍宝带回故土。

尽管他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但是仅凭他一人之力很难找到太多流失的宝物。

新建的圆明园想要复刻其中宝物难上加难。

为了满足新建圆明园内部陈设的需求,徐文荣成立了文物集散中心,回收流落在世界各地的古玩文物,作为新圆明园的展品陈设。

从2006年提出想法,到2016年顺利完工,徐文荣耗费十年时间终于让圆明园重现于世,让爱国人士有了新的情感寄托之地。

这一仿制品,被称为“圆明新园”。

徐文荣看着自己用毕生心血换来的圆明新园感慨万千,他终于实现了自己年轻时候的梦想。

中国曾经饱受屈辱欺凌,或许是因为内部政治环境不稳,或许是外界列强虎视眈眈。

但今天的中国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徐文荣重建圆明园也是为了向世界证明,今日的中国已非昨日。

或许可以抢走数不清的珍宝文物,但是埋藏在国人心中的爱国情怀与民族复兴的梦想从未熄灭,这远比那些明码标价的宝物更加珍贵。

结语

徐文荣从小是吃苦长大的,他做过很多别人做不来的工作。

也正因如此,他才想要改变家乡人民的生活现状,凭一己之力推进家乡经济建设,带领当地人民走向共同富裕。

多年来徐文荣一直秉持着这一理念,从大家的利益出发进行考量,这样的人怎么会不成功?

事业有成的他心怀家国,为了证明中国崛起斥资300亿复刻圆明园,顶着谩骂声和指责声重现“万园之园”。

他不是为了扩大自己的商业版图,而是想要将一腔爱国热血化作实物留在世上。

好在有越来越多的人感激徐文荣。

是他让人们心目中的圆明园从原先那个受到战火侵蚀破败不堪的模样,成为现在富丽堂皇值得骄傲的样子。

这不也代表着我国数年来的变迁历程吗?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