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哎呦喂!你娃儿搞啥子名堂?喊我穿城过来就吃这家'垮垮店'?"
站在油渍斑驳的卷帘门前,瞅着隔壁卖五金的老王把板凳都支到马路牙子上了,忍不住用四川话朝带路的饕友甩白眼。
朋友神秘兮兮地摸出手机:"莫慌嘛!等哈儿你舌头儿要跳广场舞嘞!"

这家连块正经招牌都没得的饺子馆,硬是在巷子头盘踞了近二十年。两个铺面比邻而立,左边堂子墙上还贴着褪色的海报,右边灶房窄得两个嬢嬢错身都要喊"幺妹儿让一哈"。
塑料板凳在水泥地上拖出滋啦滋啦的响动,老板娘端着一盘刚出锅的饺子,吼得中气十足:"鲜肉饺一两——哪个帅哥的?"

10块钱十颗胖饺子,垫底的莲白叶还挂着水珠珠。
想当年老板两口子就蜷在灶房铺面,食客在梧桐树下端着碗"打游击战",如今盘下隔壁堂子还保留着原生态——掉漆的木头桌缝里能抠出八十年代的包浆……
老主顾张大爷嘬着饺子汤揭秘:"二十年前我在这哈儿吃饺子,对面发廊小妹还在跳抓钱舞!"


白菜肉饺是穿白裙的乖乖女,咬开能看见翡翠色的菜碎在粉嘟嘟的肉馅里躲猫猫;韭菜肉饺像扎冲天辫的川妹子,青翠欲滴的韭菜裹着肉香在舌尖蹦恰恰;最耿直的鲜肉饺就是光膀子猛男,肉汁biu地飙出来那刻,隔壁桌嬢嬢惊抓抓地喊:"哎哟喂!我的白衬衫!"



莫看饺子长得老实巴交,往红亮亮的蘸水里打个滚,瞬间变身夜店小王子!二荆条辣子、汉源花椒、保宁醋、土红糖在碗里搞摇滚,芝麻粒像撒在红毯上的金箔。
第一口酸得眉毛跳舞,第二口麻得嘴唇打摆子,等到第三口甜味从喉咙杀个回马枪——我嘬着筷子惊呼:"这个蘸水怕不是嬢嬢们偷学了变脸绝活?!"
最绝的是吃完十分钟后,后调的芝麻香还在口腔开巡回演唱会。
朋友看我嗦手指的憨样,笑得拍大腿:"咋样?是不是比那些网红店的‘照骗’饺子巴适嘛?"转头朝灶房嚎:"嬢嬢!再来二两韭菜的,多舀勺芝麻哈!"

这顿饺子吃得我汗流浃背又欲罢不能,抬头看见墙缝里1998年的挂历,突然懂了为啥街坊们二十年吃不腻——白菜韭菜鲜肉是简谱,麻辣糖醋是歌词,芝麻香是单曲循环时的沙沙杂音。
老板娘边扯面剂子边摆:"现在年轻人爱拍抖音,前两天有个妹儿非要教我摆什么...哦对,克拉克!"
走出店门时夕阳把树叶染成辣椒红,身后传来叮叮当当的瓷碗交响曲。摸着滚圆的肚子,我忽然想起《火锅英雄》里的台词:"有些味道,你一闻到就晓得回家了。"
各位老饕些,
你们心头有没有这种"吃了就舍不得擦嘴巴"的踏踏?
赶紧在评论区摆一哈!下回我带起藿香正气水,我们继续决战成都苍蝇馆子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