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4月17日电(记者 程思)4月16日,2025年全国残疾人文化周活动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启动。中国残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张卫星出席活动并致辞,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奇巴图出席活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残联宣文部负责同志,自治区残联、文化和旅游厅、新闻出版局和自治区残工委成员单位相关负责同志以及来自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宁夏、新疆等九省(区、市)、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的残疾人工作者和残疾人代表共计500人参加活动。 活动自4月至11月底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以"融合共享,携手同行"为主题,展示残疾人生产生活的新变化新亮点。中国残联、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新闻出版署专门就活动印发通知,要求挖掘本地特点,加强区域合作,利用基层资源,建立健全残疾人文化周活动常态化运行工作机制,让残疾人更多受益。 "我们的文化服务延伸一寸,生命光彩便多绽放一分;我们的助残事业深耕一尺,文明厚度则再累积一丈。"中国残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张卫星在讲话中饱含深情地说:"内蒙古是我们党领导建立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素有'模范自治区'美誉,本次活动的举办,正是内蒙古自治区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将践行蒙古马精神和'三北精神'融入全区残疾人文化工作,打造'大爱北疆'公益助残品牌,推动残疾人文化事业均衡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生动体现。" 张卫星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本质要求,实现文化服务精准供给;要紧紧依靠深化改革这个根本动力,促进文化服务创新发展。要稳稳抓住科技赋能这个关键引擎,推动文化服务智慧升级。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启动仪式上,内蒙古自治区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佟国清发表热情洋溢的致辞时指出:"发展面向残疾人的文化工作,是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保障残疾人文化权益、实现残疾人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要以文化周活动为契机,突出 '融合共享,携手同行'的主题,与文化旅游、新闻出版部门联动协作,整合社会资源,创新方式方法,大力弘扬'北疆文化',深入开展'大爱北疆'系列助残行动,让更多残疾人在艺术创作中找到自信,在沉浸式的文化体验中感受到温暖。" 中国残联、文化和旅游部以及内蒙古自治区领导共同按下手掌柱,启动2025年全国残疾人文化周活动。 随后,以《石榴花开》为主题的文艺汇演将活动推向高潮,汇演共分《石榴同心 民族团结》、《多彩神州 文化交融》、《生命之光 自强不息》、《北疆赞歌 同心向党》四个华章,来自内蒙古、河北、宁夏、黑龙江、天津、辽宁、北京、吉林、山西等省区市的残疾人演员联袂登场,歌舞、戏曲、杂技,精彩纷呈,交相辉映,呈现出各民族儿女在中华文化沃土上的团结与共生,彰显出残疾人在与身体残缺、病痛折磨、艰难困苦的较量下,在爱心善意交融交汇的勃发中,那些不屈不挠的灵魂,在文化艺术的世界里,自信自由地惊艳绽放! 据悉,"残疾人文化周"自2010年创立以来已持续整整十五年,虽以"周"为名,实则贯穿全年。2025全国残疾人文化周活动,以围绕丰富基层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和提升残疾人文化服务能力为追求,通过组织开展理论宣讲、专题座谈、知识竞赛、文艺演出、艺术展览、演讲征文等活动,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残疾人文化素质,保障了残疾人基本文化权益,打造残疾人文化事业品牌,促进了社会对残疾人群体的理解与接纳,推动了残疾人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来源:中国日报网
记者:程思
编辑:张雪飞
审核:张競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