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印象中,在北太平洋公约组织与俄罗斯的对抗中,一直以来都是在美国主导下进行的,那些与俄罗斯同处于欧洲地区的北约成员国的意愿似乎并不太积极,这也使得世界和平发展的安全环境总体来说,是安全可控的。
然而,当时光进入2024年以后,欧洲的北约成员国在对待俄罗斯的态度似乎发生了180度的转变。

作为北约重要成员国,法国总统马克龙率先发难,他明确表态,法国即将加入对抗俄罗斯的阵营。
对于这一点,我们在近期北约召开的一场会议可以看出来。
2024年2月以北约为主的西方,在法国首都巴黎召开了一场专题会议。
在这次大会上,作为东道主的法国总统马克龙发表了一场态度十分强硬的讲话。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马克龙称,西方国家讨论了向乌克兰派遣地面部队的可能性,尚未达成共识,但不排除任何可能性,为了阻止俄罗斯获胜,一切皆有可能。
马克龙的这一表态,可以说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马克龙的这番言论立即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一度登上了全球新闻热榜。

无独有偶,身为欧洲在北约的另一个重要成员国,德国近期又爆出了“录音门”事件,这不由得会让人产生联想,即:北约内部的欧洲国家已经在探讨如何进一步对付俄罗斯的方案了,而且这种方案将是全方位的,针对性非常强。
对于北约国家近期频繁挑衅俄罗斯的动作,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了1962年美苏争霸时期的“古巴导弹危机”,历史似乎惊人相似。
接下来,我们就来简单的了解一下,1962年发生的“古巴导弹危机”。
上世纪60年代,1962年10月16日至28日的十几天时间,对于我们人类文明来说,是一段即紧张万分,又惊心动魄的12天,也就是被历史学者史称的“古巴导弹危机”。
古巴,地处北美洲的加勒比海北部,国土面积为104555.61平方公里,古巴本身是一个岛国,但是地理位置却十分的重要,因为离美国的弗罗里达半岛仅200多公里,所以,古巴还是一个“墨西哥湾的钥匙”的称号。

正是古巴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让美国与前苏联对古巴的态度不得不重视起来,但是双方所采取的方式却截然不同,美国一直比较反对古巴的卡斯特罗,甚至多次派人刺杀卡斯特罗,一直都没有成功,这也引起了古巴当局及卡斯特罗本人的强烈不满。
而反观前苏联则不同,前苏联采取的则是友好路线,前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非常支持卡斯特罗,双方签订了一系列的互相支持的条约,这也让古巴与前苏联的关系越加的紧密。

卡斯特罗与赫鲁晓夫交谈
而此时美国与前苏联的关系急剧恶化,甚至一度到剑拔弩张的地步,可以说双方关系到了一触即发的前所未有的紧张程度。
上世纪60年代初期,作为世界唯一的两个超级大国——前苏联与美国都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洲际导弹与战略轰炸机,并且双方都拥有数量庞大的核武器库。
1962年10月16日到28日期间,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和前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两人各不相让,相互轮番试探对方的底线。
让人感到万分幸运的是,在经过几番的相互试探之后,并且在联合国以及国际社会有识之士 的斡旋下,最终,美国与前苏联还是用理智战胜了所谓的“面子”,避免了一场“核大战”。

这既是人类社会的幸运,也是世界上所有热爱和平人的一次重大胜利。
如今,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全面融合发展的新时代,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两大主题,过去的那种零和的冷战思维,早已经不适应当下世界各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了。
北约近期对俄罗斯的这种高强度挑衅动作,势必引起俄罗斯的反击。对此,我们必须高度警惕“古巴导弹危机”重演,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
我认为:采取对抗手段是没有出路的,选择谈判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