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纸砚”是我国独有的文书工具,也被成为文房四宝,而提到“墨”,相信很多读者都会想到“徽墨”,因为“一两黄金一两墨”形容的就是徽墨,其实古安徽墨的最早实物为“文府墨”,而它因为“特殊”的材质,被保存千年,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揭秘:
1978年,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城区的茶科所基地正在施工,当时工人们为了赶工期都在拼命干活,但让他们没想到的是,这次施工却出现意外情况,有一位工人在挖掘的过程中,突然发现一块很大的石板,他连忙叫来身边的人帮忙挪开。
当石板被挪开后,一个“黑窟窿”却出现在众人的眼前,施工队长得知消息后,他怀疑黑窟窿是“古墓”,所以连忙联系当地的文物研究所,随后,文物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就赶到现场。
通过实地勘察,工作人员确定该地确实存在古墓,但该古墓已经被盗墓贼光顾,黑窟窿就是留下的证据,因为墓室内的文物已经遭到了破坏,所以他们要对古墓进行抢救性发掘。
这座古墓时北宋时期的墓葬,因为墓内存在积水,所以专家们将出土的文物带回研究所进行研究。在清理古墓的过程中,专家们在墓主棺椁下发现两块“黑”东西,但当时并未仔细观看,让他们没想到的是,这两块“黑”东西拼接在一起后,竟变成“墨锭”,在我国古代,“墨锭”是非常常见的物品,但墓中出土的墨锭究竟有什么珍贵之处,竟被墓主放在身边呢?
工作人员发现的墨锭长为长8.15厘米,宽2.75厘米,厚约0.9厘米,整体呈现扁长形状,正反面没有明显的纹饰,给人一种非常“素”气的感觉,让工作人员感到惊喜的是,墨锭的正面竟残留“文”和“府”字,背面有“制”字,正因如此,工作人员将其取名为“文府墨”。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文府墨”,会发现文府上面似乎还有文字,但因为年代比较久远已经无法辨认,而“制”上面是否还存在字体,也无法进行查询,只能等待同样的墨出土后,才能进行判断。
“文府墨”是非常珍贵的,因为它制作所需的材料要精益求精,以上等的黄山松烟、油烟和漆烟作为主要原料,在加上一些名贵的中药材及辅助材料,经过一道又一道程序才会被制作出来,正因如此,就算“文府墨”在墓中被水泡,依旧可以做到“千年不腐”。
众所周知,古代徽墨被流传下来的,可以说少之又少,而唐宋时期的墨品更是极为罕见,而墓内发现的“文府墨”是目前为止存世最早的徽墨实物,具有极其珍贵的研究和收藏价值。
在我国古代,民间流传一句话:“千金易得,徽墨难求”,正因如此,“文府墨”被发现的消息传出后,立即吸引各界人士的关注。
如今,“文府墨”被收藏在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成为该馆的镇馆之宝,如果各位读者,有机会去安徽旅游,可以去徽州文化博物馆看一看,近距离感受到“文府墨”的底蕴和内涵。