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利亚的政局在经历多年的动荡后,终于迎来了一丝稳定的曙光。
据报道,12月11日,库尔德武装在美国的斡旋下,与反对派达成了停火协议,并计划从曼比季撤出武装力量。
同日,叙利亚“沙姆解放组织”也宣布解除首都大马士革的宵禁,鼓励民众重返工作岗位,生活似乎正在逐步回归正常。
12月12日,叙利亚过渡政府更是发布声明,宣布埃及、伊拉克、沙特阿拉伯等8个国家已陆续恢复驻叙利亚外交使团的工作,甚至连与库尔德人关系紧张的土耳其也承诺将重新开放驻叙使馆。
这一系列外交动作为叙利亚的政治稳定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这看似向好的背后,叙利亚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以色列对戈兰高地的占据和对叙利亚领土的觊觎,始终是叙利亚政府心头的一块巨石。
更为紧迫的是,叙利亚的难民问题正逐渐浮出水面,成为新的社会隐患。
12月11日,叙利亚过渡政府看守总理穆罕默德·巴希尔在公开场合深情呼吁海外叙利亚人回国,共同参与国家的重建与重生。
他承诺,新政府将竭尽所能保护所有公民,并提供基本服务。
但巴希尔也坦诚地表示,政府的财务状况堪忧,国库里剩余的叙利亚镑价值低廉,甚至近乎一文不值。
自2011年叙利亚内乱爆发以来,已有超过1300万叙利亚人逃离家园,成为难民。
而在最近的冲突中,又有80万至100万人流离失所,其中15万人更是遭遇了二次流离的苦难。
联合国难民署对此发出严正警告,指出90%的叙利亚难民急需人道主义援助,国际社会绝不能对此视而不见,否则将引发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
就在叙利亚过渡政府发出呼吁后不久,欧洲国家的反应却令人咋舌。多年来深受难民问题困扰的欧洲国家,似乎看到了摆脱这一困境的契机。
德国、英国、意大利等国相继宣布暂停受理叙利亚人的庇护申请,奥地利更是明确表示已开始制定有序遣返和驱逐叙利亚难民的计划。
德国基民盟议会副主席延斯·施潘甚至提出,德国可以包机并为主动返回叙利亚的难民提供资金奖励,以此鼓励他们尽快离境。
土耳其,这个一直被视为欧洲抵挡叙利亚难民屏障的国家,如今也改变了立场。
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明确表示,土耳其将全力支持叙利亚的重建工作,并计划重新开放2013年关闭的土叙边境口岸,以便更多叙利亚难民能够安全、自愿地返回家园。
据统计,仅土耳其一国,在过去14年里就接收了至少300万叙利亚难民。
而今,这些难民的大规模返回,无疑将给叙利亚本就脆弱的财政带来更大的压力,并可能引发一系列难以预测的社会问题。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联合国再次发出警告。强调指出,叙利亚难民问题的妥善解决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持续关注。
单纯地将难民遣返或驱逐,不仅无法解决根本问题,反而可能加剧叙利亚的社会动荡和人道主义危机。
因此,各国应秉持人道主义精神,加强合作与协调,共同为叙利亚难民问题寻求长久之计。
叙利亚虽然迎来了政局稳定的曙光,但难民问题却成为其新的挑战。
欧洲国家的遣返行动和联合国的警告,都凸显了这一问题的复杂性和紧迫性。
未来,叙利亚政府和国际社会需要共同努力,以更加负责任和人性化的方式,妥善处理这一棘手问题,为叙利亚的和平与稳定奠定坚实基础。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人民日报,观察者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