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刚联系的导师把我拉黑了…

考研学委 2025-02-09 16:10:38

一、需不需要提前联系导师呢?

对于部分同学来说,提前联系导师是有必要的,尤其是对于有明确感兴趣研究方向的同学来说,一定要提前抢占位置,毕竟有的老师一年就招一两个人,甚至还有隔年招生的情况。

但是,各位考生需要明确的是,在正式进入学校读研前,导师的作用其实微乎其微。能不能进入复试,全凭初试成绩,成绩过线了,各校的研招老师才会发送复试通知。至于最后能否录取,需要综合初试复试两项成绩,并不是依据各老师喜好而定的。

二、什么时候联系导师呢?

学长建议大家联系导师的时间要在初试成绩公布之后,也就是二月底三月初这个时间段。如果盲目拜师,到时候自己成绩不达标,场面会很尴尬,就像表完忠心然后提分手一样,浪费老师的感情和时间。

但是,如果有同学初试发挥良好,自己的预估成绩在往年录取成绩的中位数以上,且个人履历中有突出的成果,例如国家/省级获奖、发表论文、本科绩点高等,那么,即使还没出成绩,也可以考虑提前联系导师。

现阶段能做的就是将自己的简历做好,然后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将自己中意的老师都记到小本本上,并且把要发送的邮件内容都写好,等成绩一出,就可以开始发送了。

三、联系导师时的注意事项

联系导师可不像和朋友们聊天发哈哈哈那么简单,一字一词都要仔细斟酌。有的同学发完邮件之后迟迟不见回复,也有人只被冷漠地回了个收到,这还算好的。有一些同学就比较“倒霉”了,辗转多人加上的老师微信,结果没说两句对话框就出现红色感叹号。是我哪句话惹您不高兴了嘛,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下面这些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呀~

(图片来源于网络)

1.基本信息不能出错

学校的各学院官网中会详细列出本院所有老师的相关信息,同学们首先需要明确自己心仪的老师是否具备带研究生的资格(即:硕导)。其次,老师姓名和职称一定要确认好,千万不能有错别字,如果拿不准叫“教授”还是“副教授”,那就统称为“老师”。

每年都有一些粗心大意的同学出现,要么给人家老师换了姓氏,或者叫一个普通老师为院长/主任,简直是漏洞百出,老师内心OS:这怕不是记错人了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

2.简要突出自身优势

给老师发的邮件,不需要你长篇大论写小作文,条理清晰、语句简练即可。坚定地表明读研决心,并在本科绩点、科研成果、竞赛获奖等方面,挑出重点的2-4项就好。在邮件中一定要附上自己的简历,方便老师更直观地了解你。

3.写清自己的姓名+联系方式

导师的邮箱里每天都会收到各种各样的邮件,对于来自陌生人的邮件,有时都不会点开。所以在发送邮件时,一定要将邮件主题写清,表明意图,并且发件人用自己的真实姓名,邮件内也可附上自己的联系方式,以便对你感兴趣的导师回馈消息。

(点击查看原图)

4.避免扎堆联系

为了增加上岸机会或是挑到心仪的导师,“广撒网”算是明智之举,但是不要同一时间给同一所学校同一个学院的多位老师发邮件。有的老师会把自己的招生名额分给其他老师,要是A老师觉得你确实很优秀,转而推荐给了B老师,但是B老师也收到了你的自荐信,那可真有种一心二意的不真诚之感,好印象瞬间消失殆尽。

调剂的同学,邮件也要根据不同的学校和老师做出细微的调整,且要一个一个发送,不要群发,群发的邮件会被收件人发现哦。谁也不想被当作“备胎”,既然你的选择不坚定,就没有必要深度发展了,请联系其他老师吧!

5.全方位打探消息

选导师是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各位考生也有选择权。在发邮件之前,一定要全方位打探心仪导师的各种信息,不仅是学术领域的造诣,待人方式或者工作态度也要了解一下。有些导师的实验室/工作室任务特别多,或者对待学生很苛刻,要是被分到不适合自己的老师门下,读研的幸福感会大打折扣。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