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一直是将才偏弱,帅才出众。其四大英将: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先后成为保卫江东的柱石,众武将在他们面前都黯然失色,甚至一提起江东,出现了只有帅才,没有猛将的局面。
程普作为江东诸将之首,其战力如何,在江东诸将中能排到第几位?
程普早期随孙坚征战天下,讨伐董卓以及攻打刘表时,都有很好的表现。公元189年,以袁绍为首的十八路诸侯聚义讨伐董卓,袁绍以长沙太守孙坚为先锋大将,直逼汜水关。董卓则派大将华雄出战联军,济北相鲍信为了抢夺头功,派其弟鲍忠抢在孙坚之前到汜水关挑战。结果仅一个回合就被华雄斩首,联军大败。
在孙坚赶到后,于关前挑战。华雄命副将胡轸出战,程普手使铁矛迎战,“斗不数合”一矛刺死胡轸,孙坚见程普取胜,于是攻打汜水关,华雄紧守城池。
在董卓败走之时,孙坚等人冲入洛阳,在井中捞得传国玉玺。程普在众人面前讲述传国玉玺来历,并劝孙坚回江东图谋大事。可见,程普在当时不但是孙坚手下的一员猛将,还担任着军师般的头脑。
孙坚回军江东时与刘表结怨,后孙坚整备军队攻打刘表复仇。刘表手下大将蔡瑁请战江东军,不想被程普“战不数合”,败回军中。虽然江东势不可挡,但孙坚因只身深入,中箭而死。程普与黄盖等人拼命保孙策出围。
大战太史慈
如果胡轸,蔡瑁等人都是小角色,看不出程普的战斗力。那程普与太史慈之战,就奠定其一流战将地位。
孙策在袁术处用先父玉玺还得三千人马,顺便拉着程普黄盖等人逃出袁术控制,征战江东。孙策在与刘繇对战时遇到了猛将太史慈,太史慈由于年纪不大,所以没有被刘繇重视。但其武艺确实三国中难得的勇将。在早期的北海之战时,太史慈就曾单骑突围,拉弓射箭无不射中,吓退众黄巾军,成功向刘备处寻得支援。
孙策率领十三骑,偷窥刘繇军寨。太史慈闻报请命出战,可惜刘繇轻视孙策,当然也看不起太史慈,所以没有趁机杀出。太史慈无奈,只得与一小将寻孙策等人厮杀,太史慈与“小霸王”孙策大战百余回合不分胜负,这就是“神亭岭之战”。
其后孙策与刘繇军对战,太史慈出马,程普请战太史慈,两人大战“三十回合”不分胜负。
原著中写道:程普大怒,挺枪直取太史慈。两马相交,战到三十合,刘繇急鸣金收军。太史慈曰:“我正要捉拿贼将,何故收军?”
由此可以看出,程普的战力与太史慈短时间内可成平手,如果长时间对战下去,很可能败北,正如太史慈所言,正要捉拿贼将。很多朋友都会认为,武将厮杀,都会逞能争强。虽然很多武将的话都有点夸大,但太史慈为人忠义,很可能说的就是实话。而刘繇收兵,也是因为周瑜等人偷袭后方所致。
演义中武将单挑是常有的事,如达到五十回合或者更多,证明两人在同一武力值,如果战到三十回合不分胜负,则只能表示武艺接近。而从原著中可以推断,程普与太史慈至少交手五十回合才会露出不敌,要不然孙策就在后面,不可能眼看着老将程普苦苦支撑,命丧太史慈之手。那程普的武艺在江东为何等位置呢?
江东虽然没有什么超级武将,如许褚,典韦,赵云等人,足可傲视江东。但孙权手下还是有几位能征惯战的将军,不下张辽之流。
甘宁,凌统二人,就是江东诸将的杰出代表。甘宁武艺精湛,箭法出众,赤壁之战与周郎配合大败曹军。一两个回合就解决了马延张觊等人,杀得曹军望风而逃。在合肥之战,甘宁身先士卒,有击败朱光的先登之功。在南郡之战时,还曾二十回合击败曹军大将曹洪,虽然曹洪有诈败之嫌,但甘宁却也算勇猛。尤其被孙权称赞为“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以相敌也!”也就看出,甘宁就是江东版的“张辽”。
凌统更是二代将领中的佼佼者,凌统有“五十回合”战平张辽,乐进等人的经历。但从与张辽作战,孙权恐其有失,以及与乐进交手时,曹操命人射冷箭可以看出,凌统武艺在张辽与乐进之间,稍强乐进。
而程普有三十回合战平太史慈之能,经过上文分析,所以程普武艺大致与曹魏乐进相当,稍弱于凌统。
所以综上分析,程普应排在太史慈,甘宁,凌统之后,至于徐盛,潘璋等人,武艺属于二流应弱于程普。而周泰由于战力不稳,上限力杀数人威震江东,下限与韩当“三十回合”仅与许褚战平,所以最强也就与程普相似,都属于弱一流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