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娃出门,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场景:别的小孩看到你家宝宝的玩具,眼巴巴地想要。这时,家长该怎么做呢?这看似简单的问题,处理不好,可能会影响宝宝的情绪和社交发展。下面咱们就来聊聊几种常见的应对方式及其利弊。
直接让宝宝分享:看似大方,实则可能忽略宝宝感受
有些家长觉得分享是美德,看到别的小孩想要自家宝宝玩具,就直接要求宝宝把玩具给对方。比如在公园,一个小朋友看到另一个宝宝手里的小汽车玩具,很想玩。宝宝妈妈二话不说,就从宝宝手里拿过玩具递给小朋友,还说:“宝宝乖,和小朋友一起玩。”宝宝却一脸委屈,眼里泛着泪花。
这种做法虽然表面上体现了大方分享,但却忽略了宝宝的感受。宝宝对自己的玩具往往有很强的占有欲,突然被要求分享,可能会让他们觉得自己的东西被抢走,安全感受到威胁。长期这样,可能会让宝宝对分享产生抵触情绪。
拒绝对方:保护宝宝权益,却可能影响宝宝社交
有的家长担心宝宝受委屈,会直接拒绝别的小孩。比如在小区里,有小朋友想玩自家宝宝的皮球,家长马上说:“这是我们宝宝的,不能给你玩。”宝宝看到自己的玩具没有被别人拿走,可能会感到开心,觉得自己的权益得到了保护。
然而,这种做法可能会让宝宝形成一种排他的心理,不利于宝宝社交能力的发展。宝宝可能会觉得自己的东西不能和别人分享,以后很难融入集体,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
询问宝宝意见:尊重宝宝,培养自主与分享意识
比较好的做法是询问宝宝的意见。当别的小孩想要宝宝玩具时,家长可以蹲下来,温柔地问宝宝:“宝贝,小朋友想玩一下你的玩具,你愿意吗?”如果宝宝愿意,家长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宝宝真棒,懂得和小朋友分享,大家都会喜欢你的。”这样既能让宝宝感受到自己的想法被尊重,又能培养宝宝的分享意识。
要是宝宝不愿意,家长也不要强迫,而是对别的小孩说:“小朋友,宝宝现在还不想分享这个玩具,等他玩好了再给你玩,好吗?”然后可以引导自家宝宝说:“宝宝,等你玩一会儿,咱们再给小朋友玩,好不好?”这样既尊重了宝宝的意愿,又给别的小孩一个期待,也让宝宝明白分享是可以选择时机的。
比如在游乐场,一个小女孩看到另一个宝宝的玩偶很喜欢。宝宝妈妈问宝宝:“宝宝,妹妹想和你的玩偶玩一会儿,你愿意吗?”宝宝一开始有点犹豫,妈妈接着说:“你看妹妹很喜欢,你要是分享给她,妹妹会很开心的。而且你可以和妹妹一起玩呀。”宝宝听了,把玩偶递给了妹妹。两个小朋友一起开心地玩了起来。通过这种方式,宝宝不仅学会了分享,还交到了新朋友。
遇到别的小孩想要自家宝宝玩具时,家长要以尊重宝宝为前提,巧妙引导,让宝宝在保护自己权益的同时,学会分享与合作,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宝宝的社交和情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