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热爱不能成为演员
1952年,第一次登台的失败,使葛圭璋深刻反思到单纯的热爱并不能成为演员,舞台上的从容自信源于扎实的基本功,每一个圆场、每一声唱腔都是台下夜以继日的勤学苦练累积的。怎样做一个合格的演员,舞台实践的第一课生动地教会了他。
♫. ♪~♬..♩
1956年3月,由文化部批准的河南豫剧院组建,分为一、二、三团演出,葛圭璋所在的河南省歌剧团并入以现代戏见长的三团,停留的时光虽然短暂,却让初出茅庐的他懂得了如何去揣摩人物,在程式动作之外合乎角色心理及身份的表演。
♫. ♪~♬..♩
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1962年,在河南省文化局组织的首届“收徒拜师”大会上,已经调入河南豫剧院一团的葛圭璋有幸成为豫剧名丑高兴旺收的两个徒弟之一。1963年,葛圭璋又被名丑牛得草看中。两个豫剧丑角流派宗师级的先生先后眷顾后辈,传为梨园佳话。
♫. ♪~♬..♩
‡
“
艺名“葛草旺”寄托两位恩师的希望
♫. ♪~♬..♩
“葛草旺”这个艺名寄托着两位恩师的厚望,高兴旺师父以民丑见长,尤其擅长以声音塑造人物;牛得草师父曾拜京剧名丑萧长华为师,多演有文化层次的官丑、公子丑,他们都把拿手好戏毫无保留地传给了葛圭璋。两种不同风格的丑角表演在葛圭璋这里,经过了揉碎拿捏,融汇贯通,有了深层次的体悟。
♫. ♪~♬..♩
跟两位师父比起来,葛圭璋缺少的是一条好嗓子,怎么唱都赶不上,葛圭璋的心里渐渐有了个小盘算,那就是取长补短。从大众剧团时启蒙老师管玉田师父到一团的李三星、朱文彪师父,严苛地督促练出的基本功恰恰可以弥补声腔上的不足,增加人物的形体动作来赋予人物的表现力。师父们以唱腔来凸显人物性格,徒弟葛圭璋则在表演中彰显人物性格。
♫. ♪~♬..♩
丑角演员对于舞台的投入永远是满腔热情的,对于学习的渴望也是无止境的。1979年,葛圭璋又拜师京剧名丑萧盛萱,多少年过去,老师的教诲早已如春风化雨,滋润着他在艺术领域的攀登求索。
♫. ♪~♬..♩
转益多师,不懈探索。在戏曲丑行领域,看似窄却更广阔的戏路刺激着丑角演员不断去博采众长,去创造、丰富自己的表演范畴。正因如此,才有了他借鉴昆曲《十五贯》却又别具特色的娄阿鼠的脸谱,又在《火焰山》中独创了猪八戒鼻子打出手的程式,增强了喜剧效果。
♫. ♪~♬..♩
‡
“
博学多取,报效豫剧
♫. ♪~♬..♩
1982年,葛圭璋的艺术生涯迎来了一个大转折,当他踏入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的大门时,看到各个剧种的优秀人才身怀绝技,表现出异常的兴奋。虚心求教,如鱼得水。学成归来后,他分别将商洛花鼓戏的《屠夫状元》和高甲戏的《凤冠梦》移植于豫剧舞台,西北和东南两种喜剧风格融入了中原的喜剧沃土,从此拉开了葛圭璋导演艺术生涯的序幕。
♫. ♪~♬..♩
创新是艺术发展的不竭动力,在葛圭璋的导演艺术创作中,吸收、嫁接与融合,他充分发挥着自己在喜剧表演方面的积累,让豫剧观众耳目一新。
对行当的大胆突破,对艺术的巧妙借用,对美的探索追求,对发展与创新分寸的拿捏,演员出身的葛圭璋更懂得调动一切手段服务于剧本,去塑造人物。
♫. ♪~♬..♩
做了导演的葛圭璋仍然没有放弃演员这个角色,偶尔合适的角色,他也当仁不让的客串一下,他的思想火花激发出更多的可能性,为人物增色不少。
♫. ♪~♬..♩
丑角缘起,喜剧求索,创造一生,他以天道酬勤的艺术实践,成为闪烁在豫剧舞台上不可缺少的绿叶;他以求知求新的精神贯穿着导演领域的耕耘,为传统戏曲浇灌了生机与活力。星河灿烂的戏曲时空里,他所塑造的一个个且丑且美的戏曲人物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