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着10月份已经过完,转眼间这一年又要匆匆而过,从深秋逐渐过渡到寒冬,大家又要开始为新一年的春节而做准备了。回顾这一年的种种发展,大家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生活成本的提升,这一年虽然某些地方的疫情有所控制,但也有某些地区出现了疫情反弹,国内菜价基本上都迎来上涨。
更令人感到忧愁的是现在菜价上涨的趋势还没有结束,又有三大食品的价格恐怕也要迎来上涨,广大百姓的生活支出又要增加了。
虽然说每年秋冬季节的菜价总是要比夏天更贵一些,但是今年全国的蔬菜涨价潮却来得太早了一点,最近在逛菜市场时经常能够听到消费者和摊主吐槽菜价的对话,消费者表示现在蔬菜价格太贵了,已经买不起了,摊主也表示很无奈,当菜价越长越高时,他们卖菜也变得越来越难,所以其实他们并没有从菜价变动中赚得更多利润。
不过任何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化都是有迹可循的,当前全国多地的菜价都出现上涨,相较于夏季,秋冬季节的菜价出现上涨,一方面在于秋冬蔬菜种植成本的提升,由于全国大量蔬菜中有很多都是由北方供应的,可每到了秋冬季节,北方的气温骤然下降,有一部分蔬菜无法在露天的严寒环境下种植就只能放到大棚里种植。
而且因为温度变低,蔬菜的生长周期也会加长,这都加剧了蔬菜的种植成本,到了秋冬季节,蔬菜的价格自然不如夏季高温情况下蔬菜种植成本那么低。虽然南方城市的温度要比北方城市高很多,但南方城市秋冬季节的蔬菜生产周期和夏季相比也有所延长,再加之冬季运输蔬菜还要考虑避免冻伤、减少损害等情况,在做各类防护措施之时,也都提升了蔬菜的成本。
另外蔬菜涨价还有一大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性,当前全球菜价并没有实现统一很多地方的蔬菜价格还保持着较低水平,可也有很多城市的蔬菜价格早已冲上云霄,这种情况的出现就不再是单纯的能够用种植成本来解释的事儿了,他主要是某些中间商利用信息不对称性提高了菜价。
菜农和消费者之间无法形成信息的有效直接传递,他们只能让采购方充当桥梁的角色,他们从菜农手中购置菜品,在卖到消费者手中。我当菜品的需求量和供应量无法实现平衡时,要么就是菜农受到了损失,要么就是那些消费者要花更多的成本。
而在了解了蔬菜成本不断提升之时,我们还要接受一大噩耗,那就是还有三类商品也将迎来价格上涨。
水果
近几年来受到多重因素影响,国内这个价格一直保持着上涨的态势,特别是某些非时令性水果,价格持续飙升,一时之间不少消费者都叫苦连天,很多人都表示原本不买水果,只是因为不想吃水果,现在不买水果纯属是因为买不起。再者是伴随着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很多进口水果的价格也迅速飙升,这更让广大水果商失去了一大票消费者。
肉类
关于肉类价格的上涨,我们早就有所耳闻,而且他并不是在当下才出现突然上涨的情况,早在一个月前国内肉价就已经有了上涨的态势,某些地区肉价每公斤上涨幅度多达10元,而现在肉价飙升的背后体现出的也是养殖户养殖成本,提高生猪流通区域性等原因。由于某些地方还受到疫情风控影响导致物资出不去也进不来,大多数物资都要在区域内消化,某些不盛产生猪的区域自然会面临着市场供需不平衡的局面,这也就造成了猪肉价格的提升。
禽蛋类
禽蛋类受国内市场供应和需求量波动影响最为明显,特别是在近一段时间国内百姓明显感觉到鸡蛋价格上涨迅猛,全国多地鸡蛋价格基本上都已经闯入每斤5元大关,还有一些优质精品鸡蛋的价格已经升到了每斤9元以上,特别是那些北方城市,鸡蛋价格上涨的更为迅猛。
除了蔬菜以外,上述三类产品也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几大商品,而他们的价格上涨,毫无疑问会直接带动百姓生活成本的提升,所以也在年关将至时,我们应该警惕这些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经济压力,不过相信这种价格变动局面很快也将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